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最近,廣東的一個男生火爆了網絡,一切因為他上演了一場“一車疊6人”

的好戲!

照片中,他一人載了5個女生,加上他,電動車一共載了6個人,承受它不該承受的生命之重...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瞬間社群都在瘋傳他“事蹟”,不少廣東朋友對這位靚仔“實名羨慕”,還有人稱他為“全東莞zui成功的男人”。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這件事固然是危險是錯誤的做法,但是從這件事中,小微看到了藏著廣東人骨子裡的,對摩托車的情感。

在廣東你開著寶馬載著很多美女沒有人會羨慕你,倘若你是開著摩托車,後面再坐著一個美女,廣東的男人可是會佩服到五體投地。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廣州本地樂隊“靈山村幫”就憑藉一首《雅馬哈》火爆全廣東,裡面的歌詞十分值得玩味。

雅馬哈(YAMAHA)靈山村幫 - 雅馬哈(YAMAHA)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在80年代,摩托車是個體戶的代名詞,代表著改革開放剛進入廣州的縮影;

90年代,摩托車是時髦的代名詞,家家戶戶以擁有摩托車代步為自豪;

到了21世紀初,摩托車成為了亂象的代名詞,漸漸消失在廣州的街道上...


可以說,一臺摩托車,折射出廣州城市發展的縮影。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01.

摩托車,80年代廣州有錢人的象徵

上世紀80年代,廣州走在改革開放的前列,一輛靈活便捷的摩托車更適合當時精明敢闖的廣州人用來謀生代步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廣州大批“燒鵝仔”、“豬肉佬”、“賣魚勝”也騎著摩托車載運貨物做生意。他們被譽為“摩托車上的新貴”,摩托車就是他們發家致富的法寶。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一部1984年上映的電影《雅馬哈魚檔》,真實反映了當時廣州待業青年,領了牌照,騎著摩托車穿梭在窄街小巷,

設檔擺攤的場景。

市場經濟的東風跟隨摩托車一起,飛馳到廣州的各個角落,一時間新事物、新生活方式湧進這座城市裡,撩撥著每個廣州人對金錢的渴望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1983年全市有摩托車7萬輛,駕駛員10萬多人,居全國各省、市之冠,

至1988年,廣州市的摩托車已增至10萬多輛。

要知道,當時一輛摩托車就要4000塊,80年代平均工資才30塊左右,相當於一個人兩三年收入的總和,買上一輛摩托車,跟現在買一臺保時捷一樣拉風!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80年代,廣州個體戶群體不斷壯大,繁華的街道上隨時都能看到個體戶們拿著“大哥大”在做生意。

生活在廣州,比起其他內陸城市,總能第一時間接觸到國外的新鮮事物,所以養成了廣州人前衛的個性,也許是因為早就見過世面,所以廣州人不屑攀比,更追求踏實樸素的裝扮。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02.

摩托車,90年代摩登時尚的縮影

而對於許多8090後來說,對摩托車有印象的還是90年代開始。

這時,摩托車已經不再是個體戶群體,而是逐漸成為廣州數百萬市民摩登時髦的日常代步工具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廣州經濟騰飛,廣州人收入的提升追上了摩托車的速度。短短十年,廣州人把腳下蹬的自行車換成了飛馳的摩托車。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特別是在廣州無處不塞車的年代,摩托車就是滾滾車龍中的“快馬”,

摩托車成為了出行的首選,廣州有五分之一的家庭擁有摩托車。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1992年攝,童心路排長隊辦理摩托車年審

這張1996年拍攝的圖片,就記錄著“遍地黃金”的番禺易發商場,大家春節前到易發商場購買電器後用摩托車運貨。

人潮攢動的易發街道上,時間就是金錢,摩托車是最好的選擇,數萬元的電器再加上幾萬塊的摩托車,簡直就是行走的人民幣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在廣州8090的小夥伴的童年記憶裡,一定有一段坐在爸媽摩托車車尾去上學

的經歷~

小時候因為個子矮,稍有不慎還會被摩托車的煙囪燙到腳,腳上的傷疤成了廣州人長大後跟朋友說起那段馳騁馬路經歷的談資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小微還記得,萬一放學遇到下雨,只能

鑽進爸爸的狹小雨衣裡面,緊緊地趴在爸爸的背上。

當時只覺得很麻煩,現在回想起來,那大概是我們父女間最親密溫馨的時候,爸爸像超人一樣用寬厚的肩膀為我擋住了風雨

長大後,很少機會可以再像孩子那樣趴在父母的背上,我也成為了為父母擋住風雨的超人。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漸漸地,摩托車大軍中,開始衍生出一群“搭客仔”,他們靠著開摩托車載客賺錢,就是那群在地鐵站口熱情地像你招手的“摩托佬”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只要你在人群當中多看他們一眼,馬上就會在一句句“靚仔~靚女~”的恭維當中迷失自我。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再加上當時廣州的交通佈局不太完善,一輛的摩托車不僅僅是“炫富”的工具,還擔負著重要的交通功能

同時因為限牌政策,越來越多外地牌照摩托車湧入廣州,而這些人也因為摩的“進入”城市,從前一天收入10塊,變成一天收入100塊,讓他們過上了和城市人一樣的生活。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自行車、私家車、電車、摩托車在路上相互穿梭而過,

一股危險的暗流正在廣州的街頭湧動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03.

行走在“刀尖”上的摩托車


隨著大量的摩托車在街上橫行,與機動車搶道,摩托車漸漸從“新貴”墜落為“危險”的標誌。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90年代末,一種新型犯罪手法在珠三角誕生——飛車搶奪

那些不法分子藉助摩托車的便捷與快速,騎車搶奪路人的手提袋手機金項鍊。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到了後來,飛車搶奪甚至演變成了“砍手黨”,一旦搶劫時遇到反抗,他們就會殘酷地砍掉對方的手!

一時間,廣州人看見路上狂飆的摩托車都會一身冷汗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因此廣州的街頭還出現了這樣的奇觀:部分地區的治安員在值勤時配備一條

鐵棍長鉤,每逢看到飛車黨作案,他們就會拿鐵棍勾倒犯罪分子的摩托車,將其抓獲。

這種怪武器叫做“鉤鐮槍”,是飛車搶奪時期的專有產物。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摩托車帶來的安全隱患讓人擔憂,進入摩托車圈子的瓶口越縮越小:

1991年,廣州開始每個月限發500副車牌;1995年,廣州市區不準新的摩托車入戶;1998年,廣州全面停止核發市區(舊8區)摩托車號牌;1999年起,市區全天24小時禁止番禺、花都、從化、增城4地摩托車進入……

最終在2007年1月1日,廣州全面禁摩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04.

廣州人的“摩托車情懷”


對於許多廣州人來說,擁有一臺帥氣的摩托車比起擁有一臺轎車還要興奮。

除了便捷,更多是因為摩托車更接地氣,可以穿著短褲背心飛馳在路上,與廣州人不羈坦蕩的性格不謀而合。

廣州人才不管你開的是勞斯萊斯還是保時捷,在塞車面前,最快到達目的才是王者。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中山七路,禁摩前後的路面對比


而對於許多8090後來說,他們經歷的是“摩托車背上的童年”,他們見證了廣州與摩托車一同騰飛發展的歷史,更難忘的是,那個開著摩托車為你擋住風雨的爸媽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一輛摩托車,摺疊了三個時代的廣州,它承載著廣州90年代一切生機蓬勃的過去,在時代的滾滾長河中悄然落下帷幕


摩托車在每個人心中代表的符號都不一樣,但唯一不變的是,藏在摩托車背後——那些普通人對發家致富的夢想;那外地務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仍在上演。


懷念!廣州的第一批土豪,都是坐在摩托車上長大的


# 今日話題 #

你在廣州與摩托車有怎樣的故事?

留言告訴我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