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表示:“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对此此话,我是持赞同观点的。每位孩子总有让人烦的时候,父母很容易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为了给孩子涨点记性,采取打一顿的方式。

古代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直至今日,这句话依然广为流传。但在如今这个社会,这句话适合吗?古人所谓的“棍棒”,是打孩子还是“严厉”的意思呢?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从我父母那一代说起,六七十年代,不管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被父母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如果说哪家孩子没被打过,简直就是奇迹。在他们那个年代,彻底的给大家展示了什么叫“棍棒教育”,因为在他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只有棍棒才能教出孝子。

但到如今这个新时代,随着时代的变化,生活条件的改善,父母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了,教育孩子的理念也开始发生了改变。如今的父母已经开始不再信奉“棍棒”教育了,开始推崇快乐教育,拒绝对孩子体罚和打骂。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给孩子讲道理有用吗?

当孩子犯错时,现在的父母都是采取教导的方式,苦口婆心的开导孩子,但效果微乎其微,孩子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祖宗的棍棒教育,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重视,"狼爸虎妈"的严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如果家里的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千万不要舍不得,该出手时就出手(只是要注意尺度哦)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1、乱发脾气 迁怒于人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前一秒兴高采烈,风平浪静,下一秒暴风骤雨,天崩地裂。只要家长不让孩子称心如意、随心所欲,小孩就会哭闹不停,乱发脾气,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就会使小孩目中无人,养成暴脾气的习惯,要及时纠正教育,这样一来小孩子以后的路就会顺的多。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2、威胁父母

现在的生活中,经常能听到某某小孩威胁父母的事情,最常见的就是孩子五六岁买不到心爱的玩具就躺在地上哭闹,跟他讲道理也不听,除非闹到内心发慌,最后无奈妥协同意买下。如果你坚持不给他买,他回家以后可能就接着威胁你不吃饭,绝食。这样的做法父母很是心疼,应该从多方面入手进行严加管教,养成不乱来胡闹的习惯。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3、晚上不肯睡觉

小孩的到来,固然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温馨以及美好,但家长同时也要增加压力,白天忙活了一天了,也想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睡觉,但是家里的熊孩子晚上不睡觉,成了家里的小夜猫子,家长要睡了,他还在那边玩耍胡闹,这让许多家长都很头疼。其实应该从小就建立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对小孩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4、浪费东西

现在的小孩生活条件好了,吃东西不仅嘴挑,而且还浪费食物。小孩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就要帮助小孩改正这种习惯。教育小孩吃东西要吃完,吃不了那么多,就不用拿那么多,不要买这么多。每顿饭都不可以剩饭,要吃干净。吃多少装多少,从细微的地方进行教导纠正,米饭粒粒皆辛苦,是不可以浪费的哦。

结语:有了小孩的生活难免会出现这些情况,不妨对其进行一顿教训,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应该遵守一些生活上必须遵守的准则,才不会变成社会上讨人厌的人哦!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坏习惯会成为孩子成功道路上的绊脚石,好习惯则会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有关好性格品格培养的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父母可以给孩子当睡前故事读,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复旦教授: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就得揍,棍棒教育是必要的

3-6岁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不管是平时工作有多忙,家长都要抓住3-6岁这个性格关键期,鼓励各位家长尝试利用一些绘本、利用孩子很强的代入感,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

有需要的家长,点击下方“去看看”即可购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