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会把孩子送国外读书了?

低调的活着790


六大类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外国读书:

1、崇洋媚外极为严重的家长。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家长,觉得国外教育就是比我们强,哪怕是一个非洲国家,教育都比我们强,在他们骨子里,就看不起自己的教育,而一味地觉得外国教育好,因此,我身边这个孩子妈妈,在想办法送孩子去外国读书,目前孩子在私立外国语学校上高中,等到毕业,就直接送到国外,她骨子里对我们国家教育就不认可,觉得我们的教育,缺陷太多、问题太多,觉得外国教育,就是比我们好。


2、家境不错的家长。这样的家庭,经济条件不错,有那个基础,因此,一旦有机会,就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


3、狠心家长。举例,这一次英国疫情严重后(目前确诊病例为5067例,昨天新增1084例),英国学校关门,媒体报道,中国小留学生们家长着急了,166名家长给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写信求助,要求国家包机把这些小留学生们接回来,媒体报道,仅中国在英国留学的小留学生们(10岁到17岁,平均14岁),就达到了15.万人。这么多小孩子就送到英国去留学,他们才十几岁,特别是小学,正是父母要陪伴的时候,但就父母却为了孩子的教育,狠心把娃娃送到英国留学,且数据还很庞大,说明父母非常狠心。


4、急功近利。就是世望子成龙思想极为严重,一旦自己有这个条件,就想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目的就是望子成龙,期待孩子在国外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了,有出息,说白了,望子成龙思想极为迫切,甚至拔苗助长、急功近利。

最后一种,也是普通法众人思想,就是我有这个经济基础、娃娃有出国留学机会,我就想办法满足他,没有其他想法,就是中国式父母期待子女走出国门、成才、光宗耀祖,未来有出息、有一份好工作、挣大钱等思想,实际上是,这样的思想,是目前国民普遍思想。如果你我娃娃有这样的机会,也会选择让他们去留学。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酷妹儿不清楚别人的家庭,就以我们家为例吧,我们家孩子还在国外没回来。

孩子爷爷家是农村的,爷爷在村里做了一辈子支书,退下来只有每月一百多元养老金,靠孩子爸爸是没有能力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

好在孩子姥爷四十七岁时,从老师离职做生意,算是赚了点钱。她姥爷二十多年前,当初也是因为当老师买不起房,又没有祖宗留下遗产,眼看孩子该结婚了等原因,没辙下海了,靠着数学老师的头脑,算是成为富人。

一,有感于孩子教育问题,孩子姥爷资助小一辈出国留学。

孩子小学上的是双语国际学校,她同学有当当网副总裁的闺女,还有一些企业高管的子女。这些孩子,有大部分是准备出国留学的,也有一些在国内上大学。

,考虑我们孩子出国留学,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她幼儿园就查出天生近视。

医生说,越是用功学习越严重,最后发展到一千多度的高度近视。

我们考虑到国内国外的教育情况,还是送国外比较好,不是单纯以分数为衡量。社会活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占很大一部分。

素质教育,不是说说,国内以分数为目标,我们孩子的眼睛指定扛不住,而孩子不学习显然不行。

送国外留学,是最好的办法。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了。

国内外教育各有利弊,这是很多家庭权衡以后做出的决定。当然,也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情况。

相对来说,出国留学的人,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也有一些家里紧巴点,但为了孩子,咬牙坚持的,或者孩子有能力而被国外的国际名牌大学录取等,不能一概而论。


酷妹儿圈


拼爹的年代其实不只是这个,其实还是一个拼家庭背景和学历的年代,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不管你有什么能力,只要你的关系不好还有就是你的学历不够,那不好意思,就算你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都没用,因为你基本条件基本门槛没有满足,不满足基本门槛,就算你能把上面所有的东西都能搞定都没有用,现在就是从基本条件来做衡量的标准。

什么样的条件呢,当然就是学历了,在国内985 和211是有优势的,但是在这上面过去还有就是留学回来的的学生,曾经在几十年前留学可是能力的代表,也就是说那个年头你光有钱没用,还要有真才实学,所以能出去留学的其实都是最顶级的人才,最厉害的一群人,所以留学成为了显示精英身份的一种象征,一直到今天都是这样。

只是以前的留学并不是个人自己去的,也不是说你有钱有关系就可以的,而是国家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去培训,所以那个时候去的都是公款,而且都是有很强的爱国心回报国家,那个时候能出国可是一种认可,现在不一样了,社会有条件了,国际环境的变化,留学已经不再是高高在上了,留学现在也只是一种家庭能力的比拼而已,并不能代表说你这个人的真实水平如何。

用现在的话来说,留学90%是靠家庭条件送出去的,也就是说这个群体里面凭自己能力出去的很少,所以真实水平其实甚至连国内的985和211的都远不如,所以现在留学成为了镀金的一种说法,至少大多数留学的是去镀金,还有一部分是为了拿方便绿卡,长期学习生活在一个地方,拿绿卡就比较简单,还有很少一部分的人是真正去学知识技术的。

什么样的家庭会喜欢把孩子送出去留学,其实一些是孩子真的有本事,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家庭有条件好的也有条件一般的,还有一些家庭是虚荣心比较强的,想通过送孩子留学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有就是一些心不在中国的,这些家庭送孩子留学就是想让孩子拿绿卡,然后再转回来把自己带出去,当然最多的就是送孩子去镀金的,这些家庭条件比较好,不算太差,送孩子去留学就是镀金回来在国内工作有一点优势,基本上就是这样,当然真正真才实学有多少这个不好说,留学是个人的行为,其实我们管不着别人家庭背景如何。


无法超越的足迹


我的一个上班的“同事”,他老婆最早做“美容”生意,有钱,当时用40多万人民币把儿子(学习差)送英国,半打工半学习(开放教育)三年混上了“本科”文凭,回来的工作单位包括在内。凡是出国的都是家里有钱的,基本上是学习差的,凡是在国内获得的《文凭学历》的应该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


zhonguorenmin


报告受访者中近60%正考虑投资移民,而27%的亿万富翁已完成投资移民。去年《羊城晚报》一篇题为“拼爹拼妈不如拼出国”的文章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文中讲:在各种各样的移民理由中,子女教育已然成为八成“中产”家庭的首选。美国学校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使中国“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如此趋之若鹜呢?

事实上,很多学生和家长对于为什么去美国读书这个话题非常迷茫,留学的目的性不强,多数家长只是觉得美国教育比中国的教育好,到底好在哪里?在真正出国之前,多数家长和学生并不很清楚。而这种不清楚,使得一些学生如果在国内可能如鱼得水,到了美国反而不适应;同样因为这种不清楚,一些家长不知道该在哪个阶段把孩子送出去——时常看到关于“小留学生”的负面报道。

路军博士在北京一所大学任教,是小有名气的教育专家,曾策划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他隐约感觉这个美国学校教育这个话题有潜在的大众需求。他历时几年,访谈了很多从美国回来的学生,也亲自去美国跑了好多次,去和当地学校的校长、老师交流。素材差不多了,他找到好友、资深出版人王水,表示想写本书,做一个关于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差别的研究性课题。王水曾在国内读到博士,又有美国学习经历,对中美学校的差异自然深有感触,对路军博士要写的书稿大力支持。但他认为,留学指南类的出版物太多了,建议路军在写作之前先了解大众最需要的是什么。此后二人花半年时间,在书店、学校、咖啡厅、研讨会、街头巷尾等不同场合,向不同受众咨询调查,了解梳理出一组家长都关注的问题,比如投资儿女教育的钱应该怎么花,怎么花钱能让孩子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去美国读书能学到什么,去美国读书又会有什么样的弊端,花钱供孩子留学的目的是什么,等等。路军博士也趁机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他的心得之谈果然让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孩子年级不同的家长们,纷纷表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这本书从策划、写作、修改到出版,先后历时三年。三年来美国教育政策或者学校难免有一些微调,一些细节数据不可能做到即时更新。但中国学生家长渴望了解美国学样的心理更强烈了,而且全书没有使用玄妙的教育理论,也没有枯燥的数据对比,而是从始至终以轻松阅读的语言风格,循循善诱揭示出美国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教育,不同阶段时间的特点和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以及中国学生到了美国,是否能适应那样的教学方法。比如,路军教授发现,美国教育是精英教育,而中国教育是大众教育。美国教育精英诞生得多,但是庸才也产生了很多。而中国教育体系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中规中矩,特别优秀的精英少,特别差的也少。

另外说一件跟当前跟贴近的事,为什么有1.5万英国🇬🇧儿童留学生?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留学生纷纷回国,滞留英国的儿童留学生如何回国,不仅是儿童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大部分国人关心的话题。

未成年人出国留学,一定是家长的决定。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把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孩子送到距离遥远的国家是为什么?欢迎小留学家长参与话题,更欢迎网友表述自己一个观点,我的观点:

1、小学阶段不宜留学,小学是接受母语教育的最佳时期,此时留学,无论是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都无法学精学透,语言不仅是听说读写,更应该理解语言形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2、家长在孩子未成年送到国外,如果不能亲自陪伴,背井离乡的孩子与家长会产生距离感,对国家也会产生距离感,孩子在境外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作为第一监护人父母的失职。

3、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中国已经足够强大,尽管中国的教育体系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可以让孩子读完高中或大学后出国留学,可以有效的降低安全风险,也能让孩子通过在父母身边的学习成长,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祖国。

希望,准备让未成年孩子留学的家长,三思而行。

同时我建议广大网友,理解孩子家长们的心情,如果有办法尽快接孩子们回到祖国



飞行者吴迪老师


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一般不会来自普通家庭。普通家庭的家长,一是觉着国内教育就挺好的,干嘛把孩子送那么远,谁知道到国外能把孩子教成啥样。二是没有那么多钱供孩子到国外读书。能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的家庭,一般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一、与大多数家庭相比较,家里比较富裕,固定年收入会在30万元以上。

这是留学美国和英国的费用表,从表中可以看出,扣除留学前期需要的费用外,实际留学期间的费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项是学费,另一项是生活费,按最低学费和最低生活费算,每年也至少需要20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家庭的其它各项开支,所以,能把孩子送出国外读书的,固定年收入会在30万元以上。

有人按收入把国人家庭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穷人: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

低收入:年收入在3万元到8万元之间。

初级小康:年收入8万元到15万元之间。

高级小康:年收入15万元到30万元之间。

中高收入:年收入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

高收入:年收入1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

富翁:500万元以上。

富豪:1亿元以上

再看家庭年收入占比图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家庭,超过了89%的家庭。所以,能把孩子送出国读书的,还是极少数的富裕家庭。

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家长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有调查发现,留学生的父母学历水平相对较高,其中,44.8%为本科学历,17.7%为硕士学历,还有4.7的父母最高学历为博士。其中,拥有海归背景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教育选择。

三、多来自于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与国际上其它人交流的机会多。所以对子女教育的思想较先进,思路较开阔,站的高看的远,能提前为子女的教育进行谋划。

下表是由美国大学近五年的录取数据,统计得出的美国最认可的中学名单,多来自于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

总的来说,能把孩子送出国,特别是能舍得把小孩子送出国读书的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般,家庭的收入不一般,就不是小编这个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教坛杂谈


富豪与富豪之间相互攀比,重洋睸外家庭才把孩子送国外留学。大学留学生除外。穷人没人把小孩子送国外留学,首先没那资本,孩子有没有出息不在外国留不留学,是金孑放在哪都会发光,是土块供起来只是土块,不学无术从小留学回来也是人碴。


手机用户52402384681


都是不认同国内政治教育的人才把那么小的孩子送出国外,做挣中国的钱孝敬外国的新洋人


用户1623655460042


三成多金家庭靠煤矿,房产,投机捞到钱的家庭!七成官员家庭!想想13岁留那门子学?骗卡,洗钱!别拿国人当傻子。


一切的真像


虚荣心特强烈的人,比💰钱,比房,比车,比老公老婆,比孩子,抢尖拔上的主,见人说人话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