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韓信是我國曆史有名的軍事家、指揮家,其暗渡陳倉、背水一戰和垓下之圍是我國古代戰爭史不可繞過的話題。由於其巨大的功勞,韓信、蕭何、張良被譽為“漢初三傑”。劉邦在大漢王朝建立後封韓信楚王,後因高祖的猜忌降為淮陰侯。

韓信年輕時極為落魄,曾經以釣魚為生,但是由於自己的手藝不精,無法滿足自己的生活之需,韓信釣魚之處的小河,有很多婦人洗衣服,有個婦人見韓信可憐,便經常給他帶吃的。韓信這個人吃人嘴短,許下諾言飛黃騰達之後要給婦人一千金來報答的憐顧之情。後來韓信被封楚王后果然尋到老婦人,贈與她一千金。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忠義之情在這個故事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正是這種忠義之情導致其後期被一辱再辱,最終丟掉性命。韓信一生中有很多次可以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都因為他的性格而錯過了。

高祖四年,韓信趁酈食其說服齊國的間隙,突襲佔領齊國臨淄。在滅掉代、趙、燕、齊四國之後,整個北方已在韓信的掌控之中,華夏九州他已經佔得三分之一,而此時高祖正與項羽處於對峙的激勵階段。韓信謀士蒯通勸其趁大好局勢自立為王,則天下三分。但是韓信念高祖的知遇之恩,覺得高祖對他不薄,不願意背叛高祖。這是韓信錯過的最好自立機會。此時,高祖與項羽兩方勢力都已疲憊,韓信對於他們至關重要,韓信此時想幹任何事基本都毫無障礙,但其一飯千金的性格在這時候表露出來,為其後來的被誅埋下伏筆。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韓信雖然功高,但其性格缺點太明顯不適合搞政治。坊間流傳韓信早年曾有胯下之辱,這也反映了他的膽小懦弱,這個特點與他的忠義性格使他始終不敢更進一步,最終也只能屈居高祖之下。

相反我們可以從高祖早期的事情,便能知道他肯定能成功。

高祖在沒有起兵之前,做過泗水亭長,流傳在這期間的他甚是無賴,經常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到處蹭吃蹭喝。野史記載,呂太公在沛縣過壽,宴請賓客,高祖沒有帶任何禮物便以祝壽之名蹭吃蹭喝,結果他一下子就被呂太公看上,招為女婿。一般而言,沒有帶禮物是不好意思蹭吃蹭喝的,但是高祖臉皮比較厚,不怕別人說三道四,這要是換做韓信他肯定不會去,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年輕時老是餓肚子。高祖的這種性格用現在的俗語叫不要臉,用官方的話叫能屈能伸。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正是由於高祖的這一性格,導致其能能成為一代雄主。特別是在楚漢相爭階段,他的這個性格簡直髮揮得淋漓盡致。公元205年,高祖攻破沒有項羽的彭城,由於太過高興,沒有做好防備工作。結果項羽殺回,高祖丟下一切只顧逃跑,期間由於馬車太重跑不快,他直接將兩個孩子丟下馬車,自己落荒而逃。後來項羽抓住高祖的父親劉老太公,以烹殺劉老太公威脅高祖投降,結果高祖不僅不投降,還讓項羽在烹殺完太公之後分一點給他。身為名門之後的項羽對劉邦的無賴實在無轍只能放了太公。項羽的失敗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其貴族性格,他的性格致使他無法放開手腳,相反高祖的無賴性格在兩軍對陣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另一個反映高祖性格的事情就是羹頡侯事件。高祖沒有發跡之前經常帶人去他大哥家吃飯,去的時候多了,他大嫂就不樂意,經常敲鍋碗瓢盆給高祖顏色看,高祖對這一點一直耿耿於懷,在其登基之後大肆封賞眾人,但是唯獨不給大哥家的侄子封賞。直到高祖的父親劉太公親自過問,才給劉信封為羹頡侯,以表示他對當年事情的介意。羹頡侯事件反映了高祖的睚眥必報,即使是自己的親侄子也不行,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後來他對韓信的清洗是必然。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一飯千金”和劉邦的“羹頡侯”

韓信在逼高祖封其為齊王之後,就已經在高祖心中埋下了殺之的種子。儘管韓信是真正出自善於管理齊地的善心才討要的齊王封賞,但是高祖已經覺得韓信有不忠之心。礙於韓信在戰爭中的作用,高祖一直到國內太平之後才收拾韓信。

性格決定命運:韓信的忠義和膽小懦弱性格導致了他日後的死亡;高祖能屈能伸的性格決定了他能成為天下之王。所以歷史上沒有偶然,一切都是必然,都是性格決定。我們在讀史書時,經常替韓信惋惜,他的忠誠沒有受到獎賞,反而因此送命,實在是好人沒有好報。但是如果我們透析了韓信的性格之後,才發現原來一切都是註定好的,他的性格替他選擇了命運,他只能去接受。高祖一個無賴開創大漢王朝這也是他的性格替他選擇的命運。

關於性格決定命運,各位朋友是否認同呢?歡迎大家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