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近日看到某貼子上面問:S君同時面試幾家公司,然後先後接到了A公司和B公司的offer。

A公司的薪資要高一些,B公司上升空間大一些。但是,因為一個奇葩操作,雞飛蛋打!

原來是S君屬意B公司,但又希望入職薪資向A公司看齊,於是他拿著A公司的offer給B公司的HR看,希望以此作為提薪的籌碼。當然,結果是B公司取消了發給S君的offer。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看到這個貼子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驚呆!

天底下竟然還有這樣的人。你是去麥當勞點“聖代”,去肯德基點蘋果派,唉的白眼還不夠嗎?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還是當作這是在菜市場買菜:“你看隔壁家攤位的白菜比你家便宜5毛錢,你這邊再便宜點吧?”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拿著A公司的OFFER 去B公司談薪資,如果換作你是HR或者你歲是老闆,你心裡會怎麼想?

這種情況很像那些用跳槽來和老闆談漲工資的人。那麼你知道那些用跳槽和老闆談漲薪的人結果是怎麼樣呢?

如果你的崗位本來門檻就很低,他會很客氣地祝你:一路走好!不送!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曾經有位號稱有近20年工作經驗的老財務,應聘到一家初創單位,入職兩個月,連個基本的賬冊都沒整理好,中間各種磨洋工就不一一細說,第一次報稅,直接“零申報”,第二次報稅,單位需繳納稅額5000多元,而這5000多元的稅款,後來經一家財務公司整理的時候表示,如果當時部分賬期預先調整一下,完全可以做到合理避稅!

後來那位老財務來該公司做交接的時候,鼓吹自己進了一家多麼多麼好的單位,工資如何高,領導如何好。而負責交接的人事,只是面帶微笑,淡淡地說了一句“挺好的!”

那位“老財務”離開後,人事同旁邊的人偷笑說:“不知道哪家單位這麼倒黴,會招到這個人!”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如果你手上還有那麼點可以討價還價的資本,那麼他還是會很客氣安撫你,然後跟你說什麼“本來要給你升職”之類的,勸你在現在的崗位上好好努力,升職的大門已為你打開,就在不遠的前方。

然後立馬安排別人接手你的客戶、項目等等。待到時機成熟,卸磨殺驢(當然,這是你自找的)!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電視劇《都挺好》裡面,蘇明玉管理的分公司有位老油條,為了衝業績,把給客戶的價格壓得非常低,擾亂了公司的價格體系,不僅給其他同事的工作帶來阻礙,還直接影響了公司的總體收益。

劇中,蘇明玉先是公開給這位老臣升職,並以此作為安排助手的理由來接受他手上的資源。那麼之後呢?可想而知。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S君現在就拿其他公司的OFFER來說事,那以後萬一從其他公司那裡遇到更好的待遇,還不頭也不回地離開?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招聘計劃,包括崗位職數、薪資範圍。即便你的漲薪要求在該公司的預算範圍之內,薪酬標準也是面試過程中談下來的,沒有談到你理想的薪酬,只能說明:要麼公司認為你的能力不足以匹配你要求的薪資;要麼是你的談判能力不如公司的HR,歸根結底還是能力問題!

現在再拿其他公司的OFFER來談薪資,等於徹底暴露了自己——雙商完全不在線!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16年戚薇主演的電視劇《我是杜拉拉》中,為了挖到拿到紅點設計大獎的90後新秀盧卡斯,凱西和拉拉在盧卡斯面前開出很多優惠條件,而盧卡斯提出條件只要拉拉能解出眼前的數獨題就答應聊合作的事情。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能夠這麼任性的情況不說只在電視劇裡發生,現實生活中也是鳳毛麟角。對於絕大多數的職場人士來說,任性只會讓別人懷疑你的雙商!

我姑且揣測一下:

B公司的HR見到S君亮出的A公司offer,先是禮貌的問下S君的來意,然後介紹B公司的優勢,以及提供的offer中薪資標準的由來,最後會客氣的說,回去請示領導,儘量爭取。

然而,心底裡恐怕會說:那裡為什麼不去A公司上班啊?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我們再說回到招聘行為本身的問題:

為什麼你向HR亮出其他公司的offer瞬間就已經在心裡被PASS了?

一家企業招聘員工,除了要付給已錄用人員的薪水外,前期招聘、崗前培訓、成長培養等工作也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而很多公司,會將招聘人員的到位情況、離職情況納入人事的考核體系當中。

面對其他公司薪酬稍微高一點的offer就拿來做資本,如果入職後,有其他公司用更好地待遇來挖人,恐怕S君會頭也不回地離開,那麼公司付出的培訓成本極有可能打了水漂,更不用說簡歷篩選、面試等硬性成本了。面對如此易於流失的人員,如果繼續錄取,HR等於自己給自己挖坑。精於人事的HR們又怎麼會這樣做呢?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再往深了說。每家公司的薪酬體系屬於公司的商密範疇,很多公司對在職員工都有硬性要求——不許互相詢問他人的薪資支付情況。如果是業內的老手,極有可能通過入職薪酬這一點,就推算出該公司的整體薪酬水平,配合其他信息推測出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面對這麼輕易地把公司信息向外展示的人,即便是錄用,恐怕也不敢放在重要崗位上。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最後,關於如何漲工資?我想對S君說:

如果你覺得薪酬是你考慮的首要標準,那麼直接去A公司報到吧,給B公司的HR寫封郵件,說明你是因為薪酬才沒有選擇B公司,並對提供OFFER 表示感謝。

相信,如果B公司覺得你的能力值得更高的報酬,會主動聯繫你,提高薪資標準。如果暫時不能,以後有機會也會考慮你的。而你現在的做法,恐怕要被B公司拉入黑名單了。

如果你覺得相對於薪酬來說,你更看重綜合的職業環境,那麼直接去B公司報到吧,可以向B公司提出自己拒絕了另一家薪酬更高的公司(具體公司名稱最好不要說),以表面自己入職的誠意,會更有利於自己在B公司的發展。

其實,對於職場來說,向來是憑實力說話。在任何一家企業,薪酬都不會是一成不變的,有人薪資節節攀升,也有人收入忽高忽低。練好自身的內功,從可以取代任何人到任何人都無可取代,那麼現在面臨的薪酬標準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驚呆!拿著A公司的OFFER找B公司漲薪!你當這是在菜市場買菜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