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的一封“家书”

3月18日清晨5点钟,“江岸方舱一家亲”的微信群里收到了一封信,信来自出院患者周家胜。

正在做最后的收拾,准备出发返回承德的隆化中医医院王敏看到这封信后,顿时红了眼圈。在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这些天,由于戴着防护镜,无论碰到什么感动的事情,他们都不太敢哭,压抑成了他们面对感动的唯一方式。而在临行的这一刻,她可以放肆地为这份感动而哭。

患者周家胜让王敏印象深刻。在王敏眼里,他是一个热心的人,50多岁,主动申请当志愿者,帮助医护人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穿着防护服,互相无法识别,所以每次医护人员交接班的时候,周家胜都会在门口等着,“我是练书法的,我帮你们在防护服上写名字吧。”于是,他就在每个人的防护服上认真地写下大家的名字。

平日里,王敏经常运用中医理论组织大家锻炼身体,周家胜总是积极地帮助她组织活动;每次发放配餐的时候,他也会帮助医护人员一起发放。

这不是周家胜第一次带给大家感动。3月5日,医护人员和患者开了一个联欢会,周家胜为大家献上了一首诗歌,深情的朗诵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深深感动。

这一次,他知道了医护人员要各自返程回家后,特意在3月18日大家临行的时候写下了这封信,作为送别的礼物。

“白衣天使们好!当疫情肆虐武汉,人们在惶恐之中不知所措的时候,冒着生死的危险,你们犹如天上的云,带着使命、责任和担当,勇赴战场,给武汉人民带来了无尽的信心和安宁,你们在与死神搏斗……

现在疫情控制住了,你们带着辛苦、疲惫和自豪,与天上的白云相吻,凯旋了。

……

你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爱。

……

这爱如甘泉,滋润着我们,流入我们的血液……

我们记住了你们:董丽菲、周悦、付世荣、张玲玲……”

这些名字里包含了他所能记住的江岸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这之中,也包括王敏。

在里面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王敏很感动,“江岸方舱医院那么多医护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他居然记住了这么多人的名字。不仅仅是大家帮助武汉,其实是我们和武汉人民彼此温暖。”

这封信,和所有临行前武汉人民的互道珍重、庄严的敬礼和依依惜别的挥手一样,都是武汉送给支援湖北医护人员最好的告别,带着真心、带着温暖。

同样,河钢承钢职工医院王亚秋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周家胜是他参与治愈的175名患者之一。王亚秋还给记者看了周家胜即兴写的一首诗《丰功伟绩生死绘》:黄鹤楼送恩人回,长江大桥感恩泪。生死度外战疫情,武汉人民立丰碑……疫情控制胜利日,总有离别泪目随。家人遥望好期盼,嘱咐恩人凯旋归。(记者袁雪梅 通讯员 郭艳茹 田海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