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在當下,家訓、族規,以及封建倫理道德,都讓年輕人感到陌生。因為這些以舊族歸為代表的事物,早已經離我們遠去大半個世紀了。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催生了一批新青年,這群接受過西方先進文化的年輕人,當他們回看束縛自己童年、少年的舊族規以後,赫然發現舊族規是那麼腐朽、那麼需要被打倒。於是,他們開始為衝破封建倫理而奮鬥。五四運動,算是新青年衝破封建倫理的一聲號角。而舊有的封建倫理衛道士當然不允許舊秩序就這樣被打倒,或者說終結在自己的手裡,於是,新青年和舊秩序的碰撞爆發了。新青年代表著大趨勢、大潮流,這種大潮流是勢不可擋的。而舊秩序則有著根深蒂固的歷史和社會基礎。於是,這種碰撞在那個時代,產生了大大小小時代所特有的現象,並且讓那時代的新青年,有了獨特的人生履歷。而《白鹿原》反映了這些現象。


《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田小娥:舊時代的反抗者

田小娥的命運遭遇,向我們闡釋了一個生活在舊時代的反抗者一生的遭遇。田小娥是舊時代的反抗者,但卻不是一個新青年。因為新青年往往有著新時代的思想準備來為自己提供和舊時代對抗的信念的鬥志,但田小娥沒有新青年的思想準備。因此本質上,田小娥依舊是一箇舊時代的女性,但是,她是一個具備反抗精神的舊時代女性。她身為大戶人家的妾,本來也有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田小娥絲毫不在意這些,而是渴望擁有自己的愛情,因此他選擇和黑娃有染,並且打算逃離白鹿原。但是,田小娥註定是徒勞的。因為,在那個時代整個華夏不過是一個大的白鹿原罷了。她就是能逃,又能逃到哪裡?田小娥是千百年來反抗舊時代女性的代表,她的悲慘結局也是舊時代女性反抗者的必然——即被那個時代所吞噬,甚至還會被封建文人所詆譭、抹黑。

《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宋明理學成為近千年來中國的官方思想。歷代以詩書傳家的大戶,都將這種思想視為治家的根本。其中,宋明理學的核心思想便是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慾。即通過聖賢的教導,來壓制人的慾望。白孝文打小的慾望就受到家族的壓制。但是,人的慾望是與生俱來的,又怎麼會是外力壓制所能消除的?因此,當白嘉軒覺得白孝文的慾望遭到壓制的時候,卻不知道,慾望如同能量轉換一樣,只是換了一種形態存在,並且,被壓制的慾望所轉化的能量,腐蝕了白孝文的靈魂,扭曲了白孝文的心靈。因此,當白孝文的心靈和靈魂被異化到一定程度後,慾望爆發了。白孝文開始無拘無束起來:他的父親對於白孝文的這種驚天鉅變開始變得痛苦,而他的妻子,也因為白孝文的“無拘無束”,變得失去依靠。

《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犧牲品:情慾爆發後

田小娥是舊時代的女性,她成為舊時代的反抗者不是因為理想、追求,本質上是為了原始的情慾。並且為了情慾,確實對身邊的社會產生了衝擊,製造了些許的漣漪。白孝文的扭曲也是如此:因為情慾,白孝文受到了壓制,最終,當情慾爆發後,白孝文的妻子成為了無辜的受害者。其實,在那個時代裡,這樣的現象,早就數不勝數了。因為在那個時代,擁有新思想的新青年、敢於不守婦道的田小娥,處於相對強勢的白孝文,都可以為了各自的情慾站出來反對舊時代的舊規矩、舊秩序,但是,對於恪守婦道的傳統婦女,對於處於麻木狀態的老實人來說,他們的這種反抗,很可能給這些人帶來傷害。換而言之,自古以來,反抗舊秩序的時候,封建秩序未必會被有效撼動,但是,傳統婦女和老實人,則會成為犧牲品。好在《白鹿原》的時代,舊社會已經處於瓦解,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傳統婦女和老實人的犧牲,沒有白費。

《白鹿原》裡的情慾觀,新舊思想激烈碰撞下眾生相

白鹿原:沉重

讀完《白鹿原》,相信每個人的心情都是沉重的。因為《白鹿原》裡面幾乎沒有哪個人是喜劇意義上的贏家。反抗者因為反抗付出了代價,好人未必有好下場,壞人有時候則會因為善於投機而收割本屬於他人的榮光。更多時候,讀者甚至不知道該支持誰。比如新青年鹿兆鵬因為反抗家裡的包辦婚姻,新婚之夜選擇逃婚。鹿兆鵬的反抗精神值得支持,但是,新娘子在那個時代裡遭遇丈夫逃婚,則陷入一種無法做人的境地,試問一下,新娘子的訴求是否該得到支持?而也正因為這樣,《白鹿原》才得以被視為有深度的文學——因為,《白鹿原》反映了現實、反映了時代、反映了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