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读阿克列谢耶维奇的《锌皮娃娃兵》

疫情期间,重新拿起了许多已经读过的老书,重温那些书曾给予我的震撼与沉思。或许正是这个特殊的时刻,这本《锌皮娃娃兵》,这本以前苏联阿富汗战争中阵亡家属采访录为主题的作品,这本记录着一个个明亮的生命无奈而简单熄灭过程的作品,真正令我的灵魂颤动。

或许我们看过了太多讲述战争的作品,看过了太多宏大的历史图卷,看过了太多战火纷飞的悲壮画面。当你拿到这本书时,看到那一个个真实到残酷的场景时,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作者所采用的是复调叙述的形式,这是由前苏联学者巴赫金所提出的概念。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锌皮娃娃兵》


复调原本是一种音乐体裁,在这种乐曲中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同样,复调形式的作品,人物“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互相间不发生融合”,人物“不仅仅是作者议论所表现的客体,而且也是直抒己见的主体”。

作者不再是全知全能的讲述者,而是只是一个倾听者,将不同的人的声音平等地展现出来。在本书中,一个个人向我们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共同交织成画面。作者似乎并不存在,但她的影子又时刻出现在作品中,以平静到近乎无情的方式来讲述这些真实。

一位母亲还把儿子看成是搂在怀中的孩子,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柔弱的孩子竟会被送上前线,然后死亡;

一位母亲在自己的独子被送上前线后,一边哀号一边用头撞着桌角,然后,她收到了儿子的阵亡通知;一位母亲在儿子死后都无法相信,紧紧抱着墓碑哭泣“你是我的小太阳”,似乎这样可以给她带来一点温暖;

一位母亲去哀求区里的军事委员不要把自己的独子送到前线,几个月后她看到了军事委员和其它几个军人带到她的公寓,左手托着军帽(表示哀悼之意),她疯狂地逃走,直到他们走进自己的房间;

一位母亲在自己的独生女儿死亡后,还一直相信她在某个地方活着,她不知道该如何判断女儿的死,因为她是一个护士,救死扶伤是她的天职;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还有一位母亲在儿子死后,又看见自己的丈夫在家中自缢,面对着她最喜欢的儿子的照片……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是把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击成了碎片,生活却仍在残酷地继续着,一如既往地平静——“他们开口就对我说:‘大娘,棺材停在门洞里,给您放在什么地方?’当时我和丈夫准备去上班……平锅里煎着鸡蛋……水壶里的水也开了……”

“他们把他带走了,剃成秃子……过了五个月,送来一口棺材……”

“我儿子也是过了五个月……”“我儿子过了九个月……”“我向那位送来棺材的人问:‘棺材里有人吗?’‘我看见怎样把装进了棺材,他在里面。’我盯着他,盯着他,他低下了头:‘那里有点什么东西……’”当生命消逝了,爱并没有消失。爱将沉酿为一杯苦酒,永远留在那些爱过你的人的心里。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即使是那些战场的幸存者,他们的故事也显得那么平静,但又令人恐惧。他们有的人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走上了战场,幻想着能为家人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也有的人怀揣着梦想,认为自己是去执行国际主义任务,“我们去建学校、建公路……”。

还有的人就是为了履行一个军人的义务与使命。当他们从空中鸟瞰阿富汗时,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国家,辽阔的土地,高耸的山脉,人民夹道欢迎,农民在亲吻着新获得的土地。但当他们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他们看到,士兵们将头埋在融化的雪中,死去的战友脸趴在水里,好像还在喝水……一个军官被炸死了,一个村庄就被夷平,唯一的幸存者是一个阿富汗老妇人,她被苏联的护士救醒后就开始咒骂她们。

一个孩子从一个苏联士兵手中接过一块糖,当天夜里就被剁去了双手。他们要忍受老兵的欺凌,要忍受战场的炎热,要忍受四面飞来的枪弹;他们看见就在自己的前面,一辆载重车被地雷炸成两截,然后他们把上面的七个人的尸体一点点地收集起来,分进七个棺材中,让每个棺材里都有点东西。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娃娃兵


他们看见自己的战友在前一刻还在说话,然后就被子弹打爆了头;他们走进了那间房屋,然后一声爆炸,发现自己已经被从腰部截肢;年轻的士兵在滚热的沙土中,在高山之间从清晨爬到黑夜,一个士兵倒下了,他央求:“你们把我打死吧!我实在爬不动了……”,三个人抓住他,拖着他走:“狗崽子,我们可以把你打死,可是你家里还有母亲……”即使在这里,爱并没有消失,只是戴上了一幅残酷的面具。

当读完了这些,我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开始吸毒,开始屠杀他们面前的一切,无论是人还是生畜,他们把自己能够卖掉的一切都卖掉——奖章、皮带、鞋子,还有武器,或许这个武器明天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自己曾经的主人。

他们还要写信告诉家人,我们在这里很好。那些曾经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当他们回去时发现自己仅仅只剩下了一副躯壳。前苏联先后有一百多万军队驻扎在阿富汗,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回来了,可是他们失去的是曾经拥有过的理想与梦想,他们曾经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世界崩溃了。

在苦痛的背后,曾经的勇气已经丧失,曾经珍视并愿为之奋斗的一切已经摧毁,于是他们曾经坚信的那个世界也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末路。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那些年轻人失去的是曾经拥有的理想。


这里记录的都是普通人的经历,或许当历史学家记录这场战争时,他们都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据。一位前苏联的将军怒斥作者——应当看到“苏联官兵的行为主要不残酷。相反,士兵们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忠于职守、刚毅与勇敢”。

因此,付出牺牲是必要。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一切,一道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伤痕。我不由想到了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我还是想你,妈妈》。在二战期间,有数百万苏联儿童死亡,作者记录了幸存者的记忆。他们在当时只是2-12岁的孩子,父亲、母亲或许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记忆,但是“我还是想你”。

我又想起了那位在日本投下原子弹的美国老兵的话,他说有的历史学家认为美军没有必要投下原子弹,只需要再伤亡14000人左右就能让日本投降了。他反问,这1万多人是谁的父亲、谁的儿子、谁的兄弟?他最后说,自己每晚都睡得很好。唯有当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都被人们所看重时,这个世界才会不再寒冷。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我还是想你,妈妈》


因此,当我度过了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冬天时,最令我恐惧的,是每天看到几百条生命在消失,以及许多人无法入院、无法隔离……我们似乎日日生活在寒冷之中,距离自己的希望与未来越来越远。但是,我看到,一个个志愿岗在小区门口树立,即使是位置偏僻的小巷也布置上岗哨,每一个行人都在自觉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

我也会自觉带上口罩,自觉配合测量体温,直至明媚的阳光照射进我的房间。然后,我看到新任的领导庄严承诺,核查到每家每户每个人,看到一家家方舱医院胜利关闭时,我才真正感到,冬天正在过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正在看到太多的苦痛和折磨,可正如古希腊神话中说,潘多拉的盒子带来了无数灾难,但在盒底的正是希望。当每个人的生命都被关注与尊重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再次点燃曾经的希望,而梦想就不会消失。我们必将冲破那曾经淹没我们的寒冷与黑暗,赢得春天。


疫期读好书,重温《锌皮娃娃兵》,在苦难和勇气中执着前行


梦想在时光中被酝酿得越久,就会有更多的色彩被沉淀在里面。当你走入那灿烂的阳光下,梦想会与阳光一同绽放出华丽的色彩。它会凝结在你的心头、你的眼中、你的手上、你的笔尖,随着你奔跑的脚步,一同挥洒成一幅最灿烂的画卷。

当2015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阿克列谢耶维奇时,宣称这是为了表彰她对这个时代苦难与勇气的写作。苦难必将过去,勇气会在我们的心中永存,只要我们的心中还有着爱与希望,还有梦想,这将伴随着我们执着前行。

我是姑苏讲堂,讲述教育故事,分享教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