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姚啟聖作為清朝年間早期最為出名的進士,對康熙的滿族統治漢族的國情是很不屑的。因此在朝堂之上,雖然正氣浩然,但是骨子裡面有一股犟勁,對官場歪風邪氣十分不齒,不趨炎附勢,再加上一張毒嘴,使得自己官越做越小,最後去了三里河馬場看馬。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在當時,清朝各處都是憂患,吳三桂隨時都會造反,而鄭成功的子嗣一直霸佔著臺灣不肯歸順,準格爾也是虎視眈眈,於是周培公向康熙舉薦了姚啟聖。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康熙曾經為了折服姚啟聖,將他收監在牢房,不讓任何人同他交談,卻又好吃好喝的招待著。這就是想要讓姚啟聖反思自己,能盡心盡力的輔佐自己。但是姚啟聖除了想看書,並沒有什麼別的想法。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三個月之後,姚啟聖被叫到康熙面前,還偷了本書打算回去再看。康熙知道後,對其說道:“朕在心裡要殺你已經有好幾千次了。”姚啟聖立刻跪下。康熙說:“你這糟老頭子,你就因為憤世嫉俗、譏諷大臣,你看不起滿人的文學,就寧肯去養馬,也不肯當官。現在在朕面前跪著,心裡還是看不起朕。”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最後,在康熙對姚啟聖賜封時,姚啟聖激動地喊出“皇上”的時候,康熙不耐煩地說聲“想抗旨啊?”看到這裡,會莫名感覺,似乎康熙既喜歡他,又想殺了他,又對這個老頭子感到無奈。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三藩之亂時,吳三桂與耿精忠曾先後傳書檯灣鄭經,想要一起造反,平分天下。在吳、耿的不斷催促下,鄭經確實出兵了,不過他打的不是清軍,而是佔領了耿精忠、尚可喜的地盤漳州、泉州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敵,不久投降。此時,吳三桂部下大將,人稱“小淮陰侯”韓大任,是想同鄭經合軍,抵禦康親王傑書大軍。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姚啟聖看準時機,修書一封,一番慷慨陳詞將韓大任招降,將其部下數萬兵勇盡數收編,這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吳三桂的勢力,也緩解了清軍的壓力。康熙十六年,姚啟聖隨康親王一舉收復漳州、泉州,迫使鄭經退回廈門。不久,在李光地等人的舉薦下,姚啟聖升任福建總督。


舉薦施琅,建設水軍,一舉收復臺灣


姚啟聖明白清政府水軍的不堪一擊,於是一邊讓李光地加強水軍的訓練,並投入資金建設水軍。一邊他又打起了自己曾經的弟子,今在臺灣是鄭克塽主力施琅的主意,併成功將施琅收為己用。

雙管齊下,最終成功收復臺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