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的迁徙史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历史上,河南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长达多个世纪。像中国的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河南省占据了一半!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有繁荣也一定有衰落。因为战乱、天灾等,让河南人也饱受折磨,他们为了生存,不得已要离开家乡,寻找新的家园。

河南人的迁徙史


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迁徙至少有两次

第一次人口大迁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魏晋南北朝人口大流徙,时间之长、人数之多、地域范围之广,为我国历史上之稀见。这一时期长达400年之久,经过了“三国纷争”、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等,加上水、旱、虫、瘟等自然灾害影响,使北方人口锐减。

河南人的迁徙史


这一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争混乱,聚居西北的少数民族,乘机内迁山西、河南等地。古代河南人为了避乱,人民自发迁徙,或统治阶级为了少数集团利益而强制人民迁徙。迁移方向,以南迁为主,大多定居在江淮地区,相当部分在长江以南。

河南人的迁徙史


第二次人口大迁移时期是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黄河流域继中唐、五代以来大动荡之后,又遭金蒙等少数民族的侵扰,黄河流域河南等地,成为金蒙必争地区,频繁的战乱,使河南各地大片的良田沃土荒废。“金军大举迫宋,汴京陷落”。京城开封的官僚、地主、商人及广大人民相继南逃,随后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人民也相继南迁。

河南人的迁徙史


自南宋蒙古人灭金之后,有些人为了不愿在蒙古人统治下生活,就渡海避乱;有的为台风所飘,而到台湾等地,各自选择居住地方,安居下来。这是继“永嘉之乱”后,我国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移。

河南人的迁徙史


此外,自然灾害对河南人的迁徙影响也极大。据统计,秦汉时,黄河平均每20年决口泛滥一次,三国至五代时,每10年泛滥一次。北宋时每一年泛滥一次。元、明、清时增加到4—7个月发生一次。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平均3个月左右发生一次。建国前20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改道1500多次,在河南决口达900多次。黄河泛滥改道迫使人民外迁。著名的开封,现在就有一个“城摞城”的奇观,现在开封城下面,有好几个城池一层一层摞到现在的高度的。

河南人的迁徙史

直到近代,河南仍然在不断的迁徙中,1938年,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进攻,在河南郑州花园口炸毁黄河河堤,使黄河水在中原泛滥,1942年大干旱引起的大饥荒,使得河南人当时携儿带女,背筐挑担,纷纷逃出来,沿着陇海铁路一路西行,踪迹直至新疆的中苏边界,如果没有国界的拦挡,河南人还可以走得更远。

河南人的迁徙史


改革开放后,河南一直游离于现代化进程的边缘,传统的农业无法养活众多的人口,河南人开始前往全国各发达地区务工经商,外出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根据人口普查和2013年人口变动抽样的调查数据,2000年外出人口占全省户籍人口的比重为8.4%,2010年为18.5%,2013年更是超过20%。

河南人的迁徙史


历次河南人的大批外出,可理解为一部以贫困为背景,以求生为动力的迁移史。曾有人比喻:一部河南史,如同半部中国史。按照姓氏的迁徙往上推一推,甭管你现在身处南方还是北方、港澳台还是东南亚,大家的祖上可能都是河南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