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咽拭子 与病毒“面对面”

在我们遵义市战“疫”阻击战里,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术、敢于牺牲的精神奔赴在战“疫”主战场上,他们就是在前线采集咽拭子的医生和护士们。今天我们就走进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感染科发热门诊,去听听李红梅医生讲述他们在‘前线’的故事。


在发热门诊,记者见到了李红梅医生,她告诉记者,她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给每位医学观察的市民采集咽拭子。


穿上隔离衣、防护服、戴上N95 口罩和帽子、护目镜,再套上鞋套和三层医用手套,穿上这些装备之后,李红梅便开始工作了。她说,虽然听上去只是一个简单的穿戴过程,但是这可一点都不能马虎。每次穿脱这套‘装备’,大约都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李红梅说,他们的工作至所以危险,是因为咽拭子采样是直接面对病人的气道,将棉签近距离伸进患者喉咙,擦拭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一个张嘴的动作,意味着可能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甚至有些人没忍住引发咳嗽、呕吐。相当于直接面对病毒,在那种飞沫的笼罩之下,哪怕有一丁点穿透防护衣缝隙进去的话,他们采样人员就有可能面临感染的风险。


疫情期间,李红梅和她的同事们,一共采集了867个咽拭子样本,由于工作量大,防护服护目镜不透气,她的有位同事,甚至晕倒在了岗位上。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 我们医务人员之间互相打气,其实在采集到最后的时候,我们都有点受不住了,全部都蹲在地上蹲了一排,然后就互相打气说你还能行吗?然后蹲在地上就说我挺一会儿停一会儿就没事儿,蹲下就好了,一会儿又继续采集。


最多的一天,李红梅采集了232了咽拭子样本。虽然任务重,压力大,但是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 1个中年的男士的时候他就跟我说,我昨天听说你们医院有个小护士给我们采集咽拭子,结束以后还没有出门就晕倒了,你们注意要休息,我们就靠你们了,如果你们都倒下了,我们就没法了。


在有一次的采集工作中,有位市民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李红梅就先安抚好市民的情绪,给他解释采集咽拭子的必要性。由于李红梅耐心认真的解释,这位市民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并对她说,自己的孩子即将高考,并且也会选择学医,将来当一名医生。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 这个事情让我是最感动的为什么呢?是病人让我们觉得有了认同感。


采集到232个样品后,李红梅和同事们都严格遵循“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记、包装、运输流程,由专人运到指定实验室进行核酸检测。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等回家的时候就觉得全身都痛,但是觉得很充实,觉得我今天干了一件大事情。


自从2月初来到发热门诊工作以来,为了能够应付更多突发疑似患者,更迅速的来到医院,李红梅还把家搬到了医院附近的小区。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 这个病说实话我们也不能确保后面有没有阳性的患者,会不会我们回去对家属来说是一种负担或者传染性,所以我肯定要考虑考虑这些方面就在我们医院对面租了一个房子,第2个方面,第2个也是为了自我隔离这种情况,


从2月到现在,从医院到家的这一分钟路程,成了李红梅一天的风景。说到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事情,李红梅这样说。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感染科 李红梅 所以这个事情结束以后,就希望到处走走,不需要走远就在旁边和朋友一起,好久没有见面了。好久没有出来了,我们就一起看看花聊一下天,这个就是我们最放松的方式了。


记者:卢佳 康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