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宁远》(作者:张映文)


《锦绣宁远》(作者:张映文)

《绵绣宁远》

(张映文)


九疑山下宁远城,

二龙相聚合一身。

泠江河上十桥架,

人才辈出龙榜登。

舟形盆地靠北座,

滿载福禄万代春。

五山四水风光好,

百三大洞高产增。

大小河流百二五,

流域总长六百程。

高矮山岭一千六,

有序巧布天门阵。

泠江河水亭井桥,

二坪堂市是乡镇。

九疑山中陵溪漯,

双和平安乡镇名。

地形地貌暂述此,

再说古迹和名胜。

九疑山水名天下,

舜德文化定乾坤。

寻龙谷里斩蛇王,

舜峰高插九霄云。

中间矗立舜源峰,

左右娥皇和女英。

箫韶石楼在前后,

南北桂林和杞林。

朱明守在白水源,

西湾门口立石城。

紫霞岩里放异彩,

永福寺内佑黎民。

玉琯岩内藏玉琯,

玉琯十二献朝廷。

朵山象岩如石象,

乐雷发之隐居厅。

李郃状楼宋朝建,

下灌花海第一村。

翰林祠坊久安背,

云龙牌坊在路亭。

东安头坊十二柱,

广文桥上风雨行。

盘王庙立盘洞口,

九疑观寺在东城。

善庆庵址大屋地,

桃花岩由箫韶生。

读书岩出二状元,

凤凰岩内宽又深。

大界宗祠美如画,

五臣山为九疑门。

宁远文庙为主体,

九亿广场作陪衬。

南门桥岸吊脚楼,

五拱桥下水清清。

皇马咀下栓马桩,

逍遥岩峰至舂陵。

春陵侯国是古郡,

位于北路柏家坪。

舂陵城中潮水岩,

宁远四中育名人。

阳明山下汉皇殿,

躲兵岩藏项羽兵。

百级岭和九水井,

二岭对峙出高僧。

罗坝村前芳水寺,

慈云长护大舂陵。

大观堡留建文帝,

慈觉山庙建文行。

水口寺里香火旺,

仙姑庙内显神灵。

葫芦山洞长存米,

宝峰山下传奇闻。

宁远古迹千千万,

宁远名胜数不清。

故有万山朝九疑,

添作潇湘作画魂。

《锦绣宁远》(作者:张映文)


说明:

一、“五山四水”

五山: (1)、舜峰山(三分石),1822米,(2)、畚箕窝,1959.2米,(3)、洛阳山汉皇殿1477米,(4)、宝峰山,961.5米,(5)、雾云山,652.7米。

四水: (1)、 潇水(九疑河),(2)、 泠水,(3)、舂水,(4)、仁水。

二、“百三大洞高产增”

全县共有130个大小“洞”名,具体名单如下:(名单按先后提供排列)

洛家洞 侯坪洞 晓阳洞 岭脚洞 皇家洞 麻罗洞 左洞 下坝洞 下河洞 柏家洞 普落洞 三文洞 潘家洞 彭家洞 陈家洞 梓山洞 油竹洞 猫仔洞 长生洞 三元洞 坪原洞 黄洞 姜家洞 麒麟洞 王家洞 快乐洞 流夹洞 大方洞 象村洞 历皮洞 石家洞 上洞 源泉洞 洪洞 水佳洞 元山洞 鸭婆洞 谷木洞 黄家洞 梓山洞 笋田洞 山下洞 大石洞 壬家洞 伞里洞 岩口洞 东溪洞 尹家洞 新民洞 白露洞 大石洞 原头洞 丰熟洞 昌田洞 小竹洞 白果洞 让水洞 岭壁洞 高梁洞 砂洞 隔洞 下河洞 李广洞 水仔洞 季里洞 冷水洞 下泠水洞 早禾洞 三海洞 里家洞 福家洞 刘家洞 婆婆洞 高源洞 曾家洞 庄里洞 大阳洞 荣脚洞 后塘洞 下洞 卜洞 道眼洞 上洞 下立洞 花盘洞 梯子洞 白泥洞 杨家洞 西边洞 下早禾洞 湾田洞 陈家洞 塘下洞 莲花洞 深塘洞 官桥洞 小吉洞 旱河洞 洛家洞 黄门洞 坪原洞 长生洞 李广洞 三海洞 石盘洞 里家洞 大塘洞 陈家洞 杏元洞 高子洞 樟木洞 倒水洞 古木洞 杨子洞 狗子洞 沐塘洞 水上洞 牛塘洞 油盏洞 彭家洞 龙眼洞 山洞 九疑洞 杨梅洞 滿江洞 花盘洞 龟形洞 楠木洞 廖洞 马师洞 后塘洞 马脚洞

三、泠江河“水”、“亭”、“井”、“桥”,

“二坪”、“堂”、“市”、是乡镇。

九疑“山”、中“陵”、“溪”、“漯”,

“双和”、“平”、“安”乡镇名。

这四句话包含宁远县17个行政乡镇名称。

(1)、泠江水的“水”,是冷水镇,“亭”,是禾亭镇,“桥”,是清水桥镇。

(2)、“二坪”,是柏家坪镇,棉花坪瑶族乡,“堂”,是天堂镇,“市”,是水市镇。

(3)、九疑“山”中的“山”是指九疑山瑶族乡,五龙山瑶族乡,“陵”,是舜陵镇,“溪”,是鲤溪镇,“漯”,是桐木漯瑶族乡。

(4)、“双和”,是仁和镇,中和镇,“平”,是太平镇,“安”,是保安乡。

《锦绣宁远》(作者:张映文)


含义:

泠江水,代表宁远县城,“亭”,是亭台楼阁,代表文庙及一切风光带,“井”,市井,人口聚居的地方,“桥”,代表交通等,意思是宁远人民已进入全面建没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新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市”民,乘势而上,实现新跨越,建设新宁远。

二零二零年三月十九日

张映文作于华南工艺美术学校

《锦绣宁远》(作者:张映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