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1 东北妈妈

自带霸气光环,能动手就不吵吵的代表。

“小兔崽子,老师说你又没上网课,我天天给你整好吃好喝伺候着,你这白眼狼就可劲气我吧。”

“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真能耐!”

“上个网课蔫儿头巴脑的,跟你爹一个损样儿!”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2 上海妈妈

精细规划助力成长。

“宝贝,来把粥喝了。”

“宝贝,奥数别忘了。”

“宝贝,水果一定要吃哦。”

“侬脑袋瓦特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三遍还写错!”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3 陕西妈妈

关中妈妈,《武林外传》佟湘玉的化身。

“额滴个神呀!额就不该把你生下来,额真滴错咧,真是太气人咧!”

“一提学习你就困,你是皮松了,想挨打是不?”

如果是陕北,可能会是这样的场景,孩子学习打瞌睡,家长:“嘴张的跟窑洞一样!”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4 北京妈妈

知识改变命运。学霸父母云集,文能刷奥数,武能赚钱买学区房。

“孩子刚4岁,1500个词汇量,在美国够了,在海淀,不够!”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5 四川妈妈

温柔的外表下,吼孩子也是来真的。

“喊你做啥子? 你硬是不听哇?”

“你说你是记不到吗?非要条子给打到身上才记得到吗?”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06 家长其他让孩子深感无力的口头禅。

微博“王蓝莓同学”有这样一组经典漫画,很形象的展现了孩子被家长“中伤”的日常。

最不懂家长的一句话:“长大你就明白了。”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父母对孩子说的最扎心的一句话:“打你是为了你好。”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为什么家长总说孩子:“不说你还能说谁?”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孩子最讨厌家长说到一句话:“你再给我说一遍!”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李诞曾经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提到一个现象,就是父母喜欢在饭桌上训斥孩子,他说原因在于,一旦孩子回击,父母会用一句话堵回去:“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哪种妈妈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感觉到心力交瘁?

1 对孩子期望太高。

不切实际的对孩子过高期望,往往伴随的是控制欲,如果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那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2 立场不定,随心情摇摆。

有的家长,一会容许孩子违反规矩,一会又以为孩子违反规矩大发脾气,这样的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只有使用暴力的时候,孩子才需要听家长的话。

3 平时就糟糕的亲子关系。

如果平时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友好,一般孩子就会乐意回应父母的要求,但是如果关系糟糕,年龄稍大的孩子会觉得:

“你伤害我,我也有权利伤害你。”

孩子比大人顽强、有耐心、方法多,最终结果就是父母崩溃,最终无奈叹息,觉得自己拿孩子没办法。

全国妈妈训娃大比拼:只要“事”找的好,孩子天天暖手宝

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让人头疼的时刻,打骂最是无用。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口头教育无效,着急了会上升到挨打环节。事实上,打骂的行为实际上是为了掩饰家长自己的挫败,有时候孩子的各种糟糕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被惩罚,此时他们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证明自己就是“坏孩子”或者对先前的不公平待遇进行报复。

《孩子 挑战》一书中建议,相互尊重和合作应该替代惩罚,不使用家长权威的前提下,学习有效的方法激励孩子。

激励方式切忌金钱激励,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得到零花钱是共享家庭利益,学习和零花钱不应该关联起来,以免让孩子形成“唯利是图”的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