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与人争吵的时候怼不过别人,事后才想出怼人的话?

严红军


生活中难免与别人辩论或者吵架,但总会有怼不过别人的时候。当时被怼的憋闷,可是等冷静下来再一想“不对啊,他说的不对,我应该这样说就能把他怼回去了。”遂感觉十分懊恼,不甘受这个气。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候。

实际上,即使遇到这样的状况也不用过于懊恼,这并不意味着自己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人反应灵敏,而有的人善于深思熟虑。题主能够时候想出怼人的话,说明自身的思维逻辑水平并不差。但为什么当时“怼不过”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具备逻辑推理能力,但反应敏捷不足

一般来说,辩论考察的是两方面,一个是逻辑推理能力,一个是逻辑反应速度。在遇到辩论的时候,如果没有推理能力,即使反应再快,也只是一种重复的抬杠行为,不具备说服力,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和鄙视。

如果有推理能力,但是反应总是慢对方半拍,就会出现题主所说的这种情况,争吵的时候怼不过别人,事后才相处怼人的话,但此时已经过了争吵辩论的时机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善这种情况呢?

01.训练简洁清晰的表达能力

与别人辩论或者吵架的时候,简洁清晰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讲一个道理(论点)的时候,啰嗦半天说不明白,就会让对方抓住我们叙述的漏洞或欠缺进行反击。而我们此时为了继续表达观点,往往会陷入被动辩解的境地。

怎样才能训练间接清晰的表达能力呢?我们在平常说话的时候,要有意识的训练和使用精炼句子,一句话能说明白事情的核心,绝不用三句话去说。这样在表达事情和观点的时候,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也会让对方应接不暇。

02.训练逻辑思维的敏捷程度

要做到上一点,必须以敏捷的逻辑思维做基础。在与对方沟通的时候,能够迅速的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从不同的角度找出对方观点的不足之处,让对方陷入一种自证的陷阱里。然后在对方忙于自证的时候,我们再抛出我们的问题和观点。

这种逻辑思维的训练,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时候多看书、多思辨,遇到观点尽量不要简单的全面接受,可以对其进行多方面辩证的分析,然后再根据其侧重点来学习其中的论证方法。长此以往,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二、思维逻辑被对方牵制,进入窄胡同

即使具备逻辑能力,同时反应速度也可以,但在辩论或者争吵中也可能陷入被动的形势。也就是说,对方的辩论能力很强,同时在气势上也占据了主动,我们疲于应对对方抛来的话题,跟着对方的思路走,这就被对方带入了他们的逻辑“窄胡同”,还怎么能够怼的赢呢?这里也有两个技巧来针对这个状况。

01.气势上不卑不亢

在辩论或者争吵中,如果我们表现出过于谦卑的态势,往往让自己处于劣势。这会使对方获得优越感,更好的发挥其辩论能力,这在客观上给自己增加了获胜的困难。

但过于亢奋的态度,也容易发生“乐极生悲”。有时候,对方的目的就是把我们激怒,使我们变得亢奋,从而抓住我们的漏洞。实际上,亢奋有时候是自卑的另一种表现,用声高气傲来掩盖自身的不足和缺点。

只有不卑不亢的态势,才会让对方辩论或者争吵的攻击性失去效力。我们既不被对方打垮,也不被对方激怒,让对方的拳头打在棉花上,然后我们再冷静应辩,稳中取胜。这才是对对方真正的打击,

02.掌握谈话的主动控制权

辩论或者争吵就是一个语言上你来我往的过程,彼此都在受着对方的影响,这样就会出现其中的一方在控制着谈话的导向,而我们就应该做那个掌握谈话主导权的人,而不是被对方牵制。

如果谈话都是对方提出问题或者指责我们,而我们被动的应对问题或者自我辩解,这样就会在对方的牵制下,被引导进一个逻辑的窄胡同或者圈套。这就陷入了非常被动的状况,面对对方的责问疲于应对、应接不暇。这时就需要我们主动扭转,跳出对方的辩论思路。

其实这并不难,那就是在某一个时刻,不去理会对方的责难,后退一步不做辩解,即使对方认为我们是默认了。然后,提出我们的问题,抓住自己的主线,变被动为主动。当我们占据主动的时候,所有的逻辑都会按照我们的思路走下去,就不会出现“怼不过”的情况了。


总之,我们谈论的这些,并不是鼓励我们去和别人辩论和吵架,而是在遭遇到不得不应对的情境中的时候,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伤害。总的来说,要尽量避免互怼或者吵架,毕竟冲突中的双方都不会有很好的感受。我们建议,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减少攻击(怼人)行为,冷静、理智的沟通才是让双方都舒适的方式。(end)

欢迎【关注】大象生,专注解答情感、两性、婚姻、家庭等问题。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大象生


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最有发言权。之前公司有一个女同事回话特别快,我经常被他怼的哑口无言,事后过去很长时间反应过来,啊,我当时这样说就好了,真是后悔。后来这样的事情多了,我从自身方面找了一下原因,发现不外乎三种原因。

1、首先可能是反应慢。我的反应真的是慢半拍的那种,而且因为在社会上历练少了,很多时候别人可能是略带讽刺性的说我,但是我会反应不过来,事后过一会儿我会觉得,诶,他这样说有问题,我当时不应该不说话,应该回一句就好了。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一次来客户,我们老板让我喝酒,但是因为我不太会敬客户酒,所以都是等客户喝,然后我再陪一下。其间,我们老板至少说了三次,小刘,我看你这个酒喝的不够尽兴呀!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然后就以笑带过。结束饭局以后,我给我同事发了个信息,我说老板一直说喝酒不尽兴是什么原因?他说,就是让你给客户敬酒呀。但是我确实是没有反应过来。

2、其次是说白了就是读书少。读书少,所以词汇量匮乏,所以在别人讽刺你的时候,你没有合适的语言去回话。当然所谓的回话也不能急头白脸的说,之所以说读书少在这里站关键因素,是因为要学习一下情商高的人如何怼人回去,然后又不让对方生气,甚至不让对方听出来。这真的是一门艺术。说到这里,我就很佩服蔡康永和黄渤。有一年金马奖上,黄渤穿的有点随性过来领奖,而当时蔡康永的造型是衣服上在肩膀处带着一匹马。看到黄渤这个造型,蔡康永就说,你怎么穿着睡衣来领奖呀?黄渤反应非常迅速,说因为我把这里当成家呀,我来过很多次,这里就相当于我的家,在家里穿衣服,当穿的随性呀!这还没有完,黄渤非常机智的回了蔡康永一句,一般都是看人骑马,头一次看见马骑人。黄渤非常机智又搞笑的接下了这个梗,并且做到了让所有人开心也没有生气。

3、最后是性格问题使然。我性格是属于非常慢热的那种。有的时候我觉得同事之间甭管他说啥,我如果也带讽刺性的回过去,可能对于从同事相处这个关系就会变得有点紧张。说白了就是不想去看别人脸色,所以有的时候能忍就忍下来。

总结这三点呢,个人认为还是读书比较重要。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同事之间、家人之间甚至是陌生人之间容易发生争吵的事情太多了。不可能遇到任何事情都过硬的去回话,有时候说话过于直接也会伤人感情。这个时候如果你能高情商的、婉转的说一下这个事情,效果会不一样。所以为什么老一辈人常说多读书,读书的作用不是一朝一夕能看出来的,就像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里的点评,多读书真的是融到骨子里的气质。


未末的小世界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若被人欺负了就常犯这事。很有趣的是我还会"自我对话",他一句我回一句,他一拳头我回一拳头,你来我往总是让我自己占上风。这样的"事后诸葛亮"不仅仅能泄愤,还能泄压和缓解不平静的心情。后来我读到了一心理学术语才知道这叫"白日梦",想必这样的经历不会只有我一人。更有趣的是因此从小我语文成绩和"口才"都不错一一能写能说。哈哈,你们呢?


心平气和更快乐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由自主的笑了,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管因为什么事什么原因发生争吵的时候,等对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的时候我就静默了,不是不知道怎么去力争而是在思考对方的指责是不是真的因为我哪里做错了,就这样忘记了反驳。等到事情过去了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自己当时怎么没去辩解,明明不是自己的问题呀,但已经过去了也就放下了,不会再一次提起来


静静Sweet


哈哈!以前一直因为我是个奇葩,没想到这么多人也一样啊!我每次吵架舌头打卷,大脑一片空白,只能听着别人说。一般都是过了半天或者好几天才想到怎么回击别人![泪奔]我觉得自己脑子笨,嘴巴笨,以后只能能躲就躲,不正面跟别人吵架,吵也吵不赢!


不慌不忙地


哈哈,看到这个问题我笑了,因为现实中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事后我反思这个问题,有一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和应对办法:

一是说好听点是个人反应慢,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笨。“人贵有自知之明”,如果存在这种状况,要勇敢承认自己的先天不足,不要奢望短时间内有本质的改变。那么,以后就离那种人远一点,知道自己的弱点还拿鸡蛋碰石头,结果只能是自取其辱。

二是性格所致。平时不善言辞。遇到类似事情更是一时想不起怎么说。虽说性格决定命运,不善言辞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彻底改变。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决心、努力、毅力坚持下来。为了减少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尴尬发生,这种改变是完全值得大力的付出。

三是情绪容易激动,导致气昏了头。大脑一片空白,自然是不知道怎么反馈对方。这种状况需要学会情绪管理,学会了情绪控制也就学会了自控人生。一般来说,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良好情绪自控的人,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对生活的各种变故能得心应手灵活应对。

事后反思,有时也自我怨恨,关键时候总是掉链子。不过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有得有失:通过这件事可以认清自身不足、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没有想到在这篇问答提交的24小时内,达到3万的阅读量、100多个点赞、50多个评论、十几个朋友的关注,所有这些对我来说有点受宠若惊了,更是对我这个小白的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有朋友提问了不少问题,再次对这篇问答进行了完善,希望能对朋友有所帮助。

感谢各位朋友厚爱和支持,一路有你们,真好。


五味惧


为什么与人争吵的时候怼不过别人,事后才想出怼人的话?这和你的语言词汇量及你的大脑逻辑性有很大关系。

一、词汇量是你能否快速应对对方话语的关键:

人在受到他人攻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个大脑停滞期,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人们往往通过这个短暂的停留时间,考虑接下来的话该怎么说。

如果是和平地交流,人的大脑不会出现抵抗反应,可如果是攻击性的语言,大脑会适当屏蔽你的一些语言词汇,对你的个体做出一个本能的保护。

这个时候,平时积累的语言词汇量就突出了它的优势。

比如,大脑屏蔽的是词汇量大的人,也只是屏蔽一部分,那么另一部分就会从他嘴里跑出来,进而进行回击。

如果,大脑屏蔽的是词汇量小的人,那就是完全给他屏蔽了,所以你无法立刻回怼对方。

二、思维逻辑性非常重要:

有些人,骂人的时候,来来回回就是那么几句话,要么罗嗦,要么粗俗。可有些人等人骂了几句后,慢慢悠悠说出一句话就能把你气死。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提示你,你接下来要怎么做了。

我们可能看过周星驰的一部电影“九品芝麻官”,他在里面饰演的小官就是和高手学习了“吵架”艺术,后来功成名就。

在这里,我们要聊的不是吵架,而是怎么用逻辑方法,正确回击伤害你的人。

平时要锻炼你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有专业的书可以看。当然我相信,多数人不会为了能回怼他人就去看书的。

看到这个逻辑了吗?不看书,你哪来的词汇量?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夫妻共同回家,你们双方都是在什么位置开始掏出钥匙的?通常男性做准备工作的时间比女性早。

因此,你思维能力跟不上,你的回击能力就差。

思维能力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形成的。

三、什么叫说话赶趟

回击他人,是一种能力,但要用对地方。用好了,你就掌握了语言艺术,用不好,你就是笨嘴笨舌的形象。

有些人根本不是嘴笨,就是词少,直白地讲,就是书读少了。

也有些人不是厚道,他当面不回击你,并不是他让着你,而是他没能力回击你。

这样的人回家后反复琢磨,我当时应该这么说,那么说,可我当时为什么啥都说不出来?

我们说,回击一定是错的吗?并不是。要分人、分事。

有的时候,回击的能力也和对方与你的关系密切相联。

比如,你老婆骂你的时候,如果她说的是对的,可能你有词也不想回击了。

我是初蔻,专注情感领域,希望大家关注我!

初蔻,洞悉人情世故、擅长男女情感分析。如果喜欢我,就请关注我,有问题咱们坐下慢慢聊!

初蔻情感说


我就是,常常被怼的说不出话,原因有几个

1.平时就说不出伤人的话,就算吵架也很担心出口伤人,说不出狠话。

2.脑子反应慢,往往在别人发起攻击时还没找到火力点,不知道别人话中有话,真实意图,等事情过去啦才回过味儿。最头疼的是记性不好,别人翻老账,某年某月某日你说什么什么,立马懵逼,因为完全断片。

3.平时过得太单纯,把人家都想得很好。

无所谓,过得善良简单点没什么坏处,都是自己身边的人,不过随着拌嘴经验积累,也慢慢会反驳了。



在下小菊总


回答这个问题的估计十有八九都是这样的人,不可否认我也是其中之一。

这样的人在我看来大概有三种(纯属自己理解分析)。

第一种就不用说了,就是真的最笨反应慢,张嘴说不出来,要不就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回怼人,天生的没办法,不过一样的人一般都傻人有傻福。

第二种就是也不是完全怼不过对方,可能是一时心软顾虑太多,不愿意把自己变成和对方一样的刻薄人,但事后还是有点不甘心,有种

如果当初怎么怎么样的感觉。

第三种大概就是自己回怼游刃有余但迫于外界压力一时无法摆脱,等过后后悔的恨不得撞墙。



小水滴ok


这不就是我嘛!

每次跟人吵架争论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像个弱鸡,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怼得哑口无言,偶尔回怼一句也很快被对方更大的声势淹没,最后有理变没理,忍气吃瘪!

但是事后平静下来,不得了了,各种文思妙语接连涌出来,自我感觉句句都能把对方置于死地,有时候幻想的太嗨把自己都给逗乐了。

可惜已经时过境迁,这些妙语再也无用武之地,下次遇到同样的事件还是这样!

究其原因,还是性格所致,虽不至于懦弱但是不喜欢惹事。如果细心观察,吵架吵的好的人性格都比较强势,得理不饶人,实战经验比较丰富。而我们这种人,平时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能不跟人吵就不跟人吵,所以在躲不过必须要吵的时候临场发挥太差。

不过事后能在心里把对方吊打一番也能缓解不少不忿,反正我是这样😃。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要学会自我调节,时时保持好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