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钟南山,这次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王卫看电影


感染人数每天都是指数级别增加,假如犹豫不决,再往后推五到七天采取紧急措施,那个时候其后果真的不敢想象。


乔妙菡


钟南山院士在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如果武汉能够提前五天封城,提前对疫情做出应对措施,那么全国的损失将会减少一半。那么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讲,如果再延迟五天封城,将会是一个什么局面呢?我们无法估计,更无法想象,要知道这五天时间,恰恰适逢中国的传统春节,是一年当中人类迁移的高峰期,而且还是全国性的人口流动,东西南北相互大流动。

提前五天可以减少一半的损失,那么推迟五天可能就不是一半那么简单的了,我想钟老在表达这个观点时,肯定有所保留,真正如何可能比现实更严峻。

新冠病毒的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传播极快,而且还是无症状传染,它不像非典,感染之后马上会有临床表现,防控更有针对性,新冠感染之后,可以无症状携带病毒数日,这个期间是不可控的,所以越是人群聚集传染的面积越广,越容易出现爆发情况。在春运期间,那个人口流动,车上的人绝对塞的满满的,又是在空间密闭的交通工具中,若是不及时控制的话,其结果可想而知。

确定“人传人”的信息,需要莫大的勇气,不是随口说的,尤其在最为关键的时期,如果做出误判,钟老肯定会耗尽一生英名,这也恰恰是钟老的伟大之处,可以说,钟老给我们防控疫情争得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让我们有更大的损失。


元芳有看法


第一,不要过于神化老爷子,老爷子是真正的人民英雄。但也是人,同时也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他需要休息,可能会有失误,但是他一直都用最充足的精神状态,最好的准备来应对这次疫情。



是绝对值得尊敬和歌颂的中国医疗界定海神针。但是本次国内疫情的控制,除了老爷子的团队做出的种种贡献之外。

国家的努力,每一个自我隔离的居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后期我们不仅看到钟南山院士。

还看到了张文宏等医学界杰出人才,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医疗人员,工程师,志愿者都是英雄。

钟南山老爷子是中国抗击疫情的精神标杆。是那些一线战斗者的代言人。



这次我们国家能够在闭卷考试的情况下,考出一个远超国外的成绩,靠的是钟南山老爷子团队的努力,更是靠着党和国家的努力。

正是因为中华民族一直在面对强大困难时有些空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因为我们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古训。



有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民族情怀,才让我们国家的疫情控制下来。

这不仅仅是老爷子一个人做到,是每一个人拿出了当年面对抗战的勇气,面对汶川地震的众志成城和远超那些所谓民主的国家的纪律性才做到的。

我辈少年,更多的应该是向老爷子学习,同时铭记这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时刻,铭记此刻的我中华民族之精神,因为: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国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日出将来之少年中国也,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向钟南山致敬!向一线工作者致敬!向每一位支援过国内却选择待在国外独自抗疫的中华游子致敬!向每一个中国人致敬!向国家致敬!向中华民族,致敬!


职场谈一谈


如果没有钟南山,这次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没有钟南山院士,这场抗疫有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

一. 钟南山院士简介。

1. 钟南山院士,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钟南山院士所出生的南京中央医院,坐落于南京钟山(即紫金山)的南面,父母为之取名钟南山。1960年,钟南山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

2. 钟南山院士是中国呼吸病学科的带头人之一,他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医敢言。2003年非典时期,钟南山院士就是抗击非典疫情的领军人物,在那场战役中,他起了力挽狂澜的作用,也因此赢得了世人的由衷尊重。

二. 钟南山院士是抗击新冠肺炎的旗帜。

1. 2020年1月20日,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关键时刻,钟南山院士就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的组长。我们知道,在后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钟南山院士的每一次发声,都会给全国人民带来抗疫的方向和精神动力。

2. 用德高望重来形容钟南山院士,应说是恰如其分的,作为医学专家,84高龄的他,已经远远超越了悬壶济世本身的含义。不管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还是今天的抗击新冠肺炎,就他所起的作用而言,都无愧于中国医学邻域的旗帜。

三. 没有钟南山院士,这场抗疫有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

有人用假设来表达钟南山院士的影响力,可以理解。事实上,

就钟南山院士任“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组长这一职务而言,就说明了他的影响力。当然,没有钟南山院士,还会有其他的院士来领导这次抗疫,但是,关键时刻的号召力和导向作用,可能会弱一些。

结尾语:逆行而上,国士无双!祝愿钟南山院士永远年轻,健康!


沧海人间


这场疫情的发现,是这样开始的。

在后来的追溯中,人们发现了很多的吹哨人、发哨人。

武汉中心医院的急诊科主任艾芬接诊了一些疑似病例,检测提示与非典病毒高度相似。

她向上级汇报,在没有得到重视的情况下,向同行发出提醒,也因此遭到严厉批评。

随后的李文亮医生等人,通过微信群向同学、家人发出提醒,人们称他们为“吹哨人”。

吹哨人是西方的说法,而人们对这些“吹哨人”的动机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说他们是想炫耀自己的发现, 有人说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但作为同行最能理解,这些“吹哨人”“发哨人”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知道传染病的危害性,所以如果疫情被发现,上报而得不到回应。

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沮丧的。如果医务工作者的警觉都不被重视的话,那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屏障已经失去。

有人说,他们如果真想发出警报,为什么只是在家人群、同学群发布,过程中还提醒群员不外传。 这是所有渺小的人的选择,压抑和无奈。

他们发现问题却解决不了问题,却有可能成为被解决的人,只能在自保的情况下去传递信息。

而正是如此,他们也受到了训诫。从他们“造谣”到“可防可控”“不存在人传人”的论断出现,这段时间我们错过了很多机会。

直到钟南山的出现,局势开始出现扭转。艾芬、李文亮如果是吹哨人,那按中国古代的说法,钟南山是吹响警报号角的人,他报警了一场战争,敌人是新冠病毒。

钟南山的作用因为他的几个身份而能量巨大,他是医生,是呼吸传染病专家,是科学家。

这些身份让他有机会去认同自己的同行,如李文亮这样的一线医生。

身份的认同,让他从开始就愿意去相信,去倾听一线的意见。当时的情况是,大家都懂,只差捅破窗户纸。 钟老现场调研、询问、收集了大家的意见,捅破了窗户纸。

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伟人,吹哨人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办法吹响警号,而伟人的声量却可以警醒所有人,包括不愿睡醒的人。

如果没有这个警报、这个转折,大家可能还沉浸在“可防可控”的梦里,或者是把这场疫情当做一场大号感冒对待。

中国以外的确诊人数已经突破29万。6000万人口的意大利,确诊突破6万,死亡6000人。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管控,中国作为14亿人口的国家,疫情局面可想而知。

国内疫情防控的初步成功,离不开钟南山这样的伟人,他们应该名留青史。而接下来,就看更多科学家的努力了,相信我们终将战胜这场战疫。


罗医生健康说


如果没有钟南山,这次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个人认为钟南山这次最为重要的事情有两件:第一是告诉公众新冠病毒出现人传人的感染问题;另外一件便是建议封闭武汉。

1月15日,官方通报在“人传人”的问题上口径出现变化,称“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管什么病毒,只要不发生人传人的问题,那都不会引发成公共卫生安全事件。1月21日,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已肯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人传人。出现人传人的问题,那这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将可能导致不确定多数人感染。

另外,钟南山院士在采访时建议: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个建议最后被官方采纳并升级,即武汉关闭了所有离汉通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通过关闭离汉通道,有效阻止病毒向其他省份,甚至是其他国家的扩散,我们也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控制疫情。


叶律师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经过全国各地的努力,目前我国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此次疫情,钟南山院士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03年非典的时候,自己还小,对钟老还没太多印象,认真了解的时候,是在大学的课堂上,他是我们临床内科学的主审,是我们国家呼吸疾病学领域的带头人。无论是03年的非典,还是目前的新冠肺炎,钟老都为疫情的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正如题主问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钟南山院士,那么我们这次的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一下。


1.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的关键贡献。

钟南山院士为这次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很多重大贡献,具体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武汉最初开始发现新冠肺炎的时候,由于对新型冠状病毒认识不足,当地没有明确及时报道,随着疫情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病例出现。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组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于1月18日亲赴武汉,经过调查分析,于1月20日明确的指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的情况。至此,我国境内开始采取许多强有力的防控措施,疫情也得以快速的得到抑制,如果不是钟老明确提出可以人传人,我们的防控工作可能就没有那么及时,疫情也会比现在要严重的多。钟老的团队也曾研究预测出如果采取强制性措施推迟五天,那么我国大陆的疫情规模将增加三倍。2)在我国疫情爆发以后,钟南山院士及时向外国介绍疫情情况,并介绍防控经验,有利的为全球的疫情防控也作出了贡献。3)面对国外媒体的质疑,以及蓄意抹黑我国的人,故意说此次疫情是发源于我国,是因为我国造成的,钟南山院士明确指出:“新冠肺炎的疫情是发生在中国,但是不等于它的源头在中国”,对他们作出了有利的回击。钟南山院士的贡献还有很多,他不仅对我国的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全球性的疫情防控争取了时间!




2.我们不止有钟南山院士,还有许许多多英雄。

钟南山院士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人物,但疫情防控不只是一个人的力量,我们还有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的李兰娟院士,有提议建立“方舱医院”的张伯礼院士,有研制出快速检测试剂盒的陈薇院士,还有数以万计的医务人员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正是由于大家共同的努力,我国的疫情才得以控制!


小结:我国的疫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性的疫情爆发,现在境外输入性病例越来越多,还不能到放松的时候,现在我们还要重视起来,不仅要控制内散,还要严防输入,期待通过大家的努力,早日战胜这场疫情!


有温度的住培医生


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我们中国爆发了一场非典疫情,而广东就是疫区之一,身处广东的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战斗在疫区第一线,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当时钟老以67岁之龄,抗击在非典第一线。

而今年,时隔17年,又一次都疫情发生在我国大地。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以84岁的高龄再一次奋战在疫区,刚刚在镜头前对所有人说完“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就坐上了从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星夜赶路,奔赴前线。

可以说,钟南山院士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治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那么如果没有钟南山,这一次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钟南山院士在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中做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也就是2019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派已经派了第一批专家组到武汉了解情况,而以高福院士带领的专家组成员在了解情况后,便以官方的身份通过媒体说,“大家放心过年,不会人传人,疫情可控,可防,可治,不要相信谣言。” 正是因为高福的这个言论,大家都放下了警惕和疑心,并没有当一回事,武汉继续举行大规模的聚会和活动,而且武汉接触史的人纷纷踏上回家过年的路程,或者出外旅行,以致于疫情影响更大,遍及全国。

而这一段时间疫情还再继续发生,出现了许多的感染病例,在1月18日,钟南山院士直接从广州紧急奔赴武汉,了解具体情况之后,于1月19日,他又从武汉紧急入京,汇报情况。并于1月2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新冠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 因为根据目前的资料,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之后就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自从钟南山院士指出了新冠肺炎“人传传”的特点之后,疫情才开始引起重视。而这个时候,距离高福所说的“不会人传人,疫情可控可防”的言论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月了,在这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造成多少人感染,那是可想而知。

●第二件事:钟南山和李兰娟果断向国家提出必须“封城”的措施

自从钟南山确认新冠病毒具有人传人的特点之后,认识到事情都严重性,钟南山和李兰娟了解情况后,以科学家的专业和良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向国家提出必须“封城”的措施,将疫情武汉封城,以阻断病毒的传播。 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封城行动再往前面5天,到现在为止,全国的病例数大概会是2万左右;但是如果再推后5天,全国到3月份后的发病峰值可能有17万。

钟南山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钟南山院士团队在医学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发表“基于SEIR优化模型和AI对公共卫生干预下的中国COVID-19暴发趋势预测”的文章,对疫情态势进行了预测。论文中指出,如果延迟5天实施干预措施,中国内地的疫情规模预估将扩大至3倍。如果提前5天实施干预措施,全国疫情最终规模可能减少至40991例确诊病例。

由此可见,武汉封城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而从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的疫情来看,就是因为钟南山院士做出的这两件大事,才使疫情没有在我国进一步扩散,才使我国感染人数只有8万多人,并且在3月底就将国内的疫情控制住。到目前为止,疫区武汉以及内地其他省份已经连续几天没有新增病例,而且每天新增病例基本上都是输入性病例。

所以,如果没有钟南山,这一次疫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那么可以预计的是,我国的新冠疫情会比现在严重许多倍,感染人数可能达到十几二十万,甚至更多而且也不能在3月底就将我国疫情控制住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海外其他国家的疫情,这些国家并没有像我国那样实行“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于是就出现了爆发性的持续增长。我国正是由于钟南山的正确指导,才有效地阻断疫情的扩散蔓延,降低感染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所以说,钟南山院士在这一次的疫情当中功不可没,是抗击新冠肺炎的英雄,这样的功绩我们应该铭记。当然,这一次的疫情,还有广大战斗在疫情第一线的工作者,他们都是英雄,同样应该需要我们去铭记。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健康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左撇子说医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医务工作者,韩一声认为,如果没有钟南山,这次疫情不敢说肯定会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我相信也会有其他人提出有效的防治疫情的办法,但是至少一定是比现在更加糟糕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话一点不假。在疫情蔓延最为关键的时候,80多岁的钟南山院士在经过仔细的分析和严谨的思考之后,怀着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义不容辞地站了出来。他指出了很多其他人都支支吾吾不敢说或者含含糊糊说不清楚的事情。他的真诚态度和高尚医德赢得了全国老百姓的信赖。钟院士的一句话甚至比新闻发布会都管用!

也正是由于每一次疫情或者灾难到来,我们的国家都有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一大批国之栋梁在关键时刻挑得起大梁,我们中华民族才一步步地更加坚定地迈上全面小康、人民健康的幸福大道!


韩一声医学博士


在中国可能除了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和思维意识已然模糊的老人家之外就没人不知道“钟南山”这个名字。说钟南山的人民英雄、民族脊梁毫不为过,然而无论多大的英雄其实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之人,英雄从来都不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回溯钟南山的一生会发现:在2002年非典爆发之前他只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然而直到当时为止他的履历并不算出彩。

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南京中央医院。由于南京中央医院位于钟山以南,所以父亲给他起名钟南山。钟家是医学世家:钟南山的父亲是儿科专家,母亲也是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多年当钟老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时认为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父母起到了关键的模范作用,而“诚实、严谨、敬业”则是自己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得到的三块至宝。其实小时候的钟南山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也会犯错误、也会闯祸。

钟南山小时候曾将本应交到学校的伙食费偷偷藏下来买零食吃,父亲发现后只是很平淡地说了一句:南山你想想,这是不是不诚实?钟南山念小学的时候很羡慕别的同学有自行车,母亲知道后承诺只要他小学毕业考试能考到前五名之内就给他买。谁知毕业的时候学校没举行毕业考试,而是根据平时的成绩给学生发放成绩单。当时钟家的生活遭遇了一些困难,于是懂事的钟南山以成绩不是“考出来”的为由取消与母亲的约定,然而母亲最终还是给他买了自行车。

可能换成我们一般人在家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可能未必见得还会遵守和孩子的约定,更何况是孩子主动要求取消约定。然而钟南山的父母却认为:经济上的困难可以克服,但为人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信守承诺的模范。这对后来钟南山的一生都有影响:现在钟老对自己的子女和学生一定要讲真话、做实事,做不到的事不要轻易承诺别人,而一旦做出承诺就必须做到,即使有任何困难也必须想方设法去克服。

出生在医学世家的钟南山很小就跟着父母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当时钟家的邻居都能闻到各种用于医学实验的药水的气味。年轻时的钟南山曾和父亲一起给一个尿血的孩子看诊。当时钟南山判定这个孩子得的是结核,然而父亲却反问他为什么如此确定,后来经证实发现这个孩子得的是膀胱炎。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钟南山的确不是神,他也会犯错误——而且曾差点犯下因为错误用药让人葬送性命这样的严重错误。也正是这次经历使他更加明白父亲所说的:“医者人命,没有十足的证据,不可轻下判断”。

1955年钟南山考入了北京医学院。在60年代的动荡岁月中他被派到山东乡下,在此后的3年时间里他一直和农民同吃同住。直到1971年钟南山才有机会做回医生,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是在走投无路之际做出的决定。钟南山当时能调回广州当医生还是靠妻子的关系,而这时的钟南山已经36岁了。此前的钟南山在大学里只学了三年半医科,毕业后有整整11年没从医,所以缺乏临床经验的钟南山被安排到了最基本的急诊室。

也就是在这时钟南山经历了人生中第二次误诊事件: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病人呕血就误以为是肺咳血,于是他把人送到了结核病防治所,最终这个病人被证实只是消化道出血。钟南山一度因为这个低级失误被当成业界的笑话。多年后钟老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这次误诊对他刺激很大。从此以后他白天跟着医生学习,晚上回家看书、做实验。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的身体竟瘦了一个码,以致于有人开始打听他是不是有健康问题。8个月后其他大夫评价钟南山:“顶得上一个主治医师了“。

1974年钟南山被调入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当时没人愿意研究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治疗方法不多。不过钟南山并没泄气:他尝试用生化知识分析黄痰、白痰的成分,一点点找到希望所在。据钟老当时的同事回忆称:他每天做实验“早上六点进去,半夜1点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钟南山所在的小组逐渐发展成了一个研究所。钟南山前半生的成就几乎都是在这个领域获得的。1975年他的论文获全国一等奖,由此得到了去英国深造的机会。在英国两年时间里他取得了6项成就,发表了7篇论文。

1981年钟南山回国在呼吸研究所工作,1996年获评工程院院士。不过直到非典之前他对于公众而言都是默默无闻的,正是非典疫情的爆发使”钟南山“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2002年底三例非典病人首先在广东出现,当时还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立刻前去接诊。2003年初非典疫情扩大后钟南山在大年初三受命担任广东省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当时钟南山主动向广东省卫生厅要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我这里是广东呼吸病专科研究所,不送这儿来送哪儿去?”

截至2003年的4月19日呼研所累计收治了101名危重病人,其中需要插管治疗的就超过了一半。非典期间钟南山不仅主动要求接诊重症病人,也敢于在所谓的“权威”面前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2003年2月北京疾控中心一度认为非典的病因是衣原体,钟南山则坚持认为非典是病毒性疾病。这一观点随后被广东省卫生厅采纳,成为抗击非典的重要分水岭。2003年4月在一场关于非典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人宣称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钟南山再次表达了不同意见“什么叫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特别是不知道病源!现在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我们顶多是遏制,不叫控制!”

2020年的春节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生平所经历的最为特殊的一个春节:中国人民是在与疫情的战斗中拉开农历新年的序幕的。我们为打赢这场与病毒的战争动员了全国的力量:我们有党和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有全体医护人员的坚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全国各地捐赠的医疗物资被源源不断输送到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这场疫情阻击战期间钟南山再次担当起了重任: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刚刚还在镜头前对所有人说“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然而他自己却毅然坐上了从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当天飞往武汉的航班没有了,高铁票不是一般的紧张,于是就留下了现在网上流传的那张钟老屈座于火车餐车上的照片。

当时钟老刚从深圳抢救病人回来就立刻马不停蹄前往武汉实地调查。当时新型冠状病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会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当时都还不清楚。钟老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的现象,于是他在1月20日提出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论断。毫无疑问钟南山现在绝对是中国医疗界值得尊敬和歌颂的定海神针,以致于现在有人形容其为在非典、新冠两次疫情期间“两救中国”。钟南山真是两救中国吗?鲜为人知的是:在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之间我国还曾经历过2009年的甲流疫情,只是那次疫情在一开始就得到了遏制,所以对全国人民的生活影响并不大,因此很多人压根不知道这件事。在2009年的甲流疫情期间钟南山同样扮演了敢说真话的角色。

当时钟南山曾说过“我最反感重症甲流患者死亡后既不检测也不报告的做法,这绝对招来更严重的后果……现在全国报告的甲流死亡病例数,我根本不信!”2012年广东东莞要求医院保卫室要配备钢叉、催泪剂等装备来应对医闹。钟南山直言:“我不赞成这种做法。”钟南山认为这种消极做法只会加重医患关系的紧张。钟南山坚持认为要真正解决医患矛盾必须要推进各方面的改革:一方面通过改革切实改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坚决使用法律武器打击违法医闹现象。由此可见在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之间钟南山一直在兢兢业业尽一个医生的本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其实我就是一个给人治病的大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舆论宣传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每当国家人民面临危难之时就呼唤民族脊梁,而一旦风平浪静就变成了八卦绯闻占据热搜榜。然而所谓的民族脊梁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从来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与其在危难之时才想起呼唤民族脊梁不如在平时就切实关注他们的日常工作。包括钟老在内的医疗专家们普遍公认的一个事实是:这次疫情其实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果我们平时的工作再更为细致一些也许我们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遏制疫情,从而大大减小我们的损失。忽视平时的日常工作而一旦危机来临就无限神化拔高一线工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一线工作者的捧杀。

钟南山在本次疫情中毫无疑问是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我们纵观他的生平就不难得出结论:他是人而不是神。如今钟老年事已高,我们不能把民族的未来全部寄托在一个老人身上,过度的神话吹嘘其实也并不是钟老本人所乐见的。钟老自己就表示:和当年非典期间比起来这次他在疫情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实事求是地调查研究,不过他已不再像当年那样近距离接触一线病人了。钟老自己开玩笑说是因为他的学生们嫌他老,所以不让他近距离接触病人。其实学生们不是嫌他老,而是为他的安全考虑。钟老在学术上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既然他现在已带出了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团队,那么学生们早晚是要接过老师的重担的。

钟老在本次疫情中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需要让这位老人冲锋陷阵。疫情期间除了钟南山、李兰娟等老一辈的专家学者之外我们也看到了像张文宏等相对年轻的专家学者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我们衷心敬爱钟老,但即使没有钟南山相信在抗疫斗争中也会涌现出张南山、李南山......事实上钟老在学术上的成就是伟大的,在两次疫情期间的贡献是杰出的,但同时他一定也会把自己从父母那儿得到的诚实、严谨、敬业的作风传递给自己的子女和学生,他的事业和品性一定是后继有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