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創新驅動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全市科技界統一認識將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落到實處

“你看,這樣的枝丫會影響櫻桃的生長,要及時剪掐。”在涼城縣麥胡圖鎮櫻桃種植大棚,我市“三區”科技人才高明亮正在大棚裡為種植戶進行櫻桃種植技術指導。而開春以來,高明亮就一直輾轉於涼城縣、豐鎮市等地,進田間、入大棚地進行技術指導。

“我們今年在麥胡圖鎮種植了15個櫻桃大棚,市裡的農技人員針對櫻桃種植的全過程進行了技術指導,我對櫻桃豐產更有把握了。”中泰農旅投資有限公司經理劉金貴說。

農時不等人,春耕生產忙。2月27日,市科技局下達“關於啟動2020年度烏蘭察布市級科技特派員選聘工作”的通知,開始了今年的科技特派員選聘工作。日前,包括高明亮在內的74名農牧業領域的“三區”科技人才已經分赴基層一線,實地開展技術指導。在此基礎上,市科技局組織農牧業專家組在不能進田間畜棚的特殊時期,充分利用“星火科技12396”“市科技特派員微信工作群”,開展線上講座指導農牧業生產,積極、主動為我市農牧民提供線上遠程服務,幫助農牧民解決在生產當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備良種、推良技、傳良法……科技元素的注入,讓傳統的春耕和春管方式悄然發生變化,讓春耕生產變得更綠色、更高效。

2019年,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家,完成高新技術產值123.79億元,佔全市GDP16.19%;完成技術合同認定8項,成交額1640萬;開展科技試驗82項,推廣新技術、新品種15萬畝;應用綿羊體外胚胎生產、高效肉羊生產體系等新技術6項;引進外國專家14名,選拔“三區”科技人才115人,獲得國家支持經費230萬元……一組組數據都在說明,烏蘭察布以創新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助力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市科技局局長王清告訴記者,2020年,市科技局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重點編好“一個規劃”,抓好“兩支隊伍”,對接“三所院校”,開展“四地聯動”,實施“五大種子工程”,支持“六大技術攻關”,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馬鈴薯的種植,選地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選地要注意哪些方面?”農牧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尹玉和為馬鈴薯種植戶做了一場關於馬鈴薯種植的視頻講座。特殊時期,一場“雲講座”暢通了農技專家和種植戶的溝通,為眾多種植戶吃下了“定心丸”。“中國薯都”必須要有屬於烏蘭察布自己的馬鈴薯品種。

尹玉和在市委四屆八次全會後更加堅定地表示,要深耕馬鈴薯領域,研製出屬於烏蘭察布自己的馬鈴薯品種,加大力氣破解馬鈴薯在栽培、加工、銷售等方面的短板,把“中國薯都”這一名片打得更加響亮,力爭將烏蘭察布建設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綠色食品馬鈴薯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創新驅動離不開科學普及,如何培養一批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的群眾,讓科普走進尋常百姓家,“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成為最好的載體。機器人表演、VR虛擬現實、電磁探秘……“以體驗科學”為主題的“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為廣大中小學生探索科學奧秘、啟迪科學智慧提供了便利。“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第四套展品巡展活動自2019年10月中旬在化德縣啟動以來,觀展者已達1萬人(次)。

“第二站安排在商都縣,場地選擇、布展等前期工作都已經做完了,展品在這一兩天就會到位,屆時商都縣的中小學生將能夠盡情地暢遊在科學的海洋裡。”市科技館館長高鴻雁說到,今年的科普工作將認真履行“四服務”工作職責,在科普活動的平臺、形式、內容等方面下足功夫,切實讓科普工作走進最基層。同時還要緊緊抓住青少年這一重要群體,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高校科學營等品牌活動,真正挖掘和培養一批有理想、有科學素養的青少年,為創新驅動注入活力。

一張圖,一條清晰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動力的創新驅動發展,必將成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巨椽妙筆,抒寫出華美篇章。記者 邵敏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