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前言: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元好问

这是一句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之笔的传世佳句,说的是世间万物中只有感情是最神秘的,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人生,更可以让一个人灭。而从古至今,美伦绝唱的爱情故事更是多之又多,举不胜举。但大家都知道,在封建时代,婚姻从来都是由父母媒人操办的。两位年轻人不管是否愿意,都要走到一起。说白了,现代的爱情如果是先有情后结婚,那过去的爱情却是先结婚后培养爱情。

如果两个陌生的年轻人幸运的话,在婚后培养出了爱情,情投意合。那么这两个人便会幸福的过完余生。而一旦两个人“情不投,意不合,”那不管是对男方还是女方,都是最残忍的事。因为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浓厚的封建思想压迫在两个人的身上。谁也没有胆量突破这层“雾霾”只能委曲求全,过完余生。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末民初的时期。那个时候由于时代的交替,统治阶层的动荡。导致中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而当时的年轻人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突破了以往的思想锁链,认为爱情从来都是两个人的事。但因为老一辈的思想还依然顽固,所以在那个时代,年轻人们还没有大胆的行为。而是通过书信来联络,一时间以文会友成为了民国时期的浪漫传统,而以文结缘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民国时期泰戈尔来华,徐志摩、林徽因等人接待


文人之间的恋爱——更是一种欣赏

在民国时期,中国文坛更是出现了一批批文学界的佼佼者。其中“徐志摩、胡适、冰心、林徽因、凌叔华”都是非常有名的先觉者。这一批民国先觉者首先突破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大胆的搞起了自由恋爱。一时间民国仿佛成为了一个“大染缸”。在那个时候,仿佛如果身处社会高层的人,不搞一次“自由恋爱”,都是跟不上了当时潮流的。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年轻时的凌叔华

其中,徐志摩更是有着民国风流才子之称。曾有学者点评徐志摩的爱情观说:“徐志摩对任何女人都像是太阳一样,他会给许多女人留下温暖,从而造成女人的错觉,感觉徐志摩是在追求她们一样,但殊不知徐志摩爱的只是虚拟的幻影。”换一句直白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尽管在众多的佛像面前烧香礼拜,但这并代表不了他是虔诚而专一的信徒,只是对理想主义的一种追求。

因为徐志摩高级的情商,他得到了民国时期很多有名的女青年们的青睐。著名女作家林徽因、女画家陆小曼、才艺双全的凌叔华,都是与徐志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凌叔华堪称是徐志摩“女人们”中的佼佼者。她曾被泰戈尔称为“最富有才艺的女子”。而凌叔华在当时的民国更是在文学与绘画界都享有盛誉的文艺女青年。更有着“民国公主”的称谓。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才女林徽因

很多民国时期的文坛人物都认为,只有凌叔华能配的上徐志摩。但是事实上,她与徐志摩并没有真正的在一起过,而他们更多的是通过书信上的精神恋爱。曾有统计,徐志摩与凌叔华在刚相识的半年的时间里,之间来往书信竟达到了80封之多。在那个通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并没有现在的微信那么的快捷。那时候一封信的传递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半年的180天的时间里,他们有着80封信的来往记录,可以看出平均一天都要写好几封。

徐志摩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其并没有给任何书籍写过序,唯一一次就是给凌叔华的第一本小说《花之寺》作序。而在徐志摩坠机身亡之后,徐志摩的父亲曾邀请凌叔华为其子写墓志铭。就可以看出,凌叔华在徐家已经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就是如此亲近的两个人,却最终也没有在一起。也许有的读者看来,这么一对郎才女貌没有在一起会有一些遗憾,但是十哑君认为这是最完美的结果。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徐志摩与陆小曼

1925年凌叔华参加新月社的晚会。本来她非常兴奋地参加此次晚会,但却在会上听到了一个令她伤心的消息。就是有人说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一起了。而陆小曼不仅是一个有夫之妇,更是凌叔华的闺中好友。凌叔华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当面对讨论这一事件的人们时候,凌叔华还为徐志摩做起了辩护;称这都是谣言,徐志摩不会做这种对不起朋友的事情,而陆小曼更不会做背弃丈夫的事情。

尽管在人们的面前,凌叔华是何等的理直气壮。但回到家中的她,却像变成焦虑者一样久久未能平静。

她不相信这是事实,随后她给胡适写一封信询问这件事的真实性。她在信中反复强调,她相信徐志摩的人品,但是在那个吐沫星子能淹死人的时代,人言可畏。她依然担心这件事情会影响到徐志摩的安全,所以也希望胡适能够劝劝徐志摩出国躲避一段时间(陆小曼的老公可是民国大亨)。就这样徐志摩准备逃往欧洲。但是在徐志摩去欧洲之前,曾将自己的秘密放在一个箱子里,并且交给了凌叔华。并对凌叔华开玩笑的说:“如果我出了什么意外,这里面的日记与文稿,就可以成为你将来为我写传记所用的材料。”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年老时的凌叔华

不仅如此,徐志摩在准备离开之前还给陆小曼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提到在女友里叔华只是一个同志。还有后来徐志摩曾在与凌叔华的信中跟她表示,只是把她当成徐志摩的通讯员。原话是:“我一辈子想要找一个理想的通讯员,最满意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体谅我,并且容忍我并能融化我的朋友。”可以看出徐志摩认为凌叔华就是那个懂他的人,可以倾诉的对象,并非恋人。

在一次采访中,也有人谈到徐志摩,凌淑华解释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并非情人,只是友人。并且凌淑华在个人日记中记载过,她与徐志摩之间并没有任何感情,因为她当时已经要结婚了,而陆小曼也是她的知己朋友。但仔细分析凌淑华的这两个理由,并经不起推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陆小曼与凌叔华丈夫的出现,她与徐志摩是否有在一起的可能?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有相当大的可能会在一起。”但上天从来都是造物弄人。也可以用一句现代歌词来表示就是“为什么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偏偏变成了回忆”。

直到徐志摩死后,每当有人向陆小曼打听有没有徐志摩留下来的文稿资料的时候,陆小曼都会非常伤心,因为除了她与志摩之间仅存的来往书信以外,并没有任何其他文稿。当时有的人认为遗留下的文稿会在徐志摩生前苦苦追求的林徽因那里,也有人认为在他的挚友胡适那里,等等许多猜测。却没有人能猜到,其实这个所有人想要得到的物件,却在“局外人”凌叔华的手中。而凌叔华却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民国公主”凌叔华—才是徐志摩众多“女人们”中的最后赢家

凌叔华的书法

十哑结语:

种种过往可以确定凌叔华对徐志摩动过心,并且也幻想过这位“风流才子”会成为她最后的英雄,与之终身为伴。而凌叔华并没有被幻想冲昏头脑。她之所以被认为是徐志摩“女人们”中的佼佼者,就是因为她的头脑是极为理智的。

凌叔华在给胡适的信中曾描述过,徐志摩是一个极爱向妇女献殷勤的男人。可以看出凌叔华已经观察到徐志摩的短肋,如此下去,自己未必会得到幸福。所以她选择了一条理智的路,那就是将自己从徐志摩的女人们中抽出来,成为一个旁观者。然后做为“局外人”去欣赏徐志摩。

也正因为凌叔华理智的选择,直至最后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凌淑华得知消息后,只是表现出了淡淡的悲哀。并没有像林徽因那样,将失事飞机的残片挂在床头,从而成为当时文艺界的一个笑柄。反观凌叔华的表现,却让当时的文艺界为之震惊,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凌淑华是最爱徐志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