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也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湖泊”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以水定城,水美城兴,涓涓的流水一边连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一边连着城市的正常运行。保护水生态环境就是保障民生,改善水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

为有一渠清水源头来,北京市近年来打响碧水保卫战,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大城市病”中的水问题为导向,以“河长制”为总体抓手,以落实国家及北京市“水十条”为途经,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促进首都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筚路蓝缕,滴水穿石

水的力量——北京智慧


全力做好顶层设计

2015年

印发实施《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水环境质量目标指标和45条水污染防治任务措施。市政府与各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目标。

2016年

印发《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任务分解》,确保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表水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稳定、丧失使用功能水体断面比例比2014年下降4个百分点、大幅消减黑臭水体、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等年度防治目标。

2017年

印发《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年任务分解》,确保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持稳定达标,地表水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稳定,消除全市范围内排查出的141条段黑臭水体,地下水质量保持稳定等年度防治目标。

2018年

印发《北京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8年任务分解》,完善水污染治理长效机制,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发挥“河长+警长+检长”联动机制,清理整治违法排污行为。实施跨区、跨乡镇水环境区域补偿机制,形成上下游齐抓共治水环境的格局。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2019年

围绕国家及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结合“水十条”各项任务,编制印发《北京市打好碧水保卫战2019年行动计划》。

成立北京市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水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市委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2020年

印发《北京市打好碧水保卫战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为: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达到24%以上,劣Ⅴ类水体断面比例稳定下降到28%以内。


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2011年

充分考虑北京市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创新立法方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两部法律为上位法,起草并发布《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统筹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

2012年-2013年

先后发布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890-2012)《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要求污水经处理后,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水体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排放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衔接。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2018年

为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修改并发布了《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在相关条目要求与内容方面与上位法保持一致。

2019年

编制并发布《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612-2019),落实“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排放的要求。


饮用水源地保护 不能突破的生态红线

密云水库一直是北京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保住密云水库的洁净,就保住了市民“水缸”的安全。然而如何确保密云水库这盆净水不受污染绝非易事,北京市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努力。

1985年

密云版图的2/3都划入水源保护区。北京市公布《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简称“两库一渠”条例),规定密云水库流域禁止上水利工程以外的任何项目。50多家企业被关闭,80多个在建项目被停办。

1995年-2000年

在密云水库周边进行生态移民,五年间共分三批迁出6个乡镇24个村队,4268户12484人,分别占计划的85%和83%,缓解了水库周边地区严重的人口超载、资源匮乏状况,有效保护了密云水库这盆净水。

2010年

密云提出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举措,成立了由7000名护林员、2000余名管水员和村级保洁员、300余名巾帼护绿队员组成的环保队伍,并在水库周边建立了水环境保护员队伍,保护环境、宣传环保知识。

2014年

密云对水库实行封闭管理。库区高程160米以下列为“水库一级保护区”,保护区内严禁垂钓、烧烤、游玩观光和无证捕捞等活动,严禁新建与水源保护无关的各类设施。同时,一级保护区区域内村庄将不允许接纳外来人口。同年密云水库成为北京唯一无污染的饮用水源,水体质量达到可直接饮用的二级标准。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2018年

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水源地整治启动,北京水源地45个年度问题全部“销号”。

京冀两地政府签订了《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按照“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原则,促进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努力消除黑臭水体、减少劣Ⅴ类水质 ●

2016年

向社会公示57条(段)黑臭水体,出台奖励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推进截流治污等工作,全年消除25条河段黑臭水体。

2017年

建成区57条段黑臭水体全部摘掉了黑臭的“帽子”。

2018年

完成非建成区84条黑臭水体治理,河湖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2019年

对全市黑臭水体开展交叉监测,确保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大力增加污水处理能力

1990年

北京市仅有北小河一家污水处理厂是采用二级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

1991年-2010年

北京市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建成高碑店、小红门等日处理规模在20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4座,远郊区县也分别在建成区完成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010年

中心城区已建成10座污水处理厂,全部采用二级以上处理技术,日处理能力277万立方米,是1990年的68倍;新城及开发区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7座,日处理能力90.45万立方米。

2013年-2015年

印发实施《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3-2015)》。

2016年-2019年

印发实施《北京市进一步推进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动方案(2016年7月-2019年6月)》,补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的短板。

经过两个三年行动方案的努力,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全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94%,中心城区更达到了99%,基本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2020年

印发实施《北京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工作三年行动方案(2019年7月-2022年6月)》,推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治理、小微水体整治、合流制溢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治理,完善城镇地区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水环境监督管理。


●全面落实河长制 ●

2015年

北京市开始试点实行“河长制”。

2016年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市、区、街乡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2017年

《北京市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印发,将“河长制”作为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明确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市级总河长,全面落实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体系,实现了河湖水域全覆盖。

全市共设立各级河(湖)长5900余名,市委书记蔡奇和市长陈吉宁担任总河长,北京市委、市政府共19位市领导担任市级河长并参与“河长制”工作。

2018年

北京市河长制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委书记、市总河长蔡奇,市长、市总河长陈吉宁共同签发北京市2018年第1号总河长令,决定全面开展“清河行动”,清理整治河湖管护范围内的垃圾渣土、违法建设等危害水生态现象。

2019年

北京市2019年第1号总河长令签发,决定开展以小微水体整治为重点工作的2019年度“清河行动”, 向农村小微水体整治进军。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实施《北京市水环境区域补偿办法(试行)》

2015年

北京市开始实行水环境跨区断面补偿机制。

2017年

优化跨界断面设置及评价标准,跨界断面由83个调整为98个,并提高水质评价标准。

2018年

将断面补偿推广到乡镇,要求全市13个有乡镇的区,全部实现跨乡镇断面补偿。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就是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让产生污染并治理不力的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给予经济补偿。

随着水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跨界断面补偿金额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9.7亿元降至2018年的1.55亿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世界水日 | 北京的水


治水护水齐行动

清水活水润京华


近年来,北京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9年全市Ⅰ-Ⅲ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55.1%,Ⅳ类、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35.4%,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7.1个百分点和27.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河长占监测总长度的9.5%,与2015年相比减少35个百分点,水质改善明显。

美丽北京的建设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更离不开市民朋友的精心对待。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水资源,京环君倡议——请大家从点滴做起,珍惜你我生命之源,共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宜居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