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上海出租車的20年:從巔峰到深谷


路在何方?上海出租車的20年:從巔峰到深谷


上海郊區某地鐵站前,二十幾輛同一種顏色的出租車一字排開,停放站前。司機們坐在車裡,靜靜地等候乘客上車,這個場面俗稱:趴活兒。用上海出租車司機的話表達就是:拋。

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往常熙熙攘攘的地鐵站前也顯得有些冷清了。每當有三三兩兩的乘客從出站口走出來的時候,司機們都會轉過頭去,朝著同一個方向目不轉睛地盯著看,那眼神好像餓虎撲食一般,生怕遺漏一個乘客。此時此刻,司機師傅們最想聽到的一句話,莫過於就是:“師傅,走吧!”

可現實往往不如期盼,有的司機等了好幾班地鐵,也沒等到一個乘客上自己的車。這可怎麼辦呢?兩條路:要麼繼續等,要麼去“巡遊”。

傳統出租車正式的名稱其實是叫“巡遊出租車”,以區別於現在的網絡預約出租車。“巡遊巡遊”,顧名思義就是開著車到處跑,路上如果有乘客伸手揚招,就停車載客的意思。只是近幾年手機打車軟件的興起,巡遊出租車開始不大喜歡“巡遊”了,這是後話了,一會兒會詳聊。

趴了很久也沒見乘客上車,耐不住這種漫長的等候,有些司機不願再幹等了,於是開著空車滿大街去“巡遊”了,有時開了好幾公里,從城東轉到了城西,從城西又轉回城東,一圈下來也不一定能拉到一個活兒。

起早貪黑,可是收入卻不多,估計這就是目前出租車司機們的真實寫照。

“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了!”,“生意越來越難了”,“單子都被網約車搶走了”......很多出租車司機都不約而同地發出這樣的感嘆。看來這年頭,出租車生意是有些日落西山了,不那麼好做咯,就連上海也如此。

讓我們回到20多年前,也就是九十年代中後期,看看那時候上海出租車行業的狀況吧:用“巔峰”兩個字來形容也並不為過。那時出租車司機們的收入在那個年代絕對屬於高收入群體。要知道,那時的最低工資才三四百塊錢,上海的人均收入大約是一千塊錢左右。而出租車司機們的收入普遍已經有好幾千塊了,遠遠高於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那個年代的出租車司機,在上海市中心全款買房是不難的。

那段時期,開出租絕對是一份倍兒有面子的工作。有面子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當時出租車司機去相親,連空姐也會爭相前往,開出租的小夥兒絕對是相親市場的香餑餑。當年不乏有很多出租車司機真的娶了空姐做老婆。想想就不可思議吧!所以說那個時候是“巔峰”啊!

那麼,出租車行業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轉折,進而持續走下坡之路的呢?

拿上海為例,其實上海出租車行業的興盛期一直持續到了2010年世博會以後,那時候雖然已經比不了90年代司機們的收入和地位。但無論司機的收入還是服務質量,包括車型車況等等,上海出租車行業在當時依舊可以說是全國同行業的領頭羊。那時候網絡上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是一位上海的哥的經歷:他自述是如何穩定做到八千塊錢一個月的,當時很多人不相信,說他是吹牛。其實他還真不是吹牛,那時候別說八千塊錢了,一個月上萬收入的司機也不少的。世博會結束之後,上海的出租車市場慢慢趨於平穩。但是,到了2013年前後,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突然出現了:手機打車軟件憑空出世了!那一刻徹底改變了傳統出租車的命運。不過那時候的司機師傅們,還沉浸在手機打車軟件剛推出時帶來的高額補貼幸福中,甜蜜的很,完全沒意識到當時每一位司機的每一次點擊操作正在改變整個出租車行業的命運!

那一年,出租車司機們彷彿都坐上了火箭一般,直射太空。師傅們整天樂呵呵的,笑容都寫在臉上,他們互相之間分享各種賺錢經歷,一時之間,師傅們都有這樣的感受:要發了!真的要發了!甚至有很多之前已經退車不幹的師傅們,也趕緊回到公司籤合同拿車,手機裝上軟件,信心滿滿的重新起航咯!

可惜的是,好景不長,才過了不到一年時間,各大打車軟件公司都推出了私家車加盟模式,也就是今天的“網約車”。當時國內外幾個大公司共同佔據了國內打車出行市場。很多私家車車主都可以很方便快捷的註冊成為“網約車”司機,每天有做不完的訂單,同時還有各大平臺的高額補貼拿,當時哪怕只是下班後兼職開著玩兒,一個月的收入也很可觀。對於乘客們來說,他們漸漸地發現,乘坐那些私家車出行,不但車費更加便宜,而且車容車況普遍都比出租車好,最為關鍵的是私家車的司機們態度都挺好的,很少有不愉快的事發生。相比乘坐傳統出租車經常會有的那些不愉快經歷,乘坐私家車真的是讓人放心多了。

但那時候的出租車司機們,還沒真正意識到危機已經來臨了。

由於當時有些乘客還是習慣於乘坐傳統出租車,路邊揚招的生意也不少,機場火車站出來排隊等出租車的乘客也很多,還有手機打車軟件上選擇出租車出行的乘客也大有人在。因此,那時候出租車司機的收入還算是比較穩定的,雖然蛋糕被一部分私家車分走了,但畢竟比例還不算特別大。一部分出租車司機們繼續保持“傳統”作風:拒載,繞路,小馬達,出租車“三大利器”屢試不爽,讓乘客們僅存的最後一點點好感度也漸漸被透支了。當然,也有很多老實本分的司機們,他們不拒載,不繞路,也沒有安裝小馬達,這些司機踏踏實實的開車做生意,默默地守護著上海出租車行業這張城市名片最後的光輝。

轉眼,時間又過了三年,到了2017年前後,國內的出行軟件市場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大的兩家公司已經合併了,那家國際知名公司後來也被國內巨頭收購了,還有一家公司的存在感已經很低了。經過幾年如火如荼的發展,私家車加盟運營模式已經在全國全面鋪開了,合規“網約車”的發展勢如破竹,難以阻擋。大部分年輕人外出打車的第一選擇就是“網約車”,除了非不得已的時候才會想到乘坐傳統出租車。這個時候,傳統出租車的司機師傅們才意識到問題嚴重了。因為他們直觀地感受到:乘客越來越少了,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收入越來越低了。但那時候為時已晚,傳統出租車已經大勢已去了!

以前,在上海開出租車,只要是認真出車工作的,收入一般不會低於五六千一個月,收入高的穩定在八九千甚至過萬的也有。但是在2018年前後,要維持這個收入已經非常困難了,不是說絕對達不到,而是要達到已經非常吃力了。有的雙班車司機甚至每次出車要開滿20多個小時才收車,在如此巨大的勞動強度之下,換來的月薪也只有七八千塊錢左右。有的司機出車時間短,每天開10多個小時,那麼每個月的收入就更低了,只能勉強度日,維持生計罷了。

網約車的橫空出世,方便快捷;傳統出租車的不思進取,固步自封。市場是無情的,在這場沒有硝煙的出行之戰中,孰優孰劣已經逐漸明朗了。

隨著出行市場不斷被瓜分,司機收入不斷下降,於是各大出租車公司都出現了司機合同還沒到期就退車不幹的情況。出租車公司停車場裡的閒置車輛越來越多,公司發現根本就招不到本地司機了。怎麼辦?那就招外地司機吧。雖然外地司機的到來暫時填補了司機的空缺,但是乘客需求依舊在減少,哪怕份子錢已經有所降低了,司機們的收入還是普遍都不高,大量司機依舊在持續流失著。這部分流失的司機去哪裡了呢?其實一部分是去開網約車了,因為出租車司機本來就具備網約車服務資格,只要辦理簡單的手續,就能使用自己的車輛開合規網約車了。沒有了份子錢的壓力,網約車司機想開就開,不想開就休息,收入還比出租車高,對於司機來說還有什麼理由繼續開傳統出租車呢?

如今,各大出租車公司都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照這樣下去,閒置車輛會越來越多,公司會陷入困境。很多公司也在積極改變,尋求一線生機。比如越來越多的出租車公司選擇採購純電車作為運營車輛,降低司機的運營成本。也有很多公司放寬司機請假休息的門檻,多給予司機人性化關懷。這些都是好的舉措,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所以,傳統出租車的未來並非完全沒有出路,而是要想辦法走出一條適合生存的路來。

在任何一個城市的出行選擇裡,都少不了傳統出租車的身影。但如何維持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讓司機師傅們有錢賺,讓出租車公司有錢賺,讓乘客們有車坐,而且坐的安心和滿意,這是需要好好想想的問題。出租車行業如今的困境,並非一日之寒。網約車的出現雖然看來是壓垮出租車的重要因素,但也不是絕對性和必然性的因素。哪怕沒有網約車,出租車行業也有很多積累已久的詬病,急需改善。筆者認為,也許以下四點值得考慮:

首先:努力改進司機的服務水平

為什麼這一點至關重要呢?很簡單:任何一個服務性行業,最該注重的就是服務質量。服務質量提升了,乘客滿意度才會提高,也會給這個城市的形象加分,對於很多第一次到陌生城市的人來說,出租車司機們的素質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分就是始於一趟機場到目的地的“出租車之旅”。但改進服務談何容易?箇中原因比較複雜,相比大家也都明白。就像很多司機說的:收入不高,誰有精力去注重服務呢?

因此,第二點我想說的就是:提高司機收入,減輕司機壓力

說到這點,就不得不提“份子錢”了,對於出租車公司來說降低份子錢恐怕有些為難,因為公司也有公司的難處,每輛運營車輛的前期投入,還有後期的維修保養成本,再加上公司管理人員的配置,都是很大的開支。但司機們最高興的莫過於份子錢的減少,哪怕每天只減二三十塊錢,一年下來也是不少的一筆錢了,對於司機來說就能增加很多收入了,這是實實在在的改變和吸引力。當然,這也許不是出租車公司自己能主宰和決定的,是一個牽涉到很多部門和因素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和合作。

第三:改善車容車況和計價設備

目前上海出租車的車容車況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湊活。比起十幾二十年前那會兒,已經差得很遠很遠了。要知道,那時候司機師傅們都是清一色戴白手套,穿白襯衫打領帶,座椅也都是統一的白色布套。給人的第一眼感覺就是:專業,正規,乾乾淨淨。現如今有幾輛車能達到這個標準呢?

還有,現今出租車上使用的計價器設備太落後了,這樣的老舊設備容易產生的種種貓膩大家都心知肚明。科技已經發展到如此地步了,還在使用幾十年前的老古董計價設備,真是匪夷所思。其實完全可以升級成類似手機打車軟件那種計費模式了,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最為關鍵的是可以一招根治傳統出租車計費上的種種頑症!

第四:適當上調車費

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目前上海的出租車起步價是14元—18元,郊區車是12元起步。比起同樣級別的國際大城市,比如東京,價格便宜了很多。據說東京的出租車起步價是60元左右,不遠的路程可能就要花費一兩百塊錢的車費。我沒去過東京,更沒坐過東京的出租車,但是看過抖音上網友拍的東京出租車的服務視頻,不由感嘆,那服務,真的沒話說了。真是應了一句話:貴有貴的道理啊!貴的值啊!

我在想,如果上海出租車的價格也能適當上調,司機們的服務水平是不是也能有所提高呢?不過有人會說:價格高了坐傳統出租車的人會更少了。其實未必,傳統出租車市場還是有固定剛需人群的,還有每天的早晚高峰期也是有很大需求量的,在做到前面三點的前提下,價格稍微高一些,乘客們也許是能接受的,有些乘客說不定會迴歸傳統出租車。退一步來說,哪怕真的每天接單數量減少了,但是由於每一單的收入上漲了,對於司機們來說也輕鬆了許多,因為每天可以少開很多路了,減輕了勞動強度。司機們肯定更有動力工作,也勢必會改善服務質量,這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以上四點僅僅是我個人的淺薄看法,不一定全面和合理。作為從小在上海生活和長大的人,眼睜睜看著上海曾經那麼輝煌的傳統出租車行業漸行漸遠,心裡不免有些遺憾和不甘。我是真心希望傳統出租車行業不要就此徹底凋落了。我甚至期待看到這個行業能起死回生,重新步入當年輝煌的時刻。

網約車的出現,對於乘客來說是多了一個選擇,但是傳統出租車也不應該自暴自棄,把生意難做的唯一理由定義成就是網約車的影響,不能把這個“鍋”都甩給網約車,出租車行業也要多想想自身的原因和弊端,真正看清自己,才能找準定位。通過一些必要的改變,這個行業還是有未來可言的,或許可以跟網約車肩並肩一起走!走差異化經營道路,開拓出另一片藍天也說不定呢!

縱觀過往,無論哪個行業,有競爭就會有壓力,有壓力才會去改變,有改變才不一定會被淘汰。對於傳統出租車行業來說,現在的困境確實不容小覷了,要意識到危機已經到來,不能再得過且過了。做“鴕鳥”是很可怕的,敢於抬頭看,敢於去面對,才是真正有擔當和勇氣的表現。

加油吧!出租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