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放射科团队在抗击疫情中这样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胸部CT为主的影像学检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贯穿了新冠肺炎的整个诊疗流程,包括发热患者的筛查,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断、评估、临床转归判断等。因此,作为前线战“疫”部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放射科团队始终于一线直面疫情,积极应战,承担了大量的工作。

在本期放射科的“抗疫故事”中,我们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宋彬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夏黎明教授为大家倾情讲述。

专家简介

全力以赴!放射科团队在抗击疫情中这样做
全力以赴!放射科团队在抗击疫情中这样做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民众一心,众志成城,真正实现了“全国一盘棋”。事实上,无论是大到整个国家,还是小至一个医院、一个科室,都是如此。

夏黎明教授介绍,在此次疫情中,武汉同济医院承担了三级诊疗任务。首先,最早在医院本部开设发热门诊,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筛查工作,同时将中法新城院区做为定点医院收治重症患者,最高峰时可提供1050张床位。随后,2月初,光谷院区也加入了定点医院行列,提供床位850张。2月中旬,医院正式接管武汉市最大的方舱医院之一——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共840张床位)。期间,武汉同济医院通过一体化的医疗云平台,将4个院区连接起来,联动开展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实现整个医院“一盘棋”。

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西南地区的“医疗航母”、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其在四川省内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必然要发挥重要作用。宋彬教授介绍,虽然在成都市内,重症患者均集中在成都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救治,华西医院仅收治部分普通患者,但医院承担了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指导工作。在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各专业医学专家成立的新冠肺炎救治组中,华西医院李为民院长担任大组长,宋彬教授则为放射医学组组长。从大年初二起,救治组通过5G远程视频会议,每天讨论省内各个定点医院遇到的危重症病患的救治方案,基本实现了“一人一策、精准施治”,可以说在四川省新冠肺炎的整体救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篇:贯穿全程,多方面潜力可挖掘

谈及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的应用,两位专家都一致认为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确实,从新冠肺炎的整个诊疗流程看,影像学检查贯穿全程。肺部影像学通过可视化的检查,直接观察患者肺部的改变,在新冠肺炎的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从患者的筛查、诊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评估,到病情进展的监测及后续随访,均不可或缺。

对于当前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重症患者,宋彬教授认为,影像学检查仍具有诸多可挖掘的应用潜力,包括结合影像学肺组织破坏程度及肺功能受影响情况和临床、实验室指标,对患者未来是否会出现炎症因子风暴起预警作用;对于因呼吸性肺小叶存在痰栓及黏稠分泌物而影响换气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分析痰栓及黏稠分泌物成份,以指导临床如何在通气、吸氧的基础上,进行吸痰来缓解患者的缺氧;通过CT观察背部肺叶、肺段的受累程度及病变的性质,来协助临床为患者选择更好的通气体位,以改善换气效果,提高养护水平等。

夏黎明教授则重点强调了整个病程中通过CT动态观察患者肺部变化的重要性,包括病灶数目、大小、密度、性质的变化,这些均是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提示。他指出,在诊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个体化的时间窗内进行CT复查,以更加及时有效地了解病情的变化。对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夏教授认为,CT影像中病灶的范围、体积、性质变化、进展速度等均是重要的指标,其中,病灶的范围、体积最为直接。对此,应用人工智能对肺部病灶体积占比进行量化,可实现科学和精准评估,为临床带来有益提示。

此外,夏教授还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于肺部病变的评估,一般来说CT平扫即可,但在需要排除其他脏器问题或肺动脉栓塞等时,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此外,宋彬教授还指出,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广大复工潮会带来更多的CT增强扫描需求,这对提高放射科的检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比剂的选择方面,宋彬教授认为,需要结合对比剂的理化性质、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扫描部位综合考虑,尽量选择安全性有保证,渗透压、粘滞度、浓度等各方面综合理化性质最为均衡,获益风险比最优的对比剂,同时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及扫描序列,以达最好的强化效果。

放射科团队篇:应对疫情,放射人在行动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中国医护表现出来的专业素质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全球赞誉。放射科团队作为一线抗疫战队成员之一,承担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

夏黎明教授介绍,武汉同济医院放射科共282名医护,从1月8日医院动员部署疫情防控后,科室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专门负责新冠肺炎相关影像学检查工作的组织、动员、协调及后勤保障等,在做好放射科本职工作的同时,将防止患者间的交叉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作为工作的重点,确保科室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有序进行。

夏教授感概,在武汉,疫情期间,放射科的工作量大不足为奇,科室最多一天要进行1000余次的影像学检查,目前也仍保持在每天400~500次。对此,科室通过统筹规划,根据患者数量实时调整人员和设备安排,在保证工作完成的基础上,确保科室医护不过于辛苦。同时,将最好的防护设备优先给一线人员使用,重点保护他们的安全。此外,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科室规划了专门的检查区分别进行发热患者筛查及住院患者的CT检查,所有检查室、设备及相关用品都按院感要求进行处理。

在华西医院放射科也同样如此,宋彬教授介绍,从1月17日到上周,共有近8000例发热患者来院筛查时进行了影像学检查,在院感的指导及全科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在保质保量完成检查工作的同时,没有一名医护人员感染,宋教授认为这是第一个值得分享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华西医院放射科还将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做了更多的延伸。

第一,积极响应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援派请求,派遣科室黄子星副主任医师、冷琦主管技师赶赴武汉前线支援。对此,宋教授深表感动,他谈到,在医院号召大家自愿报名弛援武汉时,作为一线直接接触患者的高危岗位,放射科技师即有30余人报名。而黄子星医生作为一名援疆干部,放弃了自己的春节休息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主动报名去一线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将一线技师检查与AI软件结合,对新冠肺炎感染进行初步的分析与判断,对于高度疑似者,立即上报住院总进行进一步确诊。通过这一方式,医院共筛查出15例高度疑似患者,最终5例确诊。

第四,利用大众媒体平台,宋彬教授还通过网上直播,分享影像学检查在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价值,让大众也了解了影像学在此次疫情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以上无一不体现着放射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积极行动”,可以说是将这一团队的作用尽量发挥到极致,全力以赴,最大化地助力抗击疫情,让人为之感动。

全力以赴!放射科团队在抗击疫情中这样做

小结

在疫情中,放射科团队的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无比动容。最后以夏黎明教授的一段感言结束本文:“在国家和在人民最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甚至生命的威胁,你们挺身而出,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抗击疫情,奋战在一线,你们是最可爱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

本文由拜耳支持

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

PP-ULT-CN-0495-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