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这一款药,多次封“神 ”。

文 | 华商韬略 魏峰

今年初,在专家宣布双黄连对新冠肺炎有疗效的一个小时后,双黄连就被抢购一空。紧接着,兽用双黄连也被抢到断货。

无独有偶,这画面和2003年抢购板蓝根如出一辙。

1.

板蓝根能预防非典型肺炎。”2003年,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句口号,让板蓝根备受关注。并顺势成为抗病毒的“神药”。

此后,该药物广泛应用于禽流感、手足口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被民间封为“万能药”。

纵观中医治疗史,板蓝根这一古方从未出过这样的风头。中医治病向来讲究寒热阴阳,对症下药。该药物却跳出中医理论外,不在阴阳五行中,甚至见病就能治。究竟是谁造就了这样的奇迹?

板蓝根,顾名思义是一种名为板蓝(也叫马蓝)植物的根。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不过,目前流行的板蓝根却有南、北两个版本。南方板蓝根用药还是板蓝,北方板蓝根则是菘蓝。两种植物虽然都可以作为蓝色染料,不过,板蓝属于爵床科植物,菘蓝却属于十字花科植物。二者并无血缘关系,成份自然也大不相同。

但是,长期以来,民间并不知道二者的区别,所以两种药物也经常会被混为一谈。

这一现象出现于1960年代,当时国内西医西药发展滞后,为了快速提升国内医疗实力,我国对广大赤脚医生展开了一场“中西医结合”的培训。

但彼时,中西结合后的结果却是,疾病视野照搬了西式,不看寒热阴阳,按照传染病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分下去,同时,在治疗方面又提倡“一根针一把草”。

两大医学系统的强制性对话的作用下,就产生了“板蓝根能预防流感”这类生搬硬套的知识结晶,也就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据《本草纲目》记载,各种“蓝”类药材都有解毒除热的功效。板蓝、菘蓝都是蓝,也就没有太多人去区分了。这类蓝色染料究竟是否有包治百病的功效,却不得而知。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而谈到板蓝根的“崛起”,则少不了“板蓝根大王”——徐镜人的贡献。

2.

1966年,当时中国的赤脚医生们正在接受西医的“再教育”,医疗行业正处在风口。同年,刚从部队复员的22岁的徐镜人回到老家扬州泰兴,开始创建制药厂。

虽说是制药厂,但最初雏形却是由泰兴县口岸镇仪表厂的一个车间分化出来,全部资产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几台简易的设备和数名工人。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为了学习新技术,徐镜人特意跑到河南安阳制药厂去学习,一番苦学之后,直到1972年,徐镜人的工厂才正式开始运转。

为了拓展业务,徐镜人带人研发了一种名叫板蓝根的药剂,其主要的功效则是能够清热解毒,且凉血利咽,产品上市后,一度热销。

但由于当时药厂遍地,一度造成了行业乱象,假药、劣质药盛行。1981年,相关文件规定,“严禁乡镇一级开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徐镜人的工厂坐上了“待定席”,徐镜人整日提心吊胆。

“这个厂的板蓝根冲剂对治疗感冒蛮有效的,我每次感冒吃几包就好了,你们想办法把它保下来。”

没想到,一包板蓝根冲剂赢得了时任扬州市的副书记的口碑,也保住了徐镜人制药厂的命。后来,制药厂转并到县办

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徐镜人的药厂迎来更大的命运转机。

当时,上海市29万多人均被感染,而市面上能“治疗”甲型肝炎的板蓝根已经被哄抢完。正是在这种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徐镜人接到了生产400万袋板蓝根的订单。

当时徐镜人的工厂每个月最多可以生产5万袋板蓝根,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生产400万袋几乎不可能。

但据悉,为了赶工所有工人春节都没有回家,最后竟然交出385万袋板蓝根的成绩,圆满结束了任务。

那次事件之后,徐镜人便被人尊称为“板蓝根大王”。不过,这位“大王”却有着不同常人的“怪脾气”。

3.

其实早在上海甲型肝炎事件的3年前,徐镜人的工厂就已改名为扬子江制药厂,同年实现了年产值1000万元的目标。

上海事件之后,扬子江制药借机鲤鱼跃龙门。徐镜人由此制定了“请名医挂帅,让绝技显灵”的中药开发战略

从中医泰斗董建华手中,拿到了“胃苏饮”的秘方;通过张珍玉的经验方,开发出治疗经前综合症的香芍颗粒;基于晁恩祥的研究结果研制了苏黄止咳胶囊......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板蓝根2.0、3.0、4.0版本的传奇仍在继续。比如,胃苏颗粒一项的销售额就已超过数十亿。

2003年非典爆发,扬子江制药又迎来新的爆发点,就在非典爆发这年,这家估值2.66亿元的乡镇企业迎来新的改制。

一般改制都是老板和员工共同持股。华为就是其中的典范,很多人进入华为甚至奔着分红而不是工资。

扬子江也采取了员工持股的方式。然而,改制以来徐镜人分红了两次,即改制当年和2015年。

并且,改制之初,扬子江药业的职工持股会还做出了一个规定:所有离职、被辞退或者是退休的员工,都必须要将自己手中的股票以一半的价格卖给公司。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改制后的十多年内,徐镜人合计回购了2000多万股,只花了约1.8亿元,每股价格仅9元。随着扬子江做大,每股股价估值更达到数十元。

2018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扬子江再次登榜,连续五次蝉联冠军。同期,扬子江的营收和利润均赶超茅台。

《2019年胡润百富榜》中,徐镜人以430亿元财产荣获第62名,与前一年相比名次大幅提升。

和老干妈陶华碧相似,徐镜人也有“三不”原则:不搞兼并联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产业。

尽管,徐镜人不搞对外扩张,但扬子江企业内部财富却不断向徐镜人本人聚拢。


药界“老干妈”靠板蓝根发家身价430亿 收入超茅台总部堪比故宫


图注:到过扬子江药业集团参观的人惊呼:太气派了!这里是故宫、紫禁城吗?NO!这是扬子江药业泰州总部的办公区。

发达之后,徐镜人的办公场地也和自己的身价、地位也更加匹配,扬子江龙凤堂中药产业园,看上去的确有一副奢华的气派。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