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毛笔字执笔的高低


关于写毛笔字执笔的高低

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体的类

别、大小和笔管的长短而定, 笔

管一般长约五寸,

一般来说, 写

小字执笔要低些, 笔管无名指抵

笔处离笔头一寸左右; 写中楷或

大字, 执笔要高一些, 约二寸左

右; 写大楷和草书笔管要再执高

一些, 约三寸左右。 执笔越高,

回旋的幅度就加大, 更便于挥运。

但过高了, 下笔飘浮, 写字无力。

“初唐四家”之一的虞世南在《笔髓》一文中说:“笔长不过六寸, 提管不过

三寸, 真一, 行二, 草三。”

晚明书家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真书宜温重, 故执笔去笔头一寸或一寸二分; 作行书则稍宽纵, 执宜稍远, 去笔头可二寸; 作草书则运笔流宕, 势疾而逸, 执笔更远, 去笔头当三寸矣! ”他还说道:“执笔不可好奇, 但取适意, 则

力生焉。”

一分笔

笔毫部位的一种。一、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部分成三等分, 靠近笔端的部分, 称为“一分笔”。一分笔触纸较浅, 写出的笔画纤劲。宋徽宗赵佶 善用一分笔, 所书瘦劲多姿的“瘦金书”自成一体, 流传千载二、指把笔管从腰(笔 管的二分之一处)到端(笔根处)分成三等分, 靠近端的部分, 称为第一分。初学习 书者或书写正楷、隶、篆书体宜执一分处。

关于写毛笔字执笔的高低


二分笔

笔位的一种。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分成三等分, 中间的一分为“二分笔”。二分笔写出的笔画丰腴。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多用二分笔, 以圆润而峭劲的书体风格流传后世。初学书者或书写行书字体宜执二分处。

关于写毛笔字执笔的高低


三分笔

这里有两义:一、指把笔头从腰(笔头的二分之一处)到端分成三等分, 靠近腰的部分为“三分笔”。三分笔写出的笔画浑厚。唐书法家颜真卿善用三分笔, 以深厚雄健、气势磅礴的书体特点名重后世。二、指把笔管从腰(笔管的二分之一处)到端(笔根处)分成三等分, 靠近腰的部分为第三分, 逸宕飞动的草书, 宜执三分笔处。

关于写毛笔字执笔的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