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導語:

明朝時期,有一位對傳統和歷史的重新考慮最為透徹的思想家,名為李贄。

他在撰寫歷史人物傳記《續藏書》時,曾經對明英宗時的土木堡之變後,京城門戶宣府的善守名將,楊洪,評價如下:"公紀律嚴明",將士們都聽命於他,但他又"敬慎自將",不會任意殺害他們,不僅如此他還得到大臣們的重視。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楊洪

他曾隨帝親征,立下輝煌戰功,自永樂初年至正統末年,始終守衛大明邊境,以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邊境各族所膽怯,在土木堡戰役失敗後,與兵部尚書于謙,共同為保國家領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平步青雲,堪稱名將。

但他卻謹小慎微,年老與子在位極人臣,手握重兵時,選擇致仕,為後世所佳話。

家境顯赫 立下戰功

楊洪的祖父在明朝初年以戰功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重用,成為漢中百戶,他的父親承襲祖父的官職,在靖難之役時為帝王出生入死,建文四年時戰死於靈璧,他的母親極其賢淑善良,剛正明理,重視孩童教育,楊洪在幼時深受教導。

建文四年父親在靈璧戰死後,楊洪承襲父職,於永樂元年上位,並且迎接母親到身邊,每當他出徵時,母親總是鼓勵他,給予幫助,楊洪非常敬重母親。

在這種將相家庭出生的楊洪自然得到了一身本領,為他往後的戰役打下基礎。

朱棣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建文元年發兵靖難,三年後奪取了自己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是為明成祖。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朱棣

永樂八年時,邊境的元朝舊臣殘將多番侵擾,明成祖朱棣忍無可忍,派將出徵多次未果,決定自己身披戰服迎敵,楊洪率部隨從帝王出征漠北。

在此次戰役中,楊洪身先士卒,秉持不怕犧牲的精神,謹記母親教誨,英勇作戰,經過數十天作戰,打敗了敵軍。

朱棣的一生都處在征戰之中,深知戰場險惡的他非常賞識智勇雙全的楊洪,曾稱其為將才,並下令記住其性命,日後重用,除了帝王的重用,楊洪還得到了上司成安侯郭亮的器重,設略軍事都同他討論商議。

善於守邊 機智勇敢

楊洪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數十年守衛大明的邊境,機智勇敢,善於戍守的他甚至被邊境各族稱為"楊王"。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邊境屢屢被外敵侵擾,楊洪作為傑出的邊境將領受到重託,在宣德初年多次出征,以自己優越的軍事能力連連克敵,取得了完全的勝利。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朱瞻基

宣德七年時,朝中大臣針對邊境情況,準備在軍事要地設置營地,派遣兵將駐守,身為邊境傑出的將領,楊洪非常熟悉當地環境,因此授命擔起了重任。

數月後,楊洪完成了朝中所發任務,他又召集兵將們,鼓舞士氣,決心與同甘共苦,一起保衛邊境,在此後歲月裡,關心將士們,共同為明朝的邊境作出極大貢獻。

正統元年,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兵部尚書王驥在巡邊時發現邊境將領多為懦弱,害怕蒙古騎兵,因此他上書於帝王,請求加緊邊將的訓練,以更好防禦外敵。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朱祁鎮

帝王尤為贊同,王驥也趁機推薦了楊洪的軍事才能,明英宗便下令升任楊洪,挑選兵將予他,讓他加以訓練,共衛邊境。

在此時先朝出色將領已經多數逝世,楊洪開始獨當一面,屢屢出兵擊敗敵人,也因此朝中大臣多數袒護他,這越發使得楊洪施展了自己的能力。

他不僅擁有出色的軍事能力,也有堅強的意志力。

正統三年,邊境少數民族兀良哈侵擾,楊洪率領將士出擊,戰場中楊洪不幸落馬,但他仍然與敵人抗擊,捕獲敵人,贏得勝利。

楊洪沒有辜負帝王跟朝臣的信任,在位期間始終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團結兵將,從正統元年至正統九年間,楊洪屢屢立下赫赫戰功,職位也也在提升,得到朝廷上下的刮目相看。

固守宣府 英勇抗敵

正統二十一年時,原為宣府鎮守的郭玹被楊洪所替代,楊洪成為了宣府的新人鎮守武將。

宣府東起居庸關,西達今山西東北,是明朝時期重要的邊塞門戶,也是京城的重要入都地,由於前朝的大力抵禦與防護,自宣德朝,宣府來犯的只有東北部的兀良哈部落。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宣府

但他們迫於明朝的兵力強盛,每次入侵時並未大發攻擊,只是掠奪一些財物跟百姓,明朝軍隊也默認他們的掠奪,只是加強固守。

楊洪上任後發現了這一現象,開始大力整改,積極抵禦部落掠奪,保護宣府百姓安全與財產安全,楊洪也因此受到了百姓的愛戴。

與此同時,楊洪並沒有一眛以武力抗擊,也採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手段,與邊境少數民族瓦剌進行貿易往來,一時間,邊境安定平和。

然而好景不長,明宣宗朱瞻基不幸病逝,留下了年僅九歲的孩子朱祁鎮及年老的祖母張氏太皇太后,雖在早年時有內閣三楊輔佐,但是宦官的隱患已經慢慢顯現。

太皇太后病逝後,宦官王振鬥垮內閣三楊,開始掌握權力,朱祁鎮自幼與這位太監在一起,對他非常地信任,甚至將一部分權利轉交於他。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王振(圖源:搜狗圖片)

這一切都是悲劇的開始,一場腥風血雨撲面而來,一切都緣於一場失敗的戰役。

瓦剌與明朝的貿易開始變得不公平,宦官王振沒有收取到瓦剌貿易賄賂,在激怒了瓦剌首領後,又開始鼓吹帝王親自出徵。

涉世未深的朱祁鎮聽信,傾國之力出兵討伐,但是無德無能的王振沒有料到戰爭殘酷,三番四次改變路線,導致二十萬大軍在土木堡時被伏擊,基本全軍覆沒,帝王也成為了俘虜。

楊洪作為鎮守宣府的將領,首當其衝,瓦剌首領以帝王威脅他開城門,讓瓦剌兵隊長驅直入,但是楊洪以自己的才智抵抗了這一次次的威脅,最後守住了門戶。

瓦剌首領忍無可忍,改變政策,發動了攻擊皇都戰役,大明王朝,風雨欲來,搖搖欲墜。

此時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整頓皇都內部的士氣,以必死決心抵抗外敵侵擾,力挽狂瀾,楊洪以自己的軍事能力輔佐在左右,最後保住了都城。

職處高位 身後榮大

因為守衛都城有功的楊洪被接連升任,在都城兵力虛空時奉命鎮守,以防敵人再次來犯。

景泰元年,于謙認為邊境尚不安定,楊洪提出了四個建議,還請求釋放有能罪犯,使其戴罪立功,次年奉命回宣府,朝廷啟用他的家人,全家都得以高官厚祿。

善守名將,智勇雙全,楊洪——謹小慎微的明朝一代將領

楊洪

楊洪此時已經年老,位居高位,子孫又受到重用,楊洪怕位高權重受人嫉妒,便請求致仕歸鄉,帝王不允諾,同年八月時突發疾病,次月病逝,年僅七十一歲。

明代宗為其輟朝一日,並且以厚禮葬他,追諡號為"武襄",在朱祁鎮重新登位後,楊洪受到極大殊榮,子孫也跟著加官進爵。

總結:

楊洪承襲祖上職位,身為將領之後他沒有傲氣,而是虛心學習,利用自己的才能為明朝廣立戰功,同時他保衛了大明邊境數十年的安定,獻上無數政策。

但他位極人臣時謹小慎微,請求致仕,令後人讚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