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为什么要改名为北京大学呢?

纳兰谈史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

中国最古老的大学是那个大学?应该90%的人都说肯定是北京大学了。

咱先介绍北京大学,再说燕京大学,其实两个大学真不是一回事,具体应该说,北京大学历史悠久,但是实力在当年没有现在这么神,燕京大学曾经实力更强。

最重要的是北京大学那老校园很破很小,而燕京大学校园(现在的北大校园,俗称燕园)显得皇家气派,美轮美奂。如果去过北京大学,认真观察的话,会发现北京大学标志性大门有两个牌匾:前面是北京大学,后面是燕京大学。


不是北京大学改名燕京大学,而是北京大学不要了自己老家,当了燕京大学上门女婿,顺便鸠占鹊巢,把燕京大学校园占为己有,老北大校园当了文物献给国家。

先讲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可是历史悠久,在中国的大学中,比历史没有比得过北京大学,当然综合实力,也只有清华大学能和北京大学相提并论。不过要说明的是,北京大学当国立大学的时候,清华大学还是个学校?也就是中学。

北京大学溯源于这个光绪皇帝钦点的大学: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当年创办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举措,依据是清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而且《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也是受到光绪批准的。

这个章程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个章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不过后来SD大学的章程据说自己的字正规章程,

当时北京大学因为皇家背景,地位高高在上,是远超其他高校的。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只是大清很快灭亡了。随之北京大学的地位也从最顶级大学变成比较一般的国立大学

另外注意时间,5月4日那是北京大学的建校日。五四青年节其实就是北大的校庆日,这就是为什么有了五四青年节。

老北大的校园

老北京大学可不是现在的燕园,而是在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为北大老校舍之一,原名“京师大学堂”在故宫博物院北侧的景山公园东边,五四路北侧,中国美术馆的西边。

为啥五四青年节,北大冲在前面?五月四日是北京大学校庆,北大学生本来是庆祝大学,结果演变为/反/帝/反/封。因为北大校园离那个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很近,可以说近在咫尺,清华想去,可惜太远。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初创办的大学,不是公立大学,也不是个人私立大学,而是由四所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创办的大学,属于带有欧美教会背景的大学,北京这样的大学还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

燕京大学也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创办于1919年,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任校长,曾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在国内外名声大震,当时燕京大学毕业生等同于哈佛大学毕业。


司/徒/雷/登大家都知道,咱们中学课本学过“别了,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父母是美国人,虽然他是美国驻华大使,但是他自己说自己其实是个中国人,司/徒/雷/登为中国也是做出了重大贡献,因为燕京大学是他一手创办的,燕园是他一手策划筹建的。

司/徒/雷/登死后,骨灰在2008年迁于杭州半山安贤园,也算回家了,因为他本来就是杭州人,个人绝对北京大学应该纪念一下这位昔日的燕京大学老校长,骨灰安放在北大更好一点。



燕园由美国建筑师H.K.Murphy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墨菲虽然是个美国人,但是他的的设计理念很好,设计很合体现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山水相依,湖岛相伴,红墙灰瓦,雕梁画栋。实在是伟大的建筑设计作品,而不像中国某些大学校园,弄个和白宫差不多的建筑,一个字:俗。

当时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谁厉害?

当时北京大学是著名的国立大学,但不是最厉害的国立大学,当时最厉害的国立大学是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虽然是第一国立大学,但是当时实力在3名之外。最厉害的是中/央/大学,然后是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


当时的办学经费表可以看得出来,燕京大学作为实力大学,经费比北京大学多近50%。是私立大学经费最多,实力最强的大学,而且燕京大学可以免试上哈佛大学研究生的。

而北京大学在国立大学里面经费在8名之外,实力当时其实一般般。

燕京大学的解散,北京大学把燕京大学校园作为自己校园。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燕京大学的教/会背景,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同样的大学还有齐鲁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大学,华西大学等。

燕京大学被直接拆分,院系并入相关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的,燕京大学文理科全部并入北京大学,另外北京大学接管了燕京大学校园。北京大学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接管了文理科,大学校园,北大一下子从一个一般国立大学摇身一变为顶级大学。

只是国内校园像清华北大这么动辄五六千亩,很少见。而且清华北大的校园有大又漂亮,对得起名校牌子。

结论,现在北京大学也继承了燕京大学的办学精神,也把现在北大校园叫做燕园。现在昔日的燕京大学已经和现在的北京大学融为一体了。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高校专业那些事


燕京大学没有改名为北京大学。

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彻底取缔而消失。燕京大学的校舍旧址,由北京大学迁入。

燕京大学是一所教会大学,它的创办者以及首任校长均为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对,就是那个《别了,司徒雷登》的司徒雷登。

看到这个名字,以及燕京大学创立之初的性质,我想不必多说,大家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燕大会遭到那样的命运了。

1952年,全国开始高校院系调整,全国所有的教会学校都彻底停办。教会学校的校舍、院系和人员,拆分入其他大学。燕京大学就这样消失了。

现在的北京大学,就是在1952年后迁入燕京大学的校址。

北京大学的原校址是在东城区沙滩北街,也就是前京师大学堂的所在地。目前,还留下京师大学堂旧址、北京大学红楼等证明其历史的遗迹。

我们都知道,人们有时候以“燕园”代指北大,其实这是1952年以后的历史了。

以上就是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关系。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


HuiNanHistory



燕京大学没有改名北京大学,它先是被拆分,其中最主要文理学院被北京大学合并,然后北京大学搬到燕京大学的校舍里办学。现在的北京大学实际上是鸠占鹊巢。

燕京大学是被黑掉了的一所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悲催的一页。



燕京大学成立于1919年,它本来是由华北地区的几所教会大学合并而成的,包括北京汇文大学、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这些教会大学分别是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美国女公会、公理会、英国伦敦会等教会组织合办的。虽然这些学校成立的时间长短不一,但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管理不佳,教学品质无法保障。1919年,这些教会组织达成共识,决定将这些学校合并在一起,组建一所优秀的大学。


由于办学理念不尽相同,加上分属不同的教会,所以合并之初管理非常混乱,直到司徒雷登出任校长。

司徒雷登是著名的来华传教士之一。他的父母都是十九世纪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司徒雷登就出生在他父母传教的杭州。司徒雷登在杭州长大,说得一口流利的杭州话、苏州话和上海话。

1887年,11岁的司徒雷登回到家乡弗吉尼亚读书,毕业于汉普顿悉尼学院,1899年考入弗吉尼亚大学神学院。1904年,携新婚的妻子回到杭州,与父亲一起在中国传教布道学习中文。1906年,他的独子在杭州出生,1908年,司徒雷登到金陵神学院教授希腊文,开始了他作为职业教育家的生涯。此前,他还参与创建了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


司徒雷登出任燕京大学校长后,迅速扭转了管理混乱的局面,在很短时间内就将燕京大学变成了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大学。

燕大的校训在当时非常有名: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这个校训出自圣经,是司徒雷登亲自拟定的。

司徒雷登上任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办学经费和师资问题。为了募集所需资金,他在十五年内十次往返美国,动员美国人为燕京大学捐款。在他的努力下,燕京大学甚至成了当时资金最充裕的大学。他用募集到的捐款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里买下了原属贝勒载涛的燕园、朗润园、芍园等一大片地,并聘请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墨菲按照中国古代宫殿的风格设计燕京大学的校舍,形成了今天的北京大学的建筑风格。


燕大还广聘名师,比较著名的教授有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心理学家夏仁德;教育家林迈可、陆志韦;社会学家雷洁琼、许仕廉;人类学家吴文藻;考古学家容庚;神学家赵紫宸;法学家张友渔、江平;哲学家冯友兰、张东荪、洪谦;史学家钱穆、顾颉刚、邓之诚、韩儒林;文物鉴定家王世襄;政治学家萧公权;文学院有名作家和学者周作人、郑振铎、冰心、冯沅君、林庚、顾随、陆侃如等; 西方语言文学系有吴宓、吴兴华等大家。

司徒雷登最大的贡献是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将一个新成立的大学迅速变成了一所世界一流大学。

1928年1月,燕京大学与哈弗大学共同建立了哈佛燕京学社。哈佛燕京学社是当时世界上最高声望的中国国学研究机构。因此,燕京大学也是哈佛大学最先认可其教学品质的中国大学,当时燕大和哈弗的课程学分可以通用,两校互相承认学历,可以互相发放毕业证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司徒雷登积极参与转移营救学生,并留守燕大看管校产。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被日本华北驻防军逮捕入狱,在日本的集中营里被关押了三年。1945年,司徒雷登转任美国驻华大使。

1950年,国务院决定不允许任何外国人和组织在华办学,已经有的大学一律撤销。


1952年12月,燕京大学被拆分。由燕京大学直接拆分而成的大学有:中国政法大学(燕京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中央民族大学(燕京大学历史系和民族学专业)。部分由燕京大学拆分的,有清华大学的工学院。

具体来说,燕京大学的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系)、历史系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


至此,燕京大学彻底从中国消失了。


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担任校长27年,他只领教授薪水,不领校长薪水。晚年回到美国以后,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财产。临终前他住在自己的学生也是好友的家里。在兹念兹的是他一辈子魂牵梦萦的燕园。他立下遗嘱,希望死后骨灰葬到燕园他的妻子墓旁。

1981年,中央在邓公的批示下同意司徒雷登的骨灰葬到燕园。但却横生枝节,一群马老太太上书中央,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走狗玷污北大。司徒雷登很无奈。

幸亏中国有厚道的杭州人。正当司徒雷登好友的后人求北大而不得的时候,杭州人大度地欢迎了他。如今,司徒雷登安葬在杭州,与他的妻子一南一北,就像牛郎织女一样。


艾米丽艾拉


燕京是燕京,北大是北大,这俩说到底根本不是一所学校。



燕京大学是近代中国的一所教会大学,创办于1919年,校长就是著名的司徒雷登。

而北京大学是在1898年创办,作为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被保留了下来,1912年被改名为北京大学,直到今天它还叫这个名字。



之所以大家会混淆这两个学校,是因为在1952年的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作为教会大学的典型被肢解,之后被撤销,其中一些院系被并入了北京大学,就连校舍都被北大接管了,而北大原来的校舍位于沙滩红楼。

也就是说,现在北京大学的校址,在1952年前是燕京大学的所在地,诸如博雅塔、未名湖之类的圣地,其实都是燕京大学的遗产。



不得不说,燕京大学的消失,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场灾难。


达摩说


燕京大学是民国时期的一所“重点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属于同一个档次,绝对可谓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燕京大学却消失了。实际上,燕京大学并不像提问者所说的那样,改名北京大学了。因为,北京大学早已存在,和燕京大学曾经并列,北京大学的源头——京师大学堂的建立甚至还要远早于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不同,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的全名是“国立北京大学”,但是燕京大学之前却没有国立二字!因为燕京大学并不是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的公办大学,它是一所私立大学,是美国、英国的教会合办的,建立于1919年,其首任校长就是大家熟悉的司徒雷登!老人家当年一篇《别了,司徒雷登》让司徒雷登这位美国驻华大使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燕京大学供职,担任着燕京大学校长一职。换言之,燕京大学虽然是教会学校,却多少拥有一些美国、英国政府背景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随着国民政府败退台湾、新中国的建立,我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向以苏联为首的红色阵营靠拢。如何对待众多拥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背景的教会学校成为了新中国教育系统不得不直面的问题。最终,我国政府决定,将教会学校的外国资本、人员全部驱逐,变为完全国人自办的学校,部分收归国有、部分暂时维持私立性质,待进一步改革。最终,教会学校全部被收归国有,而燕京大学在这个大背景下也被收归国有。



五十年代初,中国的高校进入了一个改革期,中国的高校从综合性为主转变为苏式的专科院校模式,大量原综合性大学被重新拆解、整合。刚刚被收归国有的燕京大学也被重新拆解、整合,部分专业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自此,燕京大学不复存在,北京大学整体迁入原燕京大学校址。



因此,并不是燕京大学改为了北京大学,仅仅是燕京大学被拆解、重组之后,北京大学的校址迁到了原燕京大学而已。实际上,北京大学只是整合了燕京大学的文、理科,并没有整体吞并燕京大学,燕京大学的专业被拆分给了好几所大学。这就是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关系,二者有联系,却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因此,提问者所谓燕京大学改名北京大学并不成立。


农民工歪说历史


民国期间,中国有多所教会主办的大学,著名者有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和岭南大学等。

燕京大学是这些教会大学中的佼佼者,其首任校长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燕京初设文学院、理学院和法学院三大学院,抗战胜利后又增设了工学院。

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迁办学,燕京继续留在北平,为沦陷区教育保留了一片净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燕京大学被日本人封闭,被迫迁往大后方成都办学,抗战胜利后重回北平。

美丽的燕园

燕京大学人才济济,先后有陆志韦、雷洁琼、吴文藻、容庚、赵紫宸、冯友兰、张东荪、钱穆、顾颉刚、周作人、郑振铎、吴宓等著名教授在此任教,知名校友有外交家黄华、周南,文学家冰心、萧乾,红学大师周汝昌,艺术家孙道临等等,人数众多,在此就不一一记录了。

抗战胜利后,司徒雷登在燕京大学正門前登梯安装校匾

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燕京大学被整体撤销,其文理学院并入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法学、社会学并入今中国政法大学;历史系并入今中央民族大学;经济系并入今中央财经大学。燕京大学美丽的校园燕园由北京大学接收,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人们一般都认为燕京大学建国后更名为北京大学,其实并非如此。


民国年间那些事


有些网友可能对中国近代史不那么清楚,尤其是大学建设的前世今生不那么清楚,想当然地把北大清华看成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但历史就是历史,近代中国大学建设的发源地是广州,由英国美国教会最早建设的中国的大学,叫格至学院即岭南学堂,也是中山大学的前身,格至教会教肓集团后来以广州为教育基地,不断向北扩张大学地盘,如浙江大学等华东几间著名大学,后来更大举进军北京建大学,燕京大学就是岭南学堂即中山大学的分校,由岭南大学负责管理派驻管理人员的。


喜喜羊羊喜喜人


认真说,燕京大学并没有改名为北京大学,而是被整体拆解消灭了。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是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燕京大学是燕京大学,是教会大学。前者在沙滩红楼,后者在现在的北大。

是的,你没听错,现在北大所在的地方,就是博雅塔、未名湖的地方,这个被称为民国最美大学的地方,就是原来的燕京大学。

换句话说,在燕京大学被拆解后,原在沙滩红楼那个犄角旮旯的北大于是鸠占鹊巢,搬到了原燕京大学的地方,于是这里就成了北大。

既然说到这里,就干脆说说燕京大学的来龙去脉吧!



燕京大学是美国在华布道团设立的,其最早是由汇文大学及协和大学在1918年合并而成,其首任校长就是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司徒雷登。

之后,在诚静怡博士(后出任中华基督教会总会会长)的提议下,新的大学被命名为“燕京大学”。

而之所以叫“燕京大学”,一来是之前北京也被称为燕京,二来已经有了北京大学了。

最开始的时候,燕京大学的规模并不大,后来经过司徒雷登与鲁斯义的努力,最终募集了一笔资金,并在城外了买一块地皮以建造一个新的校园。

这块地皮,就在当时清华大学的对面,而这块地的主人乃是陕西督军陈树藩。后来,这块地皮以六万大洋的价格转让,陈树藩还捐出了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办学经费。



在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的设计下,新的燕京大学经过五年的建造后最终落成了。

这座崭新的校园,外部采取了中国古典建筑式样,古香古色,有山有塔,有湖有轩,内部则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如暖气、热水、抽水马桶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当时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

更令人振奋的是,鲁斯义争取到美国铝业公司创始人、大资本家霍尔遗产执行人的支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任教于燕京大学的名师也是灿若繁星,如陆志韦、容庚、赵紫辰、邓文如、顾颉刚、陈寅恪、钱穆、张东荪、洪谦、冯友兰、萧公权、钱玄同、俞平伯、周作人、郑振铎、朱自清、顾随、谢冰心、吴文藻、雷洁琼、费孝通、张友渔等;

还有来自国外的心理学家夏仁德、记者斯诺等人,当时都曾在燕京大学任教过,而像冰心、费孝通等人,都是燕京毕业后在外国获得学位再次回到母校任教的。

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地的新闻特派员,十人中有九个是燕大新闻系的毕业生;1949 年之后,燕京的教授与学生中先后有56 人被评为院士。

要知道,存在仅33年的历史中(中间还要排除因日本侵略而受到干扰的8年),燕京大学的注册学生总共不超过10000名。

就当时的教学质量而言,当时的燕京大学毕业生,基本为世界上所有的著名大学所承认,并可以直接申请就读硕博士课程。


坑爹史册


诚邀,如题。关于这个问题,楼主可能有点误会,实际上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并不是一回事。

先说说燕京大学

很多人以为燕京大学就是北京大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据史料记载,燕京大学建立于1919年,由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合并而成,由于这三所学校都是美国教会主办,所以燕京大学确切的说是一所美式大学。1921年校长司徒雷登通过各慈善人士的捐款,在北京西郊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这既是燕京大学的校园。燕京大学下有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又称医预院,学制为三年预科),以及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学系,是一座著名的私立学校,并不属于当时的民国教育部管理,1952年全国高校大调整时期燕京大学被撤销。

再说说北大

北京大学的历史大家都很熟悉了吧,毕竟高中课本都学过的。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大学。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旋即冠“国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冠名“国立”的大学,严复出任北京大学首任校,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和革命运动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北京大学就是北京大学,燕大没有改名,北大也不是燕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就是当年的燕京大学遗址,北京大学的英文名称Peking University也是当年燕京大学前身之一汇文大学的英文简称,燕京大学的部分院系也和清华大学文科院系等并入北京大学,所以说北京大学身上也流传着燕大的血液,二者的确是亲密无间的姐妹学校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将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给弄混淆了。事实上,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完全是两所不同的学校。北京大学可以说官方兴办的第一所大学,而燕京大学则是教会学校,两者根本就不是一类。


京师大学堂匾额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以大学名义创办的国立大学,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严复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先是到长沙,三家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来迁往昆明,改名为我们熟悉的国力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10月北京大学在北平(今北京)复校。

而燕京大学(Yenching University),则是1915年到1920年间建立的四所英美教会学校合并而来的一所大学。


北京大学与燕京大学校徽对比


一、1890年由卫理公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创建的汇文大学(卫理公会北京大学,Methodist Peking University),注意不要将该学校与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混淆了。而汇文大学的前身则是1870年建立的崇内怀理书院。校长是美国卫理公会牧师刘海澜(Hiram Harrison Lowry )。


1919年竣工的北大红楼(1952年以前的北大校址)


二、通州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in Tongzhou),前身是公理会(Congregational Church)建立的公理会潞河书院,校长是谢卫楼(Devello Z. Sheffield)。


1926年竣工的燕京大学校址


三、华北协和女子大学(North China Union Women's College),前身是1864年由公理会传教士布里奇曼(Eliza Jane Gillett Bridgman,原本是圣公会传教士,婚后加入了其丈夫所在的公理会,夫妇二人的一生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外国教会在华创办教育史的缩影)女士建立的贝满女塾(Bridgman Academy),1907年更名为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米尔纳(Luella Miner)成为第一任校长,1920年并入燕京大学成为燕京大学女子学院。


司徒雷登


四、华北协和教育会的神学院和两个卫理公会在北京的神学校联合而来的神学院。


鲁思义


由于燕京大学是分别由美国长老会、美以美会、公理会、英国伦敦布道会等合办的,是上诉这些学校合并而来的,所以起初管理混乱。1919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Presbyterianism)传教士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被任命为校长,鲁思义(Henry Winters Luce,美国《时代》和《生活》杂志创办者鲁斯的父亲)被任命为副校长并代表燕京大学在美国募捐。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今北京大学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K.Murphy负责校园规划设计,1922年燕京大学新校园动工,1926年建成。1928年,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共同创办哈佛燕京学社,同年燕京大学跻身全亚洲最好的两所基督教大学之一,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美国研究生院攻读学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关闭了燕京大学,司徒雷登被监禁(1941.12-1945.8)。1942年燕京大学临时学校在成都,1946年复校。


司徒雷登在复校后的燕京大学校园(1946)


1949年以后对外政策方针执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努力肃清帝国主义影响,而燕京大学作为教会大学,也在其中,但在朝鲜战争之前,一直允许美国人在国内活动,到1951年燕京大学改为国立。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高等院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系、语文系(民族语文)、并入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系并入中央财经学院(今中央财经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文、理科并入北京大学。至此,燕京大学停办。


1926年燕京大学贝公楼明信片


而燕京大学校址则在1952年由北京大学接管,北京大学因此将其校园从东城沙滩(红楼)搬迁到燕京大学校址。这样,我们才看到今天北京大学的校园“燕园”。


1926年未名湖上思义亭(鲁斯亭)明信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