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签字笔 《自画像》 34×41cm 2019

孤玄

做个专注的手艺人

列宾美术学院硕士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版画《戏里帝王卷》 65×700cm 2011

7米长的版画长卷,当时到师傅家看到实物时,都惊呆了!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版画《戏里帝王卷》之《打金砖》 2011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版画《戏里帝王卷》之《武家坡》 2011

这胡须下面的衣纹是怎么刻出来的啊!?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版画《戏里帝王卷》之《甘露寺》 2011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版画《斑点狗联画》 65×195cm 2018

【艺why · 艺术对谈】

1

静芳:孤玄是我篆刻和国画的师傅,疫情之前曾有一度在“安娜工作室”每周一次小班课,和师傅一起学习着,喜欢那个环境和那段时光。疫情期间,我看您回山西老家又回北京了,疫情对您的影响大吗?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孤玄:平时闲不住,喜欢转博物馆、逛古玩城、溜剧院,所以疫情以来确实省了不少脚力。最大的感悟,其实只有四个字:平安是福。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墨《观海图卷》 49×174cm 2018年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傍晚雪景》 37×56cm 2016

2

静芳:您疫情期间是否有新创作?看您的朋友圈觉得您几乎是刀不离手,每天都有新创作。

孤玄:

这段时间东西倒是做了不少,篆刻稍多,绘画和手工艺也有一部分。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度一切苦厄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心之所安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与天久长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花开花谢自在品

3

静芳:您是高二的时候就被列宾美术学院录取了。这家建于1757年的美院是原俄罗斯皇家美术学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也培养出了许多世界知名美术家。您觉得在那里的学习,给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段学习经历,对您在艺术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孤玄:确切的说,并不是高二被列宾录取,而是高二提前参加了中国艺考之后去读了列宾的预科班,一年后才被录取。列宾对新生的入学要求其实还是挺严格的。

七年的学习中,最大的收获:手艺人的“坚韧”太重要了,想要自由的做艺术,想要艺术的去自由,想要把自己献给自由的艺术,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至于在艺术上的影响,其实也就是基本功了,因为母校的作用说白了还是在教学生,无论她之前培养了多少大师,能给你的除了一个坚实的基本功之外,别的也给不了太多,对一个美院学生来说就是这样的。至于“思维”、“意识”,母校给不了,只能在社会上去寻找,再有的就是天生的了。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粉彩《人体》 53×68cm 2018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肖像》 23×29cm 2006年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墨《自画像》 38×38cm 2017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自画像》 28×36cm 2017

4

静芳:您是从什么开始学习绘画的?我知道您是从小受外婆和母亲的影响,可以说他们是您最初在“美”方面的启蒙者吗?是否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您小时候的学画经历?

孤玄:六岁开始动手画,小学三年级父母开始请老师来教。整个家族当中没有从事美术专业的,但是氛围不错,外婆的手工艺在老家远近闻名,母亲的女红更是精彩。所以我从小做什么手工都比同龄人要略微精致些。我喜欢在奶奶居住的祖屋里画,她不生气,而且逢人就夸,越夸就越发起劲,所以院里院外画满了涂鸦,毛笔、铅笔、粉笔、木炭……那时候是天真无忧的,抄起什么都往墙上涂。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莲蜓》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樱桃》 扇面尺寸57×45cm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莲蛾》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蜂花》 2018

5

静芳:您能被列宾选上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否可以归根于这段学画经历的正确训练?您现在也在带一些孩子画画,我知道您的教学方法有自己独特的一套,这套方法是不是来源你小时候学习经历的总结,和在列宾学习经验的总结?

孤玄:能考上列宾有自己幸运的一面,当然自己本身也是那种还算用功的学生。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艺考班,但是每个时期都会遇到一些尽职的老师。至于列宾选学生还是看基础,不同之处是有自己独特的要求,“旁门左道”的基础是一定要给你掰过来的,当然并不是说其它的基础就不对就不好,而是说列宾是一个忠诚于“现实主义”流派的院校,在这方面看似可能“不人道”,但也是一种骨气。

现在教学生,要看是什么阶段?自回国以来,从大学生到幼儿园不同程度都有去教过,花心思最多,最喜欢去教的是小学生和初中生。我会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在圣彼得堡中小学实习的情况去制定相应的课程。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育雏》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柳蝉》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双雀》 2018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团扇《竹蝶》 2018

6

静芳:您觉得艺术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孤玄:自身比较赞同“不似之似”的观点。“太似媚俗,不似欺世”,说来容易,然而似与不似之间如何去“拿捏”?太难。况且每个艺术家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感悟,珍重当下的理念也很值得。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玉米》 28×37cm 2015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紫甘蓝与绿甘蓝》 37x55cm 2017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莲藕》 31×37cm 2017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西瓜》 56×76cm 2017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水彩《啤梨》 47×56cm 2019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油彩《丑橘》 38×38cm 2016

7

静芳:您平常的时候篆刻得较多,您自己还对寿山、巴林、老挝等各种石头非常有研究,您的这些印章是订制的多,还是自己刻完了以后被收藏的多?您怎么看待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

孤玄:研究谈不上,不过确实喜欢各种石头的收集。平时篆刻订制方面的要多一些,因为印章还是私用把玩性质的会更受欢迎。自己的创作大多数目前是不出售的。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应该是今天不太好回答的一个,因为纯做艺术的人,大部分都是商业白痴。而商业化的艺术最终却大多数成了垃圾。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松静鹤留声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玩物娱己且尚志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天马行空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接客不着衣冠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剜苔剔藓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篆刻:百年须笑三万六千场

8

静芳:您除了篆刻,还会编绳、剪纸、画国画、做装裱,您是怎么看待这些老工艺、老传统的?您觉得这些传统的东西出路在哪里?

孤玄:老工艺和老传统,只是岁数大了点而已,只要开始接触他,会发现不仅不老反而很年轻,甚至活蹦乱跳。这是前人的智慧,需要继承大于创新。举个例子,京剧舞台上的行头之一:改良蟒,是民国早期从传统行头蟒袍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可是直到今天依然无法替代传统蟒袍在舞台上的地位。因为传统包含了太多的智慧,不是一代人更不是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传统东西的出路,主要还是和大众的了解程度相关。就像金石篆刻,好一点的还知道是书法绘画需要用的东西,差一点的真有人当成刻章办证的去比较。所以说,关于传统文化,目前还是有太多人不够了解,是需要普及的。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成扇《三友图》 2018

【艺why线上展】孤玄:留学七载,独爱传统

扇面 《八物语》 2017

(文中所涉及的艺术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做他用;本文版权归“艺why”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艺why”)


【艺why线上展】

参展艺术家:

王蔚、朱泓彦、战兴隆、辛长龙、朱泓霖、王劭兮、尚观、程一鸣、林智勇、郑晓辉、陈苏翔、张容、刘雷、赖元顺、韩俊洋、栾新玉、高彦、姚惠芬、刘钟萍、唐小格、张征、杨研、庆庆、张佰海、李伟雄、凌银汉、李又白、柴之清、柴敬、蓝充、张恿、肖梦涯、曾泽元、孤玄、李如海、吴连兆、郑印、刘浩然、周晓冰、费博、陈路茵、闻俊、马颜群(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艺术对谈者:

朱泓彦、程一鸣、战兴隆、林智勇、王宗英、张征、赖静芳、李沁珂(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联合发起人:

战兴隆、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林智勇、张征

策展人:

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

微信公众号:艺why、四时荣落、程一鸣(名单不断增加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