“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这样描写有什么寓意和暗示吗?

千千千里马


问题:“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这样描写有什么寓意和暗示吗?


前言

这首诗写于春天,大家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春天随时都有开花,也随时都有落花,一种花凋落时,又有另一种花正在开放。

作者不写“花开时节”而说"落花时节",当然是有意为之。

花开花落有着的不同情感,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花开与花落的不同。

一、杜甫的花开花落

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我们换一换“花开、花落”,看看有什么效果。

落花时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花开时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花开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明显情绪低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

花开时节明显心情愉快,积极向上,虽然一字之差但是整首诗的情感色彩完全不同。

二、其他诗人的落花时节

分别录入几个不同诗人的作品,细细比较一下落花时节的哀愁。

宋·辛弃疾《婆罗门引· 别叔高》

落花时节,杜鹃声里送君归。未消文字湘累。只怕蛟龙云雨,后会渺难期。更何人念我,老大伤悲。
已而已而。算此意、只君知。记取岐亭买酒,云洞题诗。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千里月、两地相思。
宋·范成大《清湘驿送王柳州南归二绝 其一》
南归北去路茫茫,不是行人也断肠。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辛弃疾和范成大的两首落花时节,写的是离愁别绪。

金·段克己《暮春有感》

忙携歌酒趁清欢,桃李多能几日看。欲识诗人愁绝处,落花时节一凭栏。

段克己的落花时节,写的是惜春,是对于光阴流逝的叹息。

三、花开时节的美好与希望

再看几首花开时节的作品。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宋·朱熹《 海棠屏》
蜀树成行翠作围,花开时节更芳菲。主人梦亦寻春去,栩栩深穿锦障飞。
宋·陈文蔚《和赵守木犀》
花开时节趁柔金,冷露繁霜未许侵。况是天香无俗韵,一樽清赏有知音。

落花时节是向下的曲线,花开时节是向上的曲线,花开时节写的是希望和美好。

四、杜甫为什么用落花时节?

一首诗使用什么意象,往往收作者的情绪影响。

杜甫遇到李龟年的时候,未必眼前都是落花,一定也有新的花正在开放。

但是在愁人笔下,即使眼前繁华盛开,他也会因为一两多落花而悲哀,所以他更喜欢写落花。在开心人的眼中,虽然看到的更多是落花,他也会为枝头残留花朵而高兴。

杜甫在这首诗中,前两句回忆过去的美好: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后两句拉回到眼前: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好风景,承上启下,是一种反语,风景虽好,却满眼是落花,为什么呢?因为今昔对比之下,风景不殊,却国事凋零,人生巨变。

安史之乱以后,两个人都成了天涯沦落之客。 怀旧感今,过去的繁华美好,正如流水落花,随着光阴缓缓逝去。

结束语

综上所述,杜甫要表达的是今昔盛衰之比的悲痛,因此无论眼前是花开还是花落并不重要。

在这首的意境中,假如用“花开时节”,就无法表达出杜甫的这种伤感了。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是杜甫最经典的七言绝句之一,被清人杨伦评为杜诗七绝的圧卷之作。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

“落花”自然是指花落,从来没有见过“落花”是指花开的。

杜甫的这首《江南逢李龟年》,写于大历五年(770)春天,落花时节就是暮春时节。

2、有什么寓意和暗示

要了解诗中的寓意和暗示,得先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写完首诗,这年冬天,杜甫死在了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

诗中的另一主人公李龟年,是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擅长唱歌,得唐玄宗优遇而红极一时,而此时李龟年同样流落江南。

1)“落花”寓意着两人身世的飘零。

杜甫与李龟年,曾经都曾出入公卿门弟,所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李龟年更是皇宫里的红人,可是如今,他们都江湖飘零。

2)“落花时节”象征大唐王朝的衰落。

他们都是经过大唐王朝的盛世时期的人,他们的命运与大唐王朝的盛衰相连,所以“落花时节”也象征着大唐王朝的衰落。

清人何焯《义门读书记》中说:四句浑浑说去,而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俱在言表。


谢小楼


首先,说一下“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里的最后一句。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的府上,经常见到您的身影,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您的演唱,没有想到,(多少年后),在这风景如画一派大好的江南,也是百花凋谢的暮春三月里,恰巧遇到了您这位老相熟。

词语注释:①李龟年:唐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音乐人、享有盛誉的歌唱家(现在说法),当时因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他便流落江南,以卖艺为生。

②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下面就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了,

1.“落花”在这里是指花落,凋谢的花——这是在江南的暮春三月里。

2.这样的描写是有寓意和暗示的,①寓意是:写诗人的衰老、贫病和漂泊,以及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②暗示:诗人(杜甫)通过与李龟年的异地相逢(早已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并透过追忆、感喟,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安史之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上的创伤。



韶光亮华


落花时节又逢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也是我挺喜欢的一首诗,个人认为落花时节又逢君,应是花落时节,暮春光景。说说自己的认知,非专家学者,就是一读者,休闲娱乐。全诗如下:

江南逢李龟年 [ 唐·杜甫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唐代音乐家,流量巨星,深得唐玄宗宠爱,一时风光无限。王维的那首«相思»,又名«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就是写给李龟年的,唐代两大顶级诗人,都为李龟年写过诗,可见李龟年的江湖地位,非一般。天王巨星,粉丝无数。同时,深得达官贵人的赏识。

当初,歧王宅里,崔九堂前的常客李龟年,杜甫是经常见到的,能经常出入权贵的家里,可不是普通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大诗人,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可是时代沧桑,风云变幻,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江南,李龟年在江南卖艺为生。曾经辉煌精彩的两个人,再次相见,心酸不已。

落花时节又逢君,写的是暮春,落花流水,残红片片。同时,也寓示着,杜甫和李龟年,人到暮年,不得志,流落他乡。曾经的风光,正如江南的好风景,已是过去。


小小小XIAO芝麻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遭遇安史之乱,杜甫漂泊江南,遇长安乐师李龟年,赋诗志情。诗中的“落花”自然指花落,从未见是“花开”的说法。

江南春光,杂花生树,莺飞草长。动乱后人见好风景,倍觉温馨,只是暮春时节,缤纷花落,美感中夹杂飘零意味;好在遗憾得到弥补,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喜。古时交通困难,一朝离散,再见是奢望,“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但是一旦再见,那是逆天巧事,怎不令人喜出望外,艰难时世喜相逢,飘零心绪顿时被欢乐记忆代替。“落花”感伤低走,反衬“逢君”喜悦高开。

花开花落,自然界物候变化,也暗示世道变迁,“落花时节”正是盛唐转衰的写照。李龟年是名重一时的宫廷乐师,擅歌咏,梨园诗班里,贵胄筵席上,弦歌乐舞,太平盛世风雅颂;那曾想突来变故,盛世之花零落江湖,飘蓬无定。异乡聚首是喜,错误时间地点碰头又是乖谬,人情世态,悲欢交集。

四句咏情诗行,隐含历史事变,诗史短章长韵。



樊虚


“落花时节又逢君”这句诗,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选自《全唐诗》,这首诗在唐诗中评价颇高,语言平易近人,含义极其深远,看似表达了两个老朋友的久别重逢,实则写出了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的飘零衰败。


杜甫其人

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伟大诗人李白齐名,并称为“李杜”。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唐玄宗刚好在这一年继承皇位,开元盛世由此拉开序幕。

杜甫的祖上,一直可以追溯到司马晋朝的开过大将杜预。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在武则天时期不仅是有名的诗人,而且在朝中担任高官。他的父亲杜闲,担任过朝议大夫、兖州司马等官职,他的外祖父崔家,也是名门望族。

因此,杜甫虽然称不上家世显赫,但也是书香门第,算得上官三代。杜甫七岁能诗,天赋异禀,等到他年龄渐长,出入豪门,在岐王宅里听过唐朝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唱歌。所以杜甫和李龟年,早年间两个人是好朋友。

杜甫中年,一直为了进入仕途而奔波游走,可惜一直郁郁不得志。公元755年的冬天,安史之乱爆发,这一场影响李唐王朝命运的叛乱,持续了8年,一直到公元763年冬天,安史之乱才彻底平定。这期间,杜甫一直东奔西走,穷困潦倒。




《江南逢李龟年》的写作背景及赏析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在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杜甫正是在这一年去世。

晚年的杜甫,因为可以投奔的好朋友们相继离世,无依无靠,日子过得非常凄惨,甚至连酒都喝不起。杜甫带着家人从成都一路往东走,沿途走走停停,不得不靠采药为生。

公元769年,漂泊一生的杜甫流落到了湖南岳阳的潭州。这时候,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八年,很多人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国民歌唱家李龟年和杜甫在潭州偶然相逢,回想起两个人年轻时候的友情,以及开元盛世时期李唐王朝的兴盛,不得不让人产生昔胜今衰的感慨。

原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如今流落江湖,靠卖艺维生,他的处境并不比杜甫好到哪里去。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的岐王,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雅善音律,爱好文学,所以年轻时候,杜甫和李龟年都曾经和这位显赫一时的王爷来往。这里的崔九指的是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因此人称崔九。唐玄宗时期,崔九曾担任殿中监,出入禁中,深得唐玄宗宠幸。

这句诗,表明了过去国民歌唱家李龟年的辉煌岁月,王侯之家,皇亲国戚都请这位大歌唱家来表演,杜甫也适逢其会,得以一睹李龟年的风采。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开元盛世已经过去了四十年,安史之乱也过去了八年,物是人非,曾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李龟年,谁能想到也有流落街头的一天呢?在这落花的三月,两个好朋友意外相逢,虽然让人高兴,但是几十年来的人世沧桑,却让他们各自感叹。不仅感叹自己的命运漂泊,也感叹盛世不再,国家的凋敝衰落。

这里的“落花”自然指的是“花落”,而非“花开”,不仅表示了两个人相遇的时间是在暮春三月,而且用“落花”这一意象,衬托出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凄凉。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个人认为这里的“落花”并非单纯是景色的描写,结合创作背景,如果理解为“花开”则就有写牵强了。分析如下: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杜甫770年在长沙所作,全诗如下: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安史之乱时,长安沦陷,唐玄宗也仓皇出逃,更别说皇宫里的的一众人等了,大概全都四散逃亡了。安史之乱后,新皇继位,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况那些从皇宫逃出来的宫女、舞女、音师就更难再回去了,李龟年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是宫廷御用的著名歌唱家,经常游走于各大豪门放声高歌,名气很大,百姓也都有耳闻。但是如今却流落江南以卖唱为生。此时杜甫一直在江南漂泊,正好在“落花时节”即暮春的阴历三月遇到了李龟年,回忆起他曾经在“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和“崔九(唐朝大户人家,与唐玄宗关系密切)”府地听李龟年唱歌的情形,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再看最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仔细品味的话,虽是写景,但是却似乎有一番感慨在里面。此时杜甫漂泊在外,李龟年也居无定所,国家也元气大伤,大唐盛世已不再,“江南好风景”反衬沉沦的身世,“落花时节”则暗喻唐朝由盛转衰和动荡的社会。

其实这首诗可以这样简单的理解。想当年你唱歌好听,名气又大,在上层贵族中来去自由,可是现在一切都面目全非了,没想到你也流落到了如此地步。里面暗藏着对国运和时运的一番感慨。所以如果把“落花”当做“花开”来讲,这首诗的韵味将大减,恐怕也不是作者的原意。


大众玩家


当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遇上著名歌唱家李龟年,就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落花时节又逢君”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这里的“落花”指的是花落,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强烈的暗示。

全诗是这样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也是杜甫生平最后一首七绝,表现上看起来是重遇好友的欣喜之情,其实包含着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透露出内心的无奈。

1、杜甫与李龟年的初遇

第一次遇到李龟年的时候,唐朝还是“开元全盛日”,杜甫也还是一位“开口咏凤凰”的天才少年。

当时的王公贵族普遍有一颗文艺青年的心,杜甫也因为个人才华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邀请,然后在他们的府邸欣赏到了李龟年的歌唱。

这首诗的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虽然是诗人在追忆以前和李龟年相遇时的情景,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时期的怀念。

“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在当时可以被认为是“文艺名流聚居地”,李龟年也被认为是唐朝“四大天王”之一,而杜甫可以经常接触到它们,也就说明杜甫在回忆“全盛日”的美好时光。

初时可能体会不到这种深切的感情,但如果结合了后两句,就能够品读出杜甫内心的眷恋与无奈。

2、杜甫与李龟年的重逢

公元770年,杜甫因为安史之乱一路流亡,直到在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

曾经壮志满满的天才少年变成了一位穷苦的老诗人,昔日名满京城的歌唱家也失去光环,变成一位普通的逃亡老人。

两人就在这颠沛流离的路途中重逢了,看着江南落花流水的好风光,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形象却更加突出。

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将这种情与景的反差把握得特别好。江南向来是风景优美之地,也是诗人向往之地,但没想到真正来到这里,面对的却是“落花时节”。

这里的“落花”指的是花落,有衰败逝去的意思,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一方面,杜甫知道他的身体已经快不行了,所以落花也暗示着他可能不久于世的信息。另一方面,杜甫借“落花时节”来暗指大唐社会的动乱以及自己衰颓无常的命运。

3、《江南逢李龟年》的背后意义

杜甫与李龟年处于在开元盛世,重逢在乱世之中。40多年过去了,杜甫一直以来当官为国为民效力的梦想还没有实现,李龟年的生活也是一样的磨难。

尤其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当年的繁荣已经不复存在,两人流亡在江南地带,昔日的荣耀和今日的落魄,都让杜甫哀叹不已。

在杜甫的心中,李龟年是自己在盛唐时期风光无限的见证。

原本两人重逢之后都是非常的惊喜,但看到对方现在都是如此的落魄,就好像花朵一样凋零,就更深切地感受到短暂喜悦过后的悲伤与无奈。

这首诗写于770年4月,正是暮春时节,春天即将随着花朵凋零而离开,而杜甫也在半年之后病死在寒江的一叶扁舟之上。这首《江南逢李龟年》成为他最后一首七言绝句,看似欣喜,实则无奈。


欢迎关注@冬月的书影小屋 陪你读书看电影,在小屋里说说心里话。

冬月的书影小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释意:与故人相逢在这风光秀丽江南的落花流水的季节,落花又暗指国家由盛渐衰的形势。

又诉说了人生年华思昔拂今。


小雨9899350470051


“人寿期满百,花开唯一春。其间风雨至,旦夕旋为尘“。“落花”,直白的说是因凋谢或风雨吹打而落下的花朵、花瓣。在中国诗词中,落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意境影像,它凝聚着人们对生命和美的感慨与惆怅,若使花解愁,愁于看花人,也代表着一种事、物正在消亡的迹象。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是花开还是花落?

这句诗出自唐朝爱国诗人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释义:当年杜甫在岐王府里,常常见到李龟年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李龟年的才艺。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春季,在这个季节又再次遇见了你。

此时”落花“是花落。在花开的春季,”落花“的时候,又与李龟年相逢。

诗中的李龟年,是唐朝开元盛世年间的著名乐师、歌唱家。得到皇帝唐玄宗的赏识,经常受到当朝达官贵人、豪门望族的追捧和邀请,唱歌表演。“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以卖艺为生。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九,都通晓音律,爱才善学,对李龟年大加赏识。

这样描写有什么寓意和暗示吗?

公元770年的春天,著名爱国大诗人杜甫和同样流落在江、潭一带的著名歌唱家李龟年相逢,回忆起盛唐时期在岐王和崔九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千,曾经的繁华就像一场梦,于是写下这首诗。

在这样一个风景正好的江南,诗人用”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相见画面,犹如隔世一样,再相见时已社会变迁与倍感凄凉,暗喻此时的唐朝风景不殊,由盛世、安定到衰颓、动乱的沧桑巨变,也是诗人对唐朝繁荣昌盛时期的一种追忆和眷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