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些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嗎?

農村大嘴張


由於工作關係出差,今年春季去了一次石家莊,見到了老同學,談起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每畝地補貼500元錢,有些愕然,結合近期南水北調引水至京津冀,引黃河水利用北京永定河生態補水,保定西大洋水庫開閘放水等打出一套套組合拳,意味著國家已經非常重視華北平原的生態環境問題了。

上圖是中科院團隊利用美國GRACE衛星監測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情況圖

圖中紅顏色越深,代表缺水越嚴重,基本上是以石家莊為中心,向外輻射,包括整個太行山和山西陽泉、太原等地。白色曲線表示自2002年~2014年地下水位不斷下降狀況。

華北平原成世界最大地下水“漏斗區”,每年地下水超採達到60億-80億噸,其中大多數為難以恢復的深層地下水。當地農民抽地下水灌溉小麥以後,而小麥是耗水農作物,每生長一公斤小麥得用480公斤水澆灌,地下水水位以每年0.5到1米的速度下降,一些城鄉集中供水的水井已經打到500米深,開採到了數百萬年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的地下水。這些水像化石資源一樣,很難更新、循環遲緩,如果不嚴格管理,後果會很嚴重。

據測算,自70年代大規模開始機井灌溉以來,華北地區地下水儲存量已累計虧損1800億立方米,目前我們還沒有能力解決虧空額度,首先要解決的是每年的採補平衡。華北平原每年超採60~80億噸,我們從哪裡調水?自從2014年國家開始整治地下水超採問題,每年節約農業用水21億噸,南水北調城市減少7億噸用水,兩項相加,佔河北超採量近一半,但目前距離地下水採補平衡仍有30~40多億方的缺口。

上圖,1961年~2011年河北省50年來降水呈下降趨勢,而且下降量還很大,特別是80年代和2000年這兩個十年中降水量縮減近40%。

京津冀多年平均實際降雨量僅540毫米,按照超採治理前的地下水開採強度,降水需達748毫米時,才能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看來“先天不足”也是華北地下水超採治理面臨的現實瓶頸。

事實上,農業用水我們每年壓採了21億噸,河北很多地區禁止種小麥,這樣會緩解地下水水位減少,從目前來看再壓採空間有限,且成本很高,進一步節水增效的難度較大,因此,還要探索超常規路徑和創新性技術方法,來解決華平原生態缺水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