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存款利息低,中老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靠谱吗?

疯疯癫癫大洋葱


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相差无几,基本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代表了市场的真实利率水平。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非常安全的,虽说打破刚兑,但也没见谁家理财到期没有兑付。

银行理财产品对大众开始还是非常好的投资品种,收益比同期定期存款高,兑付又稳定。

当然100万以上,可以尝试买信托


精诚金策


对于绝大多数中老年朋友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说是最容易的渠道,但是打破刚性兑付之后,理财产品还靠谱吗?

我的邻居张大爷,就是一个理财迷,原来他的资金都是用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而且对银行理财产品了解的非常清楚,他认为银行存款利息太低不划算,同样的钱都是放在银行里,还是理财更好一点。

去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理财产品不再刚性兑付,当时张大爷有点担心,自己前前后后购买的20多万理财产品,这样会不会风险增加了?有一次他专门找到我,想听听我的观点,把我们讨论的情况给大家分享一下。

我告诉张大爷,打破刚性兑付,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只要是理财产品都需要投资者来承担风险,这是一种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和具体的理财产品无关,对理财产品的风险没有任何影响,改变的只是兑付方法,因此他原来购买的理财产品,和资管新规的发布没有任何关系。



比如,他原来买的一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是中低等级,底层资产主要是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预期年收益率为4.2%,以前的时候银行会按4.2%刚性兑付,资管新规下发之后,有可能收益会是4.5%,也有可能是3.8%,它仍然是一款中低风险的理财,损失本金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以前银行按4.2%刚性兑付,是因为银行在产品间进行了平衡,实际收益是4.5%的话,银行就留下0.3%,实际收益是4%的时候,银行就会补上0.2%,以后银行不会再进行产品间的平衡,而是按实际的理财收益结算给投资者。

再一个,现在的理财产品非常多了,除了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的大额存单也是非常不错的,像张大爷总资金已经超过20万元,完全可以调整一下到期时间,购买银行大额存单,一般城市商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能超过4.5%,而且有的还能够按月付息,对老年人来说比较直观。

但是张大爷仍然喜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实际上,资管新规下发之后,对正规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很小,和原来没有差别。他感觉自己的这些钱,满5万元就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额度不大不小,分散到全年多个月份,积少成多,逐步增长,让自己的生活很充实。

所以对中老年朋友来说,银行理财产品确实还是不错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像张大爷一样,只要是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你熟悉之后,经常购买那几款常规的产品也不错。


互金直通车


目前全球进入降息通道,各国开启了降息模式。国内的利率水平也一路下行,一年期大额利率在2.25%,两年期大额利率在3.15%,三年期大额存单目前利率在4.128%-4.2%左右,且额度越来越紧张。部分老年客户开始考虑购买理财类产品。但是理财有风险,老年人适合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呢,以下做个简单说明。

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他们处于退休养老状态,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同年轻人不一样。他们会更加稳健,保守,用于养老的资金是经受不起风险的,因此他们更注重产品的本金安全。

银行机构应从安全稳健的角度出发,应为老年人推荐本金有保障的理财产品。随着2020年底资管新规的正式落地,保本类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目前这个窗口期产品还能正常发售,但是额度却在收缩。

老年人在这个窗口期若是想购买理财,就考虑保本类理财产品。保本理财是由银行发行,且在说明书中说明银行对理财产品的本金保障。目前保本理财主要投资于货币基金市场,同业存款以及债券类资产,从安全性上看,保本理财的底层标的安全且流通性好。加之银行的承诺保证本金安全,老年人可以放心购入,目前一年期的保本理财收益在3.5%-4%之间,较一年期大额定期利率高出较多。从收益性上来说利息适中。在购买保本理财时需要注意产品的期限。理财产品中途是不可以提前支取的,因此购买保本理财的老年人要做好资金的安排工作。


侯哥财经


定期存款的利息并不低;对于中老年客户而言购买理财产品并非优质选择。

先来看一则新闻,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王先生,拿着500万拆迁款想要存到银行。被银行的业务员忽悠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变成了购买人寿保险,本金返还要到100岁才能返还;据说最后爬上保险公司和银行的楼顶以命维权才拿回本金和利息。

这种新闻其实并不少见;因此中老年人理财稳定,风险小是第一位的;老人年纪大,经不起折腾。我父母的钱我全部让他们存银行的定期存款;在老中老年人的心里钱在银行里心里最踏实,晚上也能睡好觉。

下面对比一下个各种理财的收益和优缺点。

首先,定期存款。

3~5年的定期存款。前两年比较火的大额存单,现在收益已经不如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而且大额存单有一个起存额比较高的特点,限制住很多投资者。股份制银行和商业银行3~5年的定期存款利率能够达到年化平均5%。网上最火的亿联银行,3~5年的定期存款能够达到百分之5.68。因为有《存款保险条例》的存在,因此只要单储蓄账户的金额低于50万元人民币,是没有任何风险的。

其次,银行的理财产品。

银行的理财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周期一般是90天或180天,收益率在4%以上。收益率虽然不如3~5年的定期存款收益率高,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灵活性好,时间周期短。虽然理财产品已经打破刚兑,但这一类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极低,近年来少有银行产品出现兑付风险。周转性强,收益率合理是这一类理财产品的特点。

总结:这里要再强调一点,对于中老年客户而言,如何能够选出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因为银行机构销售的理财产品有很多种,网上有很多报道中老年人不懂选择理财产品,买的是理财产品,最后却成了保险。


世界太芜杂,唯有关注我不可辜负。


八位数花园


先说结论吧:虽然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安全,是大部分中老年客户的选择,但银行定期利率低,跑输通货膨胀率,不太适合理财投资。

1.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低

银行定期存款一直以来都是中老年客户的主要投资品种,但是近年来定期存款不断走低,甚至都跑不赢每年的CPI指数。下图就是各大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我们可以看到四大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3%以内,而中小银行可以超过3%,但是总体还是偏低。

2. 每年货币贬值速度超过3%

说到货币贬值速度一般都会联想到CPI指数,CPI指数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近两年的CPI指数在3%左右波动,也就是说当我们投资收益低于3%时,说明我们的资产是在贬值的。



3.可以考虑比银行定期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

其实在互联网金融比较发达的现在,一些大的理财平台还是可以考虑的,例如阿里巴巴的蚂蚁财富的理财产品,封闭期与银行定期差不多但是收益率却比银行定期高很多,同样也比较安全,也是比较适合中老年的理财选择,



最后总结下,银行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比较低,基本上都跑不过通货膨胀率,不太适合做为投资理财的选择,可以考虑比较大的理财平台够买稳健定期理财产品,让资产增值速度高于贬值速度。


觉得我的回答有价值的话,请点赞或转发


修行路上的韭菜


理财的陷阱太多,攒了几十年的养老钱说没就没了,所以中老年客户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靠谱的。虽然银行卖的,也有挂羊头卖狗肉等银行飞单和银行造假现象,但毕竟是绝少数的个案。


举两案例,警示大家。

2015年,农行北京通州支行次渠分理处客户经理李某兜售外部理财产品,到期后本息均未兑现,涉及17人2248万元。

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出售行长推荐并加盖银行公章的虚假理财产品,承诺半年回报8.4%,保本保息。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30亿元。


上述案例的发生,是因银行员工被投资公司的高佣金所吸引,而以银行的名义出售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这样的案件,在银行系统是非常少的,因此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是安全有保障,一般可以放心购买。

在信托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是安全的,因为信托公司最终会兜底,它保证你的本金或本息。但信托产品有门槛,一般300万元起。

其它如保险,因为它主要担负保障功能,所以它的收益要比银行理财产品低;对公募基金而言,它的业绩,也就是回报率是不稳定的,买它是有一定风险的;相对于公募,私募的风险更大,除了回报率不确定,本金都有风险,因为不少公司是借私募之名进行集资诈骗;炒股、炒期货、炒外汇,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得有一颗好心脏才行,因为亏损的风险太大了;做黄金、白银、原油交易更不是一般中老年人能做的,还是不碰为好;还有民间借贷,你必须拒绝他们所谓高回报率的诱惑,否则会死的很惨,因为你要的是利息,而他们要的是你的本金。



由此可见,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息,而又比较安全的银行自有理财产品,是中老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最佳选择。

购买时,一定要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登记系统”中输入理财产品编码,查询确认产品是否真实存在,避免买到的不是银行自有产品,而是银行代销产品。


正诗村人


结论: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评级有不同的风险,选择PR1和PR2这两种比较稳健的理财产品

但是我还是想推荐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呀,风险比理财产品低,收益比它高,简直良心。



为什么我推荐民营银行的存款呢?

第一,民营银行推出的存款产品和大型国有银行本质是一样的,也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本金和利息在一家银行不超过50万,那么即便银行破产也会赔偿50万以内的本金加利息。

第二、和传统的国有大型银行和理财产品相比,民营银行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好太多了

首先是靠档计息,这也就是说,即便是我们决定五年定存,但是只要达到三年的时间就可以以4.7%的利率结算利息

完全不需要纠结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第三、关键是民营银行的收益率实在,3个月内也以3.7%的利率结算,比余额宝的收益率强多了

但奈何不过很少人知道民营银行的银行存款利率这么高,要不就是知道了但害怕风险还是选择传统的大型银行存款



码字不易,可以给作者一个大大的点赞吗😍😍如果您觉得回答对您有用,欢迎转发关注收藏哦⊙∀⊙!

百元理财


定期存款利息低,中老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靠谱吗?

1、定期存款利息其实并不低,这可能是你的比较基准比较高才导致了存款利率比较低这样一种认知。其次,中老年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靠不靠谱?总体上来说,理财产品都还是比较靠谱的,但是不排除意外情况。换言之就是你的运气确实霉到了家,你刚好买到了暴雷的产品,那这个小概率事件被你碰上也没有办法,因为世界本就没有完全意义的安全和靠谱。

2、银行定期存款利息并不低。目前银行定期存款主要体现在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其利率分别是1.75%,2.25%,2.75%和2.75%。但是央行将中长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定价权已经下放给了各大银行,各大银行的总行根据本行的具体情况来制定。那实际上各银行执行的定期存款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基准利率,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上浮期上浮的幅度30~%55%不等,如果以2.75%,上浮55%为例高达4.2625%,这已经不低了。

3、为什么说这样一个定期存款利息并不低?

因为我们整个经济体的无风险利率目前就保持在4%上下,以2019年最后两期国债利率比较的话,2019年第13期国债基本收益为4%,第14期国债收益为4.27%,那这个收益实际上就是整个社会的无风险收益,而目前银行的中长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基本上和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相等,所以这种利息其实并不低。

4、再来说中老年人朋友购买理财产品是否靠谱这个问题。

实际上银行的理财产品分为很多大类,第1个大利是现金的管理类,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存款类,第2个是我们所说的权益类,即股票和基金,第三类是债券投资,第四类是金融衍生品方面。总体来说,存款现金类和国债类对于中老年朋友比较合适,另外两类请回避,因为风险较高。

存款类主要是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大额存单等。国债这个不用多解释,国家发行的政府公债,信用等级最高。

总结:适合中老年朋友参与的理财产品90%靠谱。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溯源归一


定期存款利息并不低,只是你找错了地方。只要选择恰当,中老年购买理财也没有什么不靠谱?

狭义的定期存款指的就是传统定期存款,提前约定好存期,以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兑付利息,或者适当少量上浮基准利率来兑付利息。这样的传统低级存款利息自然是比较低的。可是广义的定期存款则包含许多品类。

广义的定期存款还包括大额存单、智能存款等。

大额存单的利率最高在基准利率上上浮55%,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最高为4.2625%。除此以外,大额存单还支持按月支取利息,假设将支取的利息重新存入银行,就会获得复利利息,又变相提高了大额存单的利率。

智能存款,最大的特点就是靠档计息,储户不用提前确定存期,存多久就按多久的利率进行给付。目前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民营银行和一些小型城商行的此类存款产品利率能达到5.0%以上,前提是存够五年期。

无论是大额存单也好、智能存款也罢都属于存款类产品,利率也是非常高的,完全可以和银行理财相媲美。

银行理财的种类有很多,利率的差别也很大。有保本的结构性存款(pr1级),利率在3%左右;有非保本(pr2级)的净值型理财,利率在4.5%上下;还有风险等级在pr3级以上的中高风险理财产品。

如果选择了结构性存款,那利率可能还不如定期存款;如果选择了pr3级的理财,风险可能会吃掉一部分本金。最后只剩下pr2级的理财,这个类别的理财性价比比较高,虽然不承诺保本,但历史上也没有亏过本金,利息也能照常兑付。

综合来看,中老年群体如果还是习惯于定期存款的保本保息,安全放心,大可以选择大额存单、智能存款,如果想要尝试一下银行理财,推荐购买pr2级以下的理财产品,相对较为安全。


银行研究僧


首先,理财打破刚兑后,获得收益和安全性要同时考虑。买理财产品要认真甄别,除了看是哪个行发行,还要看产品的投向。


其次,中老年客户有一定财富积累,重点在稳健基础上增值。安全性更重要,大额存单是个不错选择。20万起存,本息50万都是保证兑付的,分几个行,买几份大额存单是个不错选择。相比定期存款、理财,大额存单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提醒一下,银行间的存单的利率不同,而且不同时间的利率也会有调整,以存款时的利率为准。 再者,为了刺激经济,利率下行时必然,在赶上疫情的影响,利率的调整的频率和幅度要更大些,如果资金短期不用,一年期只能锁定当下利率,建议尽量锁定3年以上的大额存单利率。



附图为部分热门银行2020年1月大额存单利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