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縣統部鎮:“牛”了22年的“牛市” 開市了

  “哞…哞…”3月17日天剛矇矇亮,在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統部鎮南的活畜交易市場,遠遠就能聽到此起彼伏的牛叫聲。走進院內,大牛、小牛、黃的、黑的哞哞叫,靜等“佳人”;大車、小車、蒙D、魯A滴滴響,川流不息;多少錢了,啥價位了,喊價問價,接連不斷;三五成群,牽牛相牛,眼前一幕幕,耳邊一聲聲,工作人員也正在忙著驗身份、測體溫、車消毒,一派熱火朝天的“開市”景象,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褚建友忙碌的身影往來穿梭,“你這個牛犢子咋賣?”“一頭八千。”“我買兩頭,一萬五賣不賣?”家住林西縣統部鎮的褚建友四處轉悠打聽著。


林西縣統部鎮:“牛”了22年的“牛市” 開市了


  褚建友在這個圈子裡摸爬滾打20多年了,是市場裡面最有威信的,家有大牛小牛400多頭,一年交易2000多次,能累計淨賺150多萬,當地人都稱他“牛魔王”,這個稱呼絕對不是虛名。


  “他與其他經紀人不同,2018年我準備養牛,初來乍道的既沒有經驗又沒有人脈,於是我找到了褚建友,說明情況後,他二話沒說,帶著我到活畜市場挑選了20頭種牛,分文不收,第二年我賺了8萬多,手把手教我近一年,如今我也是個小小的牛經紀人了”。板石房子牛場的呂安龍向記者說。


  市場上有稱活畜的磅秤,但經紀人付飛飛估算牲口重量根本不用過秤,用手一摸就知道這牲口幾斤幾兩。你看他隨手牽出一頭牛,熟練地摸一把牛的脊樑,再撫一下牛肚子,看了看牙齒,“二歲子、600斤”。上稱一過,“301.5公斤”,頓時掌聲一片。


林西縣統部鎮:“牛”了22年的“牛市” 開市了


  付飛飛說,來這裡交易的都是圈內的行家,是賺是賠靠的就是眼力,要不沒法和人家討價還價。


  林西縣統部鎮養牛產業歷史悠久,因為有天然優勢,靠近草原,屬於農牧結合區,全鎮70%以上的農戶都從事養殖業。這個北方活畜市場始建於1998年,總面積110畝,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設有交易廳、交易圈、裝卸臺、暫存圈、飯店、旅店等基礎設施,是赤北錫南最大的集活畜交易中轉、儲運、信息服務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市場。


林西縣統部鎮:“牛”了22年的“牛市” 開市了


  活畜市場主要交易以牛為主,有育肥牛、架子牛和種牛,年交易活畜量近20萬頭只,交易額近20億元。市場輻射內蒙、遼、吉、黑、魯、冀、豫、陝、甘等10多個省市,長期收購的外來客商有150多人,周邊60多個鄉鎮(蘇木)的3000餘戶商販和農牧民戶都在這個市場進行交易。


  循著飼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養牛大戶薛廣民家。“趕緊把牛棚頂子掀開,天氣好了,都悶出病來了。”“母牛不要老拴在槽上,把韁繩鬆開讓它多活動。聽說活畜市場“開市”了,薛廣民心裡非常高興。


  35歲李志遠是個畜牧專業畢業生,給牛接生,胎位不正,調整胎位,牛犢太大,實在生不出來,就做刨婦產,成功率達到百分之90以上,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給他打電話,他第一時間趕到,被當地人稱之為“牛產婆”。


林西縣統部鎮:“牛”了22年的“牛市” 開市了


  統部鎮北方活畜交易市場能帶動當地飯店、旅店、商店等80多家三產的發展,年毛收入1600萬元。還可以帶動其他勞動就業、交通、飼草飼料加工企業迅速發展。據瞭解,在統部鎮北方活畜交易市場帶動下的農牧民收入達到全鎮農牧民收入的50%以上,是統部鎮農牧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


  沿著村內整潔的道路往山坡上走,碧流汰村肉牛養殖小區的李閤家兩排整齊的牛舍隱約可見,“哞、哞”的牛叫聲在山間迴響。


  “盼望已久活畜市場今天終於開市了,今年得牛價也不知道什麼樣,能不能賣個好價錢,合作社要是沒有政府給的補貼,日子更沒法過下去了,國家政策好啊!” 李合端著草料對老伴說。看著懷了“娃”的幾頭大乳牛,再指著準備要賣的二歲小牛犢,老李算了一筆賬,往年過了正月十五,養殖戶扣除草料費,飼養時間為6個月的二歲肉牛能賺到6000元,10頭牛半年就能賺6萬元呢。


  疫情過後的春耕春種,以及活畜市場的“開市”,給統部鎮帶來了勃勃生機。


來 源:赤峰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