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的”松“与”紧“

“松”不是一蹴而就的。站养生桩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松”,温养气血筋骨,使神经、肌肉松和。没有这种“松”,就很难有技击实作击打时的骤然一“紧”。从理论上来说,有多大程度的“松”,便有多大程度的“紧”;没有高质量的“松”,便没有高质量的“紧”。而要练就高质量高层次的“松”,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一个境界一个境界逐步深入。


试问,你站了几个月养生桩,“松”的程度如何呢?即使你再聪明再刻苦,也不过如此而已。再说,“松”的质量也是无止境的。不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内清虚外脱化”、“遍体松静力如泥”,不能说深得养生桩之三昧。当然,这样说来,也并不是说非要把养生桩练得炉火纯青才能站技击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说,无论初学者、入门者、功深者,都不能舍弃拳的最基础——“松”。如果放弃了“松”,学拳将是舍本逐末的。打一个比喻,如果说大成拳是一座金字塔,养生桩就是金字塔的底座,要想大成拳金字塔更高大更稳固,就必须加厚加宽养生桩这个底座。


“松”与“紧”,这是大成拳学最为关键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中,“松”是根,是基础,“紧”必须建立在“松”之基础上,“松”与“紧”是对立统一的。当站技击桩或进行其他功法训练时,意念、肌肉处于一种松紧交替的状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时而骤然一紧(试力、走步列外),时而松和开来,特别是技击桩所设计的应敌、抗击等意念,松紧交替的频率程度越高,紧的程度也越高。此时更需要松,需要高质量的松。


这时,如果没有平时养生桩培养出来的松,要想松,那是不可能的。真正厉害的拳学是非常注意“松”的。我读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的拳论,在技击上感觉最深的一点就是,芗斋先生对“松”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武林中(也是当今武林中)的一片“紧”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芗斋先生对当时拳界的流弊痛心疾首,但仍然有许多人执迷不悟,可见“紧”的流毒影响太深太广。芗斋先生有句名言︰“只有将养身和技击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中国拳学”。养生是什么?简言之,养生就是“松”。

站桩的”松“与”紧“


养生桩实质是一种“松功”,技击桩是一种“松紧功”。“松紧功”重要,“松功”亦同样重要。实践证明,在“松”上花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在“紧”上花的时间,“松”是经常的,而“紧”只是短暂的。养生桩的训练也是一个品格和思想境界修养的过程。


一个人患得患失、势力庸俗,练功时神不凝气不静,是不可能进入练功之真正境界。而养生桩正是培养气静神凝、物我两忘的最佳手段。我们都是凡人,得失心、名利心、生死心时时困扰着我们,我们还达不到“剑到眼前亦等闲”之境界,所以我们要通过养生桩来涤荡这种种的“有”,达到“无”,达到与天地浑然一体的圆融之崇高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拳即“道”,拳即“禅”,“养生桩”就是“修养桩”,就是修道立禅。而一个人的修养境界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在拳学大道上能走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