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科技危局:緣起400億元收購

12月25日,海航科技公告,與農業銀行紐約分行牽頭的併購貸銀團簽署《併購貸協議之補充協議》,銀團同意海航科技延期償還7.5億美元貸款。


一、緣起2016年400億元的巨資收購


2016年海航集團旗下A股上市公司天海投資(海航科技前身)收購英邁國際100%股權。


這是一起典型的蛇吞象式的收購。


2015財年英邁國際營業收入為430億美元,位列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第218位,海航集團則位列第353位。


而海航旗下的天海投資2015年營收僅7.2億元,7.2億元收入的公司要收購3000億元收入的公司,僅靠自身實力是無法實現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高槓杆,也就是借錢。


二、農業銀行牽頭借給海航40億美元


此次收購價格為60.09億美元,收購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聯合投資和銀行借款。


其中30%的權益資金由天海投資通過自有資金出資87億人民幣、國華人壽出資40億人民幣組成,剩餘70%通過銀行併購貸款解決。


中國農業銀行紐約分行提供了此次併購貸款,牽頭組建銀團,中國銀行、光大銀行、華美銀行、印度國家銀行等參與。


銀團共提供了40億美元的貸款用於收購英邁。


三、海航科技折戟於收購噹噹網


英邁國際是全球最大的IT分銷商,收購了英邁的天海投資,隨後更名為海航科技。


2017年海航科技年收入飆升至3155億元,是2015年的438倍。


由此海航科技成為海航集團下營收規模最大的板塊,2018年海航集團總營收6167億元,其中海航科技為3365億元,佔了55%。


此時海航集團雖然危機已現,但仍然雄心勃勃。


2018年4月11日,海航科技啟動了對國內著名網站噹噹網的收購,報價為75億元。


2018年7月3日,王健不幸離世。


陳峰重新執掌海航,隨後對海航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削藩行動。


從7大板塊到4大板塊,再到2大板塊,最後到只剩航空主業一個板塊。


海航科技再大,也必須要切割。


收購噹噹網的願望再美好也必須停止,9月20日,海航科技終止本次收購。


如果海航科技收購了當當網,也許就不會發生後來李國慶、俞渝互撕大戰。


四、童甫黯然離職


海航科技後來交由海航集團最年輕的董事童甫執掌(82年生),童甫曾任海航集團辦公室主任,是王健得力干將之一。


2016年11月,在完成對英邁集團收購之後,童甫任海航科技董事長。


在2018年啟動對當當的收購之後,一時春風得意。


童甫曾在微博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感謝各位朋友關心我們和噹噹的合作,海航科技願意探索新時代數字化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模式,和合作夥伴、投資人分享發展成果,最終使社會受益。


陳峰重掌海航之後,海航科技自然在剝離之中。


當然了,童甫的離職也在預料之中。


  • 2019年3月童甫卸任海航集團董事會董事。
  • 2019年4月童甫離任海航科技董事長。


五、海航科技的業績


其實,收購了世界第一的海航科技日子並不好過,英邁國際並沒有展現想象中的盈利能力。


加上海航科技支付了高昂的收購費用,每年的財務費用不菲。


2017年財務費用為12億元,2018年飆升至37億元。


海航科技2017年則淨虧損5150萬元,2018年也僅利潤6240萬元,要知道這是一個年收入達到3365億元的巨無霸企業。


2019年雖然利潤情況有所好轉,但巨大的債務壓力仍讓海航科技難以承受。


截止2019年9月底,海航科技總資產1272億元,總負債108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5%。


其中流動負債高達865億元,佔總負債的80%,而貨幣資金只有91億元。


短期內,海航科技償債壓力非常大。


六、海航科技多次延期償還貸款


海航科技應於2019 年9 月5 日償還3.5 億美元,於2019 年12 月償還4 億美元。


該貸款原本應於2018年底償還,後銀行同意展期今年底償還。


不過海航科技還是沒錢,銀行只好同意再次延期至2020年償還貸款。


高槓杆借貸收購,收購的資產盈利能力又不強,錢又要還,如今的海航科技真是下雨偏逢連夜雨。


2020年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