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院李嘉鸿老师参与广西版“小汤山”建设手记

  广西八桂职教网讯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侵袭了中华大地。短短数月,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复杂。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证收治患者得到规范化治疗,缓解南宁市各定点救治医院收治过载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扩建位于广西南宁市邕武路19号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建成广西版“小汤山”医院。

  其中,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的李嘉鸿老师应邀参与到了广西版“小汤山”建设工程。他在笔记里这样写道:

  如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之前,我一直在建筑企业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13年里我先后在多个项目部担任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主持的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是这段难忘的工作经历为我日后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也为我成为广西版“小汤山”的一名普通而光荣的参建者埋下一粒小小的种子。

  2月2日上午,我在广西建工集团建机公司的前同事打电话给我,说区人民医院邕武医院正在建设广西版“小汤山”,建机公司负责临时负压病房钢结构基座、箱式板房和钢构雨棚的制作安装工作。几个小时前,刚刚完成地面基础混凝土的浇筑,现在马上就要搬运、放置钢结构基座到基础面上去安装、校正与固定,之后就是箱房就位、安装、线路布置和雨棚安装,而前后只有7天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请求支援,让我马上到现场参与方案讨论、编写。

  挂下电话,我已经做好了决定。我简单跟爱人说明了情况,她只说了句:“去吧,注意防护”。

广西建院李嘉鸿老师参与广西版“小汤山”建设手记

李嘉鸿老师(左)在施工现场


  风雨兼程的“生死时速”

  到工地后,前同事马上带我到施工现场,大概介绍了进度计划和质量要求。我根据他的要求,立即冒雨走完了施工区域和板房改造现场,拍了些照片,结合自己以往相关钢结构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方案,根据讨论结果和任务分配,立即着手开展施工方法、安全、质量、文明施工、雨季施工和夜间施工保证措施等的整理工作。

  之后几天,我竭尽所能地参与了施工方案的现场讨论及编制。也许是出于教师的“职业病”,我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特别注意补齐专业知识短板,“偷师”了不少施工技术技巧,比如钢结构基座与基础和箱房间安装间隙调整、面瓦滴水线岩棉防水、屋脊瓦安装以及天沟安装的注意事项,想把这些知识点融合到今后的教学中。

  我的描述也许看起来比较云淡风轻,事实上不到现场,真的永远无法想象工期有多紧张,场面有多宏大。多个施工单位共500多人聚集在狭小的空间里,风雨中施工人员来回奔忙,机械高速运转,整个工地透着紧张又庄严的气氛。没有抱怨、没有牢骚、没有叫苦,所有参建人员都能呼必应、召必至,神色凝重却步伐坚定、紧张有序。

  我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


广西建院李嘉鸿老师参与广西版“小汤山”建设手记

广西版“小汤山”施工现场

广西建院李嘉鸿老师参与广西版“小汤山”建设手记

广西版“小汤山”施工现场


  一群普通人创造的“中国速度”

  2月2日:凌晨5点完成混凝土浇筑,中午13点投入230人开始安装基座,16:30第一个箱式板房箱体吊装就位;

  2月3日:大部分箱式板房吊装安装;

  2月4日:大部分箱式走道吊装安装;

  2月5日:箱式板房、走道箱体调校、固定;

  2月6日:基本完成所有182个集装箱房安装、调校,雨棚安装;

  2月7日:雨棚安装完毕,电气接线、照明、暖通、给排水施工;

  2月8-9日:负压风管、配套医疗设施安装;

  2月10日:完工,院方医护人员开始进驻。

  亲历广西“小汤山”建设过程,如今的我回看这个项目的时间轴,仍然觉得头皮发麻,满是感动和敬畏。

  使命与责任并重,担当与命运共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项目的每一个参建者都是普通人,默默支持我们的家属也是普通人,“基建狂魔”、“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一群普通人的默默付出啊。

  正是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凝聚成了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我坚信,疫情过后,中华民族会更加强大,我们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出更加磅礴的“中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