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娃叫“妈妈”1000次后,我发现了这些问题

看到朋友小美在朋友圈吐槽,“儿子,求求你别叫妈妈了,我要是个菩萨,都给你叫灵咯,还有幼儿园到底什么时候开学啊”。

下面评论画风非常一致,都是在心疼自己的耳朵。有人说自己的耳朵快起茧子了,有人说耳朵已经聋了。

还记得小美第一次听到儿子叫妈妈兴奋的发了条朋友圈“天啊,刚刚儿子叫妈妈,这是我听过最动人的声音,我要录下来,循环播放”。

好吧,现在不用录下来,也可以做到每天循环播放,只是听起来不太动人,反而有点烦人了。

被娃叫“妈妈”1000次后,我发现了这些问题


1、我们都是爱叫妈妈的孩子。

今年的寒假已经快变成暑假了,还是7*24小时无缝相处模式,每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妈妈妈妈妈妈……”,这声音就像“夺命连环刀”一样向我飞来,还无处躲藏。

早上天刚亮,女儿就凑在耳边大喊“妈妈妈妈,起床了,天都亮了,太阳晒屁股了”。接下来的一天日常是:

妈妈,我想喝水。

妈妈,我想吃点儿零食。

妈妈,我还想看会iPad。

妈妈,今天出太阳了,可以吃冰激凌吗。

妈妈,不要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手机。

妈妈,你觉得爸爸画的好不好看。

妈妈,我的企鹅宝宝在哪里呢。

好不容易叫一回爸爸:爸爸,妈妈呢?

被娃叫“妈妈”1000次后,我发现了这些问题


最要命的是如果你不马上回应,她就会一直不停的叫,直到你答应为,嗯,孩子就是这么能坚持。

我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孩子叫第一声“妈妈”的时候,我就马上回应“什么事情,你说”,这样能有效避免后面的N+1声妈妈。

有一天被孩子叫烦了,脱口而出“你牙齿痛吗?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嘛,不停的叫什么,我耳朵又没有聋”。

一说完,觉着这话怎么这么熟悉呢?仔细回想原来是我小时候老妈对我说的,因为我也爱一叫“妈妈妈妈……”。

而且每次给给爸爸打电话,一句话都是“爸爸,妈呢”。

2、孩子爱叫妈妈的原因有这些

  • 孩子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开始我也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要一直叫妈妈,有一次和女儿聊天就问她“我们在一起,你叫我一声,我就能听见了,你为什么还要一直叫呢”。

女儿回答“你没有答应我,就是没有听到我在说话,所以要你答应了我才能继续说啊”。

原来是孩子和大人的思考方式不一样,大人的思维是,我们离得近,你只需要叫一遍,接着说想说的就可以了。可是孩子的思维是,我必须要叫到妈妈答应为止,不答应就说明没有听我说话。

被娃叫“妈妈”1000次后,我发现了这些问题


  • 是天性也是习惯

我觉得是因为大多数家庭,妈妈承担了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孩子从小和妈妈呆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对妈妈有更多的依赖。

在孩子眼里,妈妈是无所不能的超人,遇到什么事情,或者想要什么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叫妈妈。就算爸爸就在身边,也可能忽略爸爸的存在。

  • 孩子觉得好玩

有时候孩子不停的叫妈妈是因为觉得好玩,因为多叫几声,发现你可能会生气,会烦躁,和平常的妈妈不一样了,觉得有意思,就会继续这样叫,如果你正常表情应对,没有了观众,他就没有表演的兴趣了。

那为什么不叫爸爸呢?

可能娃觉得叫妈妈得到回应的概率更高,因为叫爸爸可能并不会理你。

3、珍惜这多出来的999声“妈妈”吧

想想孩子囫囵不清的第一次叫妈妈的时候,怀疑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要让孩子多叫几声。

当大人心情不好,听孩子奶声奶气的叫一声妈妈,心都要融化了。

当下班疲惫的回到家,孩子的一声妈妈让人觉得一天都是值得的。

被娃叫“妈妈”1000次后,我发现了这些问题


其实孩子成长很快,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这几年,要不了多久就会无比怀念这个声音,好好珍惜机会吧。

别说养个孩子了,身边养狗的朋友说,每天一睡醒,狗狗都要跳过去汪汪汪的叫着要求蹭一蹭。

不管叫1000还是10000次妈妈,孩子都没有错,更多是调整大人的心态

毕竟“冬将尽,春可期,山河无恙,人间皆安”的日子指日可待了,到时候就可以“神兽归山”了。

你们被孩子叫妈妈的声音烦躁了吗?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