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机械化耕地疏田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吴堡县乡村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放眼望去,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人勤春早的农忙景象……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吴堡县抢前抓早,采取多项措施有序抓好农业生产各项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统筹兼顾、齐头并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不负春光抢农时 田间地头忙生产

3月10日,吴堡县寇家塬镇东庄村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内一片绿意盎然,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第一书记马乾鹏正忙着将采摘好的西红柿搬上车。

今年开春以来,马乾鹏每天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一条“东庄村大棚西红柿、黄瓜新鲜上市,欲购从速,送货上门”的信息,不一会儿就有不少人留言要订购蔬菜。“当天的基本上都能卖完,我们每天都有收入!”刚刚把菜送到客户手中的马乾鹏乐呵呵地说道。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种植艾草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大棚蔬菜长势喜人

在蔬菜基地的另一头,东庄村去年规划的350亩艾草种植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疏田、施肥,村书记王艳军正在指挥村民将养殖场拉过来的鸭粪洒进地里……王艳军说:“时节不等人,我们安排村民在地里分散干活,不接触、不扎堆,在春耕生产中自觉做好个人防护。”

在张家山镇高家庄村艾草基地的梯田里,一幅火热的春耕图景正在展开:几辆耕地机来回耕作,新翻的田地墒情正好,村民们正忙着将艾草苗种植到地里。

“赶着春光正好,我们将艾草种下去,今年一定会有个好收成。”张家山镇镇长王娜介绍说,高家庄村及其周边村子去年流转闲置土地近千亩,将集中连片、标准化种植艾草,打造“高家庄千亩北艾种植示范园”。同时,该村与陕西北艾药业合作,健全由村级组织领导、经营主体支撑、合作社带动的多元一体化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村子发展艾草种植,让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增收、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吴堡县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的原则,于2月26日下发了《关于抓好当前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并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对小杂粮、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子和化肥的储备量进行全面摸排,协调县内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调运春耕必需的各种农用物资,积极筹集资金,做好调运农资的准备工作,同时指导农民有序下田、分时下地、分散劳作,确保不误农时。

“技术”送上门 农户不发愁

“在生长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将果树的部分枝、芽从基部梳除,这样会减缓上部枝条长势,促进下部生长。另外,对于这些徒长枝、弱枝以及过密枝也要进行疏剪,以便增加植株透光性,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利于果树整理生长。”3月16日,在寇家塬镇慕家塬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果园里,吴堡县农业农村局园艺站站长郭增文正在给果农讲解果树修剪要领。

培训现场,郭增文结合现代果业发展趋势和果农在生产技术方面的需求,就苹果春季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进行精准指导,手把手为果农培训讲解果树修剪、施肥、清园的新技术、新知识。“正赶上我们村里果树剪枝的关键时刻,专家们过来做技术指导,让大家学到了实用技术,真是太及时了。”果农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农业专家指导果农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抢农时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修剪果树

“艾草好管理,不需要施肥、打药、精耕,没有后期投入,且一年种多年收,经济效益可观。今春墒情好,我们的几千亩艾草一定能有好收成。”3月12日,在张家山镇高家庄村的千亩艾草示范园内,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主任郭喜喜正忙着查看艾草种植情况。据郭喜喜介绍,为做好春耕生产服务,吴堡县采取分散及上门服务的方式,组织农技干部走村入户开展优质良种选用、科学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特别是重点围绕贫困户开展育苗、播栽、田间管理等技术服务工作,确保今年粮食稳产、农民增收。

此外,在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的同时,吴堡县还针对畜禽养殖企业恢复生产、春耕春种、农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扎实开展饲料、良种、化肥、农药等物资统筹配置工作,有序推动农业生产复工复产,坚决守好群众“菜篮子”、“米袋子”。

“脱贫致富”从保障春耕开始

2020年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吴堡县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全力保障“春耕备耕”,助力全县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作为第一书记,我要走在最前头,带领村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做到防疫和春耕‘两不误’。”这几天,宋家川街道褡裢坡村第一书记任探军的身影每天都出现在田间地头,有条不紊地带领村民开展农耕复产。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田间地头忙春播

吴堡:春耕备耕景象新

高标准农田

2018年,褡裢坡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以“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打造宋家川街道办花椒种植产业示范基地。“我们去年栽种了570亩花椒苗,今年打算将剩余的土地平整好后让村民继续栽种花椒,同时套种赤小豆,发展林下经济。”任探军指着不远处已经栽好花椒的一大片农田,他说,农作物丰收后,将持续鼓起贫困户的“钱袋子。

与褡裢坡村一样,寇家塬镇东庄村的农业生产工作同样如火如荼。在东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日光温室里,第一茬蔬菜在春光下长势喜人。大棚内秧藤上架,翠绿欲滴,黄瓜、西红柿、辣椒、甜瓜……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这样的温室大棚,村里建了4个,现在每天能产蔬菜水果300余斤,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来计算,每天至少能卖出1300元。只要能实现稳定盈利,今年还要再建2个。”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艳军说,“温室大棚一年可以种三茬蔬菜,只要抓好早春第一茬,我们村全年仅蔬菜收入就可以实现20万元的盈利,不仅可以带动全村73户17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稳步增收,而且在年底分红时,全村284户家家都能分到米面油。”


本报记者闫景 通讯员霍喜龙 郭娇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