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爭奪戰(近代東北人民悲痛的源頭)

19世紀末,各帝國主義國家瘋狂爭奪殖民地和勢力範圍,對已經瓜分完畢的世界進行了重新分割,當時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成了各列強掠奪的主要對象之一。


為了獲得不凍港旅順,沙俄早就覬覦中國東北,日本妄圖獨吞中國東北就觸犯了沙俄的利益,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聯合法國、德國對日本進行施壓,最後中國賠償給日本白銀3000萬兩作為“贖遼費”贖回了遼東半島,史稱“三國干涉還遼”。

日本對中國遼東半島的野心一刻沒有停止過,沙俄佔領旅順後,為了與沙俄爭奪,日軍向旅順口派遣了大量間諜,刺探有關俄軍的防禦部署及相關的情報。在得到英國和美國的支持後,日本迫不及待的準備用武力迫使俄國讓步,一場強盜之間的大廝殺正式開始。

旅順爭奪戰(近代東北人民悲痛的源頭)

圖片中背影現在是大連的一處景點


旅順要塞的陷落和俄國太平洋分艦隊主力的被殲滅,使日俄戰爭發生了重大轉折,日軍可以抽出手,竭盡全力去圍殲防守在奉天地區的俄軍。日俄戰爭中旅順爭奪戰持續了近一年的時間,日軍累計參戰10萬多人,傷亡近6萬人。旅順要塞的失守,決定了俄軍在這場戰爭中的失敗。日軍在該次戰爭中取自203高地的炮彈皮和子彈殼鑄成紀念塔,乃木希典親筆在紀念塔上題寫“爾靈山”三個字。到此這場兩個強盜在中國土地上的撕咬暫時告一段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