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風電葉片量價齊升,隔膜業務彈性突顯

上海證券發佈投資研究報告,評級: 增持。

中材科技(002080)

公司動態事項

公司發佈2019年年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35.90億元,同比增18.61%;實現歸母淨利潤13.80億元,同比增48.42%;扣非後淨利潤10.99億元,同比增17.91%。同時,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2.6元。

事項點評

公司經營穩健,各項財務指標靚麗

公司2019年各項財務指標靚麗。其中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達12.35%,同比增3.1個百分點;經營性現金流淨額29.70億元,同比增89.89%。公司整體費用率15.73%,同比優化0.12個百分點,其中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改善明顯;同時,公司持續加強自主研發能力,在研發方面繼續保持高投入,2019年公司研發費用5.15億元,同比增44.6%。公司整體經營穩健,Q4集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1.1億元,主要系存貨跌價及部分閒置資產減值,以及公司全額計提了收購山東泰山符合材料(廠區搬遷停產)的商譽減值準備。

風電市場景氣向上,中材葉片量價齊升

2019年,受國內風電政策影響,風電市場景氣度回升,需求強勁。據BNEF統計數據,國內全年風電新增裝機27.9GW,同比增超25%。受益於行業景氣度上行,公司全年實現風電葉片銷量7941MW,同比增42%,葉片業務收入51.70億元,同比增超51%;業務毛利率達18.64%,同比提升4.6個百分點;業務淨利潤4.03億元,淨利率7.79%,同比亦顯著提升。2019年,公司葉片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順利實現了向大葉型的轉型升級,重點開發大型號、海上葉片,鞏固其龍頭優勢。受益於公司產品的技術溢價,公司葉片單MW的售價63.46萬元,同比提升了6.5%。同時,公司在葉片市場的佔有率有所提升(約30%),且公司客戶結構進一步優化,在金風和遠景的供應體系中佔據絕對優勢,並承擔其海外項目葉片供應,繼續領跑國內風電葉片市場。

玻纖業務量增價跌,產品結構持續優化

2019年,公司全年合計銷售玻璃纖維製品92.4萬噸,同比增9.38%;玻纖業務收入57.39億元,同比增0.26%。2019年,玻纖行業受新增產能投放及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行業景氣度下降。2018年國內玻纖產能快速擴張,當年新增產能超90萬噸,對2019年供需結構產生較大沖擊,疊加全球宏觀經濟下行帶來需求端邊際走弱,玻璃纖維價格答覆下滑。公司玻璃纖維產業持續優化產能結構,仍保持了較好的盈利水平。據測算,公司玻纖產品單噸售價約6211元,同比下滑8.3%,均價下跌幅度弱於行業平均水平。業務整體毛利率32.06%,同比下滑3.47個百分點。

玻纖行業集中度較高,中國玻纖三大巨頭產量佔全國總產量60%以上。公司全資子公司泰山玻纖為全國前三、全球前五的玻璃纖維製造企業,產品結構優勢、差異化競爭優勢突出。龍頭在成本端優勢明顯,且行業資金和技術壁壘較高,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同時,下游產品性能要求提升不斷推動玻纖產品結構升級,從泰玻下游需求來看,新能源、交通運輸、電子等新興戰略領域佔比已提升至70%左右,行業週期性呈弱化趨勢。

中材鋰膜扭虧為盈,收購中鋰加速擴張

公司大力發展鋰電池隔膜業務。2019年,公司鋰電隔膜銷量約1.8億平,業務收入約3.36億元,同比增518%。其中中材鋰膜實現收入1.88億元,淨利潤0.25億元,扭虧為盈。公司增資湖南中鋰收購其60%股權,加速隔膜產業佈局,有效提升隔膜產能規模。公司目前已具備9.6億平米基膜產能(中材滕州2.4億平,湖南中鋰7.2億平),規模提升至行業前列。同時,中材鋰膜滕州二期已經啟動(6條產線約4.08億平),湖南中鋰投資新建4條年產6,000萬平米鋰電池隔膜生產線項目。隨著公司隔膜產能的擴大及海外出貨佔比的提升,公司鋰膜業務盈利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1和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59.85億元、172.09億元和183.02億元,增速分別為17.62%、7.65%和6.36%;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16.83億元、19.44億元和22.27億元,增速分別為21.93%、15.55%和14.53%;全面攤薄每股EPS分別為1.00元、1.16元和1.33元,對應PE為10.95倍、9.48倍和8.28倍。未來六個月內,我們維持公司“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

玻纖價格大幅波動,風電需求增速不達預期,新能源車需求增速不及預期,新增產能釋放不及預期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