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农耕时代鞭牛的场景,如今变成现代化鞭打传统型,大机械代替胳臂手工具,电脑替代人脑,推着人迈向更高更快更强,轰轰隆隆淹没诗酒田园,一个土木时代结束了。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但是,人们心中的梦想家园,是能回故乡,诗意地栖居。在古典时代,人们会在属于自己的一方院落空间中,起居洒扫、牧牛耕作、徒步郊游、赶集上庙,完全零负担,拿得起放得下,日子过得洒脱。其时,人们对建筑居所的理想,无非实用和从容。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庄子《逍遥游》: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里讲得明了,鸟筑林间,林子再深广,也只择其一枝;兽饮河边,即便弱水三千,不过取一瓢饮。现代生活形式上繁复芜杂,由宁馨递进至喧嚣,可内在逻辑遵循删繁就简,趋向从复杂到简单。不过最终,一切仍复如农耕时代吃喝拉撒的初心与本真。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真实生活,二三点缀,过多物质于情于理无益,反会拖累生活。如现代建筑绚烂而纷纭,无所不用其极,可建材的发展,无论混凝土或古老夯土,无外来自土,围绕土,仍复归土。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土建,先贤留下的简单生活智慧。当文明膨胀到给生活造成负担,人们开始反思如何返璞归真。极简,溯源而上,就会追逐“土木”。早在千年前,真懂生活的国人,其实过着简单的土墙院落生活。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土院成为居住情感的一个符号,成为人们内心深处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和缭绕的牵挂,更契合人们对夕阳西下,在充满落日余辉的院落,大人谈天、孩子嬉戏的生活渴望。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生活,有生活之处就有院落,只要有院落,便会有凄清平常、昂爽瑰丽的浓淡日常。不甘清贫者,难免追逐衣锦玉食,荣华富贵。

也有不少人在功成名就后,即便食无肉,却不愿放弃土墙环绕居有竹的庭院生活,它就如同国人的血液奔腾汹涌在体肤之内,并流传千年,一俟机遇,便左右主流的居住心态。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古人手扶土墙,无言独上西楼,抬头望,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低眉俯首,月移花影西厢,目睹斑驳老墙,忆平生当年,数流萤过墙,心绪安然,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一日复一日地惆怅无可奈何花落去,何若憧憬似曾相识燕归来,情不自禁于小园香径独自徘徊。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土墙院子生活始终是国人居住的美学境界,无论白居易: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

还是苏轼: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

或李清照: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凡此咏叹,无不描画前庭后院雅韵惬意、温润清朗的生活,寄托着庭院深深的慨然自许。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黄墙黛瓦、飞檐斗拱,这些元素早已烙印在传统土木建筑基因深处,随便掀起一片瓦,翻出一堵墙,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予人悠悠不尽的抒怀空间。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实、冬有景,院里一景一物,呈现一幅极具生命力的画,它让居者想象,依稀品咂起时光味道。

上下五万年,无非吃喝拉撒;华夏八千载,终归诗酒田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