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民用船只排水量可以达80万吨,而有些航母只达到11万吨?

归葬连山


为什么民用船只排水量可以达80万吨,而航母目前最大也只有11万吨?简单的说,原因有两个,即:

第一、性价比,性能和成本之比,美国人显然通过研究得出这个结论,目前的航母造到11万吨排水量,是最合算、最具性价比的,这个性能包括航母的机动性、速度、以及所具有的战斗能力。我敢说,如果不计成本、不计性价比,那么要造出一艘12万吨乃至14万吨排水量的航母一定还是可以的,速度应该也可以做到目前的30节左右,但问题在于,建造的成本可能就成倍的上升了,比如美国福特级航母造价达到了130亿至150亿美元的地步,再提高一万吨或者两万吨排水量,也许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但是因此成本投入可能就要增加很多,200亿、甚至300亿美元,可是原本最多150亿美元的投入,可以获得携带80架舰载机的战斗力,你增加了百亿乃至一倍的成本,却未必能够多增加一倍的舰载机数量、速度也许还可以不慢,但体量更大的话,机动性势必更差了一点了,总体战斗性能和成本投入,是严重的不成比例,那还不如多造一艘航母,其战斗性能的提升和投入之比,要好的多了。

第二、科技水准限制。比如我在第一条里说,也许现在航母提高一万或者两万吨排水量,在技术上还可以做到,但要造出更大的,比如20万吨乃至50万吨排水量的航母,而航速还要确保30节,以目前的科技水准来说,是做不到的,这个做不到,恐怕还不是主机动力问题——核动力很强劲,可能再强动力输出都没有问题,但是要让船在水上跑起来,还需要一套推动系统,好像一辆车子还需要让动力带动轮子才能跑起来,船还需要带动螺旋桨转起来,才能让船在水上移动。在这套推进系统中,控制部分可能还不是问题,倒是螺旋桨、螺杆等硬件,除了本身的科技含量外,还严重牵涉到制造它们的材料科学,要让更大的船以同样的速度移动,肯定需要更大的对水推力,这个“更大的推力”传导到螺旋桨、螺杆等部件上,要不出现问题,肯定材料强度要大大提升,否则就可能出问题。最起码,同样的螺杆、螺旋桨,如果用在现在的航母上,也许可以做到用个一年不出问题,但如果用在更大的航母上,也许半年就不行了,甚至三个月你都不放心——

中海以前就有船在海上跑的好好的,突然剧烈的震动起来,速度也减慢了不少,后来总算坚持跑到新加坡,立刻进厂检查,这才发现螺旋桨有一片桨叶没了,显然是在海里跑着跑着那桨叶断裂后沉入大海了。

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航母强行建造更大排水量的,还要保持30节甚至更高速度,就算你核动力主机照样可以输出更强的动力,但推进系统也得要增加很多性能,其他还有很多系统、很多部件、很多零配件的性能都要大大增加,船更大了,锚就得更大,否则同样的风浪天里就可能拉不住,稳性可能更难保证,就可能又要研发相应的提高稳性的技术,更何况全船的整体强度也必须大大提升,否则什么时候船壳裂了、或者甲板裂了,你可能都察觉不到。

一句话,现在造更大航母,不合算不说,也做不到。


天淞子


目前世界最大的民用船只,是超级油轮诺克·耐维斯号,满载排水量超过了80万吨,船长458米,载重56.5万吨,这艘船原来叫做“海上巨人”,开始是一名希腊船东出资,后因经营不善,转卖香港船东董浩云。而美海军的“福特”级航母,是全球最大航母,也是全球最大的军舰,“福特”级航母舰长332.8米,标准排水量为10万吨,满载排水量高达11.2万吨,体积足以碾压其他军舰。

不过,如果和民船比较起来,“福特”级航母却是典型的“小巫见大巫”。目前全球最大的船只是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的PreludeFLNG,它的船长489米,排水量高达60万吨。在它之前,全球最大的船只是“海上巨人”号邮轮,它拥有458米的舰长和大约82万吨的满载载重量。即使不列举这些超级巨无霸,目前也能够随随便便找出排水量超过20、30万吨的原油运输船、散货船,它们的排水量同样轻松超过最大的航母。

一般来说,航母排水量越大,航母有效空间越多,能够搭载更多的舰载机,能够更大程度发挥舰载机作战效能。那么,航母为何发展到10万吨阶段就止步不前了呢?

限制航母拥有更大吨位的主要因素就是航速问题,上面列举的这些民用船只吨位的确巨大,运载能力的确很强,但均有一个通病,那就是航速低,只有10~15节,也就是18~27公里/小时,航行速度非常有限。而对于军舰来说,为了能够尽快抵达作战海域,航母等主力军舰的最高航速要求均超过30节。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在30节航速以上的要求下能够做到的最大吨位舰艇大约只有10万吨。如果想要继续提升吨位和速度,需要花费更多的空间和资金装备更大的动力系统,但这样一来吨位增大的空间又被增加的动力系统占用,可能会得不偿失,乃至陷入“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困境。

其次,航母作为一种高性能,高价值,高水平的军舰,本身造价极高,建造周期很长,继续增加吨位将让航母的建造工作面临更多的风险,服役后也不利于分散作战风险,毕竟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建造三艘十万吨的航母显然比建造一艘三十万吨的航母更加具有吸引力,前一种选择的作战效能明显更高。就现阶段来说,在大约十万吨排水量的限制下,通过升级舰载机、加装弹射器和拦阻系统,足以让航母拥有比较合理完善的作战能力,让航母在作战效能和建造使用费用之间取得较佳的平衡。


科罗廖夫


现在最大的航母大家都知道,世界超级航母也只有美帝可以建造出来,那就是福特号航母,其排水量约11.2万吨,超过10万吨级的尼米兹级。


人们不尽要问,既然超级油轮都可以造那么大,为什么不建造更大的航母呢?听小编从以下几方面慢慢分析。

1、用途不一样。航母是用来打仗的!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最重要的海军装备。说到军事用途,航母必须具备良好的机动性,现在的军舰一般都可以达到30节以上,大家都知道,船舶越大,兴波阻力越大,如果把航母建到50万吨以上,20节航速都很难达到,牺牲了机动性,对其作战是很不利的,航速太低更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降。

2、航母结构复杂,装备繁多,还要携带舰载机,建造的太大,对航母的强度要求会更高,而且受弹面也会增加,很容易让敌方锁定目标命中。

3、建造特别巨大的航母,虽然能多带舰载机,但因为呆板、笨拙,影响协同作战的能力。

4、航母是具备全球作战能力舰船,通过性很重要,世界上海上军事要道必须可以通行,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等,太大了很难找到停泊的港口、泊位。

小编认为,航母虽然还可能造的更大,但一般不会排水量突破太多。

支持原创,各抒己见,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心有灵犀73024986


人类史上吨位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航母是美国福特级,满载排水量达到11.2万吨,在此之前就是相对小一点点的尼米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也能达到10万吨。而80万吨的概念就相当于7艘福特级或者8艘尼米兹级航母的总和,或者18艘小一号的42500吨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而世界上最大的船叫诺克·耐维斯号,1979年日本建造,这是一艘巨型原油运输船,总长458.45多米,横放比法国埃菲尔铁塔还要长。满载时吃水深度可达30米,排水量超过825344万吨,巡航航速:13节(24千米/小时)、最高航速:16节(30千米/小时)。

这种体积和重量,就算是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在它面前也只能小鸟依人。看看下面这张对比图,超级油轮、潜艇、帆船、航母等比较,在这个巨无霸面前都甘拜下风。

上世纪70年代就造出的“诺克-耐维斯号”大型运输船,以其实际应用证明了80万吨乃至更大的上百万吨级巨轮的建造,在人类现有科技面前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民用运输船只需要考虑效费比,包括:有效载荷、油耗,至于大航速、坚固程度等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们回到航母角度,航空母舰是海洋霸主,军事用途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民用船只一样无限制放大,综合考虑有以下几种问题存在。

一、全球部署的需要,美国军力打造的是全球部署能力,不论是海陆空三军都在全球展示其存在。用造一艘80万吨的航母绕地球跑着救火好,还是造个10艘航母全球撒网好,大家一目了然。

二、航速的问题,11万吨级福特号航母在核动力推进下,能获得大于30节的航速。但是放大8倍近90万吨的排水量,还想获得这种航速就有点困难了。 在现代军舰普遍2-30节航速的情况下,完全是一种倒退,也不利于协同作战、快速部署。

三、作战效费比,航母越大当然可以装载的战机数量越多,但是同时带来的是万一被击伤、击沉受到的损失自然也跟着变大。以现有11万吨级福特号为例,可以携带70多架几型飞机,在世界范围内能挑战它的没有几家,也就是完全够用。

在现代反航母利器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无限制放大航母绝对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比如东风-21D这类航母杀手对体积更大、航速更慢的大型军舰命中率超高。因此,人类可以造更大的船只,但在航母的选择上有一定的限制,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绝对不会造个80万吨航母。


河东三叔


尊重客观事实,探究事件真相,我是军武视界,欢迎关注。

航母是人类历史上体型最庞大的水面舰艇,它与民用船只的使命也完全不同,抛开民用船只不谈,就军用舰艇来讲,各类舰艇都有明确划分,航母可以造成上十万吨的巨舰,可你见过哪一艘驱逐舰、护卫舰、综合补给舰,亦或是两栖船坞登陆舰的排水量超过10万吨?归根结底,上述舰艇与民用船只一样,承担着不同的使命,明明没有必要把船造那么大,却非要那么做,不是画蛇添足是什么?

最大航母与最大民用船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航母以及最大的民用船只。就航母而言,各国现役航母排水量最大的当属美军“福特”级航母,其满载排水量达到11.2万吨,接下来,就是美国数量最多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了,它的排水量也达到了10万吨。

至于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用船只,这顶桂冠被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前奏”号浮动船摘取,它的排水量达到60万吨,长489米,宽74米。而所谓的80万吨民用船只也并非空穴来风。此前,在新加坡注册的诺克-耐维斯号运输船就创下了满载排水量82.53吨的纪录,只是载重,诺克-耐维斯号就超过了56万吨。令人可惜的是,这艘人类历史上体型最大的船只却于2010年被拆解。

打造特大型航母在技术上可行

那么,如果要研发排水量达数十万吨的航母,是否可以成功呢?不得不承认,随着科技发展,打造更大的航母的确不是什么难事。就船体而言,现在的水面舰艇都采用了模块化建造的方案,更大体型的航母无非就是多生产几个模块,增加一些组装工作而已。至于航母上的各类电子、雷达、武器、动力系统则更不是什么难事,原本成熟的系统只需要多添加几套,并进行联动即可。既然如此,各国为什么不造数十万吨的航母呢?

特大型航母不实用,无法满足现代战争需要

还是那句话,航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造出那么大的航母,其“性价比”是否划算?特大型航母优劣势有哪些?这些问题统统都需要考虑清楚,否则,制造数十万吨的航母就只是空有辉煌气象罢了,笔者认为,数十万吨的航母显然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成本问题,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达到将近50亿美元,加上航母服役期间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一艘航母的花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10万吨级的航母尚且如此,数十万吨的航母又将如何呢?况且,美国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其航母打击群往往是处理地区局势的急先锋,有十几艘核动力航母就够了,干吗还要打造数十万吨级的特大航母呢?

第二,动力问题,航母体型变大,必然需要更加强劲的动力,按现阶段的情况分析,短时间内提高动力技术毫无可能,因此,只有增加反应堆或者燃气轮机的方案比较可行。可就算这么做了,航母的操作过程更加繁琐不说,如果一艘数十万吨级的航母,其航速只有区区13节(诺克-耐维斯号就只有这样的航速)又能怎么办呢?军事态势瞬息万变,一艘航行如牛的航母显然不适合现代战场。

第三,规避风险,航母虽然强悍,但它终究是一个“海上飞机场”,其进攻性主要体现在舰载机方面,至于防御工作,则由航母打击群配属的其他各类舰艇完成。对敌人而言,打掉航母便可轻易瓦解一支航母打击群,因此,国际上不乏针对航母的“杀手”级武器。虽然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可以达到上百乃至上千公里,但面对高速度饱和突防,其防御系统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试想一下,你打掉我一艘10万吨航母,我还有若干艘,可如果我只有1艘数十万吨级航母的话,被击沉岂不太亏,鸡蛋始终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事实上,各国还真提出过不少特大型航母方案,例如,二战时期盟军的200万吨“冰航母”计划以及某国的50万吨级浮动航母计划。这些方案实施起来真没有多难,之所以没有研发,一则没有必要,二则,它们就和参谋部制定的各类推演方案一样,大都只是压箱底罢了。------欢迎点赞、关注、评论!


军武视界原创,严禁搬运或抄袭,违者必究!


军武视界


其实目前民用船只的排水量远远不止80万吨,目前还在使用的排水量最大的民船是韩国大宇造船公司制造的一艘名叫“Pieter Schelte”的海底铺管船(海底铺设管道电缆),这艘船的排水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90万吨。当然了,因为这是两艘油轮组合而成的双体船,因此它的长度虽然只有382米,但是宽度也达到史无前例的124米,长宽比接近1:3,都快成正方形了。

而全世界最大也是最强的航母当属美军最新服役的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福特级航母满载排水量达到11万吨,长度337米,宽度41米,这艘航母不仅配备了黑科技电磁弹射,而且能够同时容纳75架舰载机的起降,是人类历史上制造过的最强战舰!



从以上数据我们也能看出来,最大航母与最大民船的排水量差距达到了9倍之多,那么航母为什么不能继续往上增加排水量,增大甲板面积,并进一步增加舰载机的搭载数量呢?主要还是出于机动性的考虑,福特级装备了两具A1B型核反应堆,能够给航母提供104兆瓦的推进功率,而“Pieter Schelte”号一共拥有8台超大型柴油发动机,总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95兆瓦。虽然两者推进功率十分接近,而且“Pieter Schelte”号还使用了双体穿抗结构,但是由于吨位实在太大,最大速度只有保持在15节,而福特级航母则能达到主流军舰的30节左右,如果想要将福特级的排水量继续增加,以目前的动力水平,机动性肯定呈直线下降,到时候真的会成为各种反舰导弹和战斗机的靶子了。


有些人又会说了,排水量增加了,那配置更强的动力装置不就够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可惜的是福特级的排水量已经达到了瓶颈,因为以目前人类的材料学和结构学水平,虽然最长能够制造500米左右的船体,但是350米左右是材料强度的最佳长度,再继续增加肯定影响航母的抗打击能力。那么增6宽度呢?也不行,军舰要跑的快,除了动力强劲,还必须符合流体力学,长宽比不能太小,设计成民船那种圆滚滚的外形,阻力增加太多,也不合适。所以福特级航母基本算是达到了人类军舰制造水平的巅峰,未来如果要继续突破,只能期待材料科技的颠覆性创新了!


军武吐槽君


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是美国最新的福特级,满载排水量为11.2万吨,之后就是美国的10万吨的尼米兹级航母,80万吨航母什么概念?就相当于约7艘福特航母或8艘尼米兹级的总和!

目前世界范围内排水量最大的船舶,是一艘由韩国三星重工建造的浮动船:前奏号,该船长约489米、宽74米,满载排水量约为60万吨,上图看起来是不是超级巨大。

但前奏号并非人类历史最大的船舶!在此之前,一艘新加坡注册的大型原有运输船“诺克-耐维斯号”,其拥有82.53万吨的满载排水量,吃水深度达到24.61米,船舷宽68.86米,全长458.45米,载重可达56.47万吨。这是世界上人类制造的最大船舶;不过,该船早在2010年的时候就已被拆解。

所以从“前奏号”和“诺克-耐维斯号”的例子不难看出:人类的工业水平是有能力建造数十万吨,甚至达到100万吨的巨船的,技术上不存在问题,理论上来说,100万吨的航母被建造出来问题都不大。

比如前些年热炒的浮动海上平台,南海岛礁不是建设困难吗?用这样的50万吨浮动平台来提供保障,预计速度能达到14节,可以座沉岛礁上,但是现在看来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是不需要这个东西的。

还有战争历史上可是有人提出建造200万吨航母计划,排水量二百万吨航母是什么样的概念?那是20艘尼米兹级的排水量,而且不是钢铁航母,而是“冰航母”,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商船被德国U艇狼群战术夜袭,仅仅商船就高达86万吨葬身海底,这严重阻碍了盟军特别是英国的后勤物资补给,因此一个大胆构想浮出水面:利用北极庞大冰块建造一艘高达200万吨的浮动“冰航母”。

出人意料的是,紧急的形势让丘吉尔、罗斯福等人都接受了这一构想,并且很快连设计图纸都画出来了:舰长约600米、宽150米、高度110米、甲板厚度达12米、总排水量200万吨。为了保证航母航行,还设计了强大的动力:26个螺旋推进器!但是可惜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技术瓶颈无法解决而搁浅了!

相比二战,如今不论是工业水平还是材料技术都有了长足发展,甚至现在都采用模块化生产,生产效率不存在问题。但问题的重点在于:百万吨级的航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有没有需求?

毫无疑问,航母主要的战争定位就是“移动的海上机场”,如果仅仅考虑海上移动机场问题,当然是飞行甲板越大越好;但是大带来的毛病是动力要求太高,成本太高,如果现在的动力只能满足100万吨航母像蜗牛一样的爬行,那有有什么用?从美国开到中东去打仗,航行1年时间,过去黄花菜都开了几波了,还打什么仗?

第二成本问题,如果一艘100吨级的航母服役生涯花费抵得上6~8艘尼米兹级,那整个美国只能养1~2艘,全球部署怎么办?维修保养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第三天敌问题,就是尼米兹这样的航母,现在都催生了像东风21D这样的天敌出来,如果100万吨级航母,一定会催生一大堆天敌出来,比如俄罗斯20马赫的高速导弹会不会改进了打这种移动平台,那可是6000公里以上的射程,甚至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末端制导来打航母都划算,甚至都不用改装,就在航母进港口补给或者维修的时候打过来就可以了!

航母作战不光考虑舰载机的能力,还应有的战场机动能力,成本问题以及生存能力,所以,在现阶段的技术框架中航母并不是越大越好!航母是很脆弱的,一枚导弹引发油库大火,在引发弹药爆炸都是常有的事,人类历史上航母被击沉了42艘,英国2万多吨勇敢号被U艇2发鱼雷击中,15分钟就沉没了;日本7万吨的信浓号航空母舰被美国3发鱼雷击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搞不好就是一次自我毁灭,输不起啊!


狼烟火燎


民用商船的建造要求比较低,能够拥有比较巨大的吨位,而军舰的建造要求比较高,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大部分军舰的吨位都要低于民用商船,航母是各国海军吨位最大的一类军舰,一般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吨位只有数千吨,吨位较大的驱逐舰和巡洋舰,也只有一万多吨,只有二战时期的战列舰能够超过5万吨。

而现在除美国之外各国服役的航母吨位都在7万吨以下,只有美国服役了10万吨以上的航母。7万吨级航母和10万吨级航母,看似只相差3万吨,但是作战性能和技术水平却相差数十年。航母能够达到十万吨,主要是因为核动力航母的出现。对于普通商船来说吨位超过10万吨是很平常的事情,一些油轮的吨位甚至能够超过80万吨,相当于三个航母编队舰艇的总吨位。



商船的重量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商船的建造要求比较低,只要商船能够正常在水面上漂浮,并且能够以一定的速度在水面上航行,那么这艘商船就能够投入使用。而航母则完全不同,航母需要考虑到行驶速度,作战性能,安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航母的航速一般都在30节左右,如果吨位过大,航母就会出现航速过慢的情况。航速过慢的航母,在海战中既无法有效的规避敌方反舰导弹的攻击,也无法做到快速支援作战。


同时航母的体积过大,也会影响航母的作战能力。航母的吨位增大唯一的好处就是能够携带更多的舰载机,坏处是航母的机动性能下降,被攻击的概率将大大增加。航母携带过多的战斗机,并不能成倍的提升航母的作战能力。现代战斗机的作战性能非常强,一百架左右的战斗机,已经足够应对作战需求。一艘航母装备数百架战斗机,在作战的时候很难施展开。

而且一艘80万吨级别的航母,携带的舰载机数量虽然更多,但是消耗的燃料也更多,航行的速度也更慢,远不如两艘10万吨级的航母作战效率更高。同时一艘80万吨级航母的安全性也比较低,由于航母上的舰载机过多,战斗人员人数过多,一旦一艘80万吨航母被击沉,对于一个国家的海军来说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况且10万吨级的航母的保养价格,已经让很多国家望而却步。一艘80万吨以航母的造价和保养成本肯定远高于8艘10万吨级别的航母,即使财大气粗的美国。也根本不具备建造80万吨级航母的能力。


军武小咖


还是那句话,航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造出那么大的航母,其“性价比”是否划算?特大型航母优劣势有哪些?这些问题统统都需要考虑清楚,否则,制造数十万吨的航母就只是空有辉煌气象罢了,笔者认为,数十万吨的航母显然不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第一,成本问题,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造价达到将近50亿美元,加上航母服役期间的运行和维护成本,一艘航母的花费简直就是天文数字,10万吨级的航母尚且如此,数十万吨的航母又将如何呢?况且,美国在全球都有军事基地,其航母打击群往往是处理地区局势的急先锋,有十几艘核动力航母就够了,干吗还要打造数十万吨级的特大航母呢?

第二,动力问题,航母体型变大,必然需要更加强劲的动力,按现阶段的情况分析,短时间内提高动力技术毫无可能,因此,只有增加反应堆或者燃气轮机的方案比较可行。可就算这么做了,航母的操作过程更加繁琐不说,如果一艘数十万吨级的航母,其航速只有区区13节(诺克-耐维斯号就只有这样的航速)又能怎么办呢?军事态势瞬息万变,一艘航行如牛的航母显然不适合现代战场。

第三,规避风险,航母虽然强悍,但它终究是一个“海上飞机场”,其进攻性主要体现在舰载机方面,至于防御工作,则由航母打击群配属的其他各类舰艇完成。对敌人而言,打掉航母便可轻易瓦解一支航母打击群,因此,国际上不乏针对航母的“杀手”级武器。虽然航母打击群的防御纵深可以达到上百乃至上千公里,但面对高速度饱和突防,其防御系统的作用被大大削弱。试想一下,你打掉我一艘10万吨航母,我还有若干艘,可如果我只有1艘数十万吨级航母的话,被击沉岂不太亏,鸡蛋始终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事实上,各国还真提出过不少特大型航母方案,例如,二战时期盟军的200万吨“冰航母”计划以及某国的50万吨级浮动航母计划。这些方案实施起来真没有多难,之所以没有研发,一则没有必要,二则,它们就和参谋部制定的各类推演方案一样,大都只是压箱底罢了。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动炒币机器人


这个问题不由得让我想到了《隋唐演义》里面的一个桥段,秦王李世民带领自己的弟弟李元霸到江都保驾,在四明山大战十八路反王人马,只见那李元霸瘦骨如柴,形容短小,跟猴子似的,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大杀四方,有如天神下凡,不可抵挡,从上午到下午,拍死了数十万大军。我们来看一下他的大锤,铁质400斤/个,就算用今天的重量标准,也就是200kg,换算成标准球形,也就是直径36.6厘米,看起来比咱们家的洗脸盆还小两圈,就在他杀得高兴的时候,有个人突将出来,把他吓了一大跳,那就是瓦岗寨的“神奇搞笑”人物齐国远,身高过丈,膀阔腰圆,宽袍大袖,蒲扇大的手中拿着一对大锤比李元霸的还要大,其直径超过80厘米,黑漆麻乌,沉甸甸的,舞将上来,看得李元霸倒吸一口冷气,乖乖隆地东,这锤看起来一个怕是有4000斤重啊,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比我更厉害的使锤大将?

没办法,李元霸只好硬着头皮上,双锤一举迎了上去,本以为会将自己的臂膀震断,谁知道“嘭”地一声,对方的大锤裂开了,里面洒出很多面粉来,弄得李元霸灰头土脸,齐国远趁机溜走,回去和人吹牛了,别人与李元霸打照面都是插黄旗装孙子,他好歹还对了一锤,哈哈!李元霸听了,不知道是不是会气死。李元霸抹了抹脸上的面粉一看,原来对方的大锤是木头做的,外面包了一层铁皮,里面装了一些面粉,实在是吓人!李元霸差点没被吓趴下。

(“天下第一锤”齐国远)

这虽然是说书人编的笑话,可是正好用来说明标题中所关注的问题,民用船只的最大满排水量80万吨和航空母舰的最大满排水量11万吨之间的关系。超级油轮的80万吨排水量就是齐国远的大木锤,航母的11万吨排水量就是李元霸的擂鼓瓮金锤!同样相比较的是重型坦克与重型拖车的区别。


超级油轮是薄皮大馅的家伙,内部的绝大部分空间用来装载的是原油,分成十几个舱段,它的龙骨结构相比于航母,仿佛是筷子和椽子的差异,航母需要抗击成吨的航空炸弹或者是多枚重型鱼雷的袭击,对于油轮,一枚200公斤的航空炸弹可能就会将其报销掉。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块板砖重量是一枚7.62mm步枪弹头的数十倍,你觉得用板砖能够抵得过高速步枪弹么?海洋也是如此,航母可以在9级海况下航行,4-6级海况下照常起降飞机,在距离海岸线1500公里的大洋上可以悠哉游哉,可是超级油轮距离海岸线一般不会超过百十海里,遇到6级海况,基本上就会报销,拦腰被折断,造成大量原油外泄。其实我们做过航运的人都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大型班轮航线、超级远洋油气船都是沿着海岸线曲折航行的,根本没有胆量横穿太平洋。横穿大西洋的有,那也得稍微靠近格林兰岛或者是跟随特定的洋流系统。

水的阻力是空气的800倍左右,宽体的邮轮在海中的航速不会超过20节(36公里/小时),航母可以飞奔,达到30节(55公里/小时)狂飙十几个小时,时不时来个满舵大回转,如此高速,邮轮早散架了。当然,随着卫星侦察和定位系统的日益完善,航母的地位越来越尴尬,30枚导弹的末端变轨灌顶攻击,可以直接将航母的战斗力打回娘胎,跑得快,生存的几率会增加2.15%,要是像油轮这样子慢慢爬,直接被导弹轰击掉。


在军队混,大家都是拿命在玩,不会太吝惜金钱,可是也得讲究效费比,80万吨的航母,造价数千亿,日常维护费用每天超过5亿,美国也很难消受得起,再说,打伊拉克,用得着这样的超级航母么?纯粹拿美元压死对方啊,出动一次的巡航费用可能就达到一千亿了,划算么?


战争是一个综合系统,不能够只考虑进攻能力,还得考虑自己是否养得起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