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說起宋徽宗趙佶,比起作為一個皇帝的政績,他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其文學藝術領域的造詣與成就。

施耐庵在《水滸傳》裡這麼描述宋徽宗:“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

從施耐庵的話裡可以看出,宋徽宗是個標準的文藝青年,琴棋書畫無一不曉,無一不精。

他建“百琴堂”珍藏天下名琴;畫《聽琴圖》把自己個兒也放了進去;自主研發“瘦金體”流傳至今;還是位金石收藏家和鑑賞小能手。

這麼一看,宋徽宗的成就全都出自藝術領域,而當皇帝只不過是他的副業。

難道說這位“斜槓”皇帝的心中真的只有藝術沒有江山嗎?

一幅穿越近千年的《千里江山圖》畫出了宋徽宗心中的江山,這幅王希孟在徽宗指導下用青綠山水描繪的江山,亦在山水畫百家爭鳴的我國獨步千載。

《國家寶藏》第一季第一期就介紹了《千里江山圖》,隨著這幅長達11.91米的畫卷徐徐展開,它所經歷的900多年的時光,和斜槓文青宋徽宗,作為一個皇帝內心真實的雄心抱負也被層層揭秘。

01、 用《千里江山圖》的畫面內容展示徽宗心中的江山如此多嬌:

有一篇賞析《千里江山圖》的文章,正標題為《江山如此多嬌》,從中可見這幅畫對宋徽宗的政治抱負毫不隱晦。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當時,北宋畫壇以宮廷繪畫的“江山圖”和文人繪畫的“雲山圖”兩種模式文明於世。

而“江山”一詞,代表的不只是地域、地理位置。

它更多的代表的是國家的文化內涵和政治展望,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美與頌揚。

《千里江山圖》寬闊的水域上主峰頂天立地,一目瞭然。其他山峰與主峰之間相互呼應,連綿不絕。

彷彿各級官吏依次排列,行政秩序井然有序。

北宋後期的韓拙在《山水純全集》中說:“山有主客尊卑之序、陰陽逆順之儀。主者,眾山中高而大者是也。有雄氣敦厚,旁有輔峰圍者,嶽也。大者尊也,小者卑也。大小岡阜,朝揖於前者順也,無此者逆也。”

這位韓拙就是當時的駙馬王詵推薦給還是端王的宋徽宗,而後進入翰林圖畫院任待詔。

由此,從畫中山峰位置、所佔比例、以及主峰和其他山峰的關係,就可看出宋徽宗的性格,並非文青的灑脫,佛系。

他所真正崇尚認可的,仍是帝王神聖的地位,和至高無上的權利。

在《千里江山圖》中,代表主峰的做左側下繪有一座十分引人注目的水磨。

“水磨房”又稱“水磨坊”。在北宋,朝廷對民間興建水磨予以經濟支持,水力應用也在宋代達到了空前的普及。

北宋著名文學家張舜民,徽宗時曾升任右諫議大夫。他的《水磨賦》頗有氣勢。

其中寫道:“覆廈屋之沉沉,灑長溪之沸沸。徒觀夫老鴉鹹集,麥禾山積。碓臼相置,齒牙相切。碾磨更易,晝夜不息。洶洶浩浩,砰砰礪礪。”

從這篇氣勢磅礴的賦中,可看出歷史上水磨在中國農耕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可以看出在當時水磨經營所代表的經濟繁榮。

畫卷中水磨結構精準,橫跨山溪,足見宋徽宗對展示國家經濟繁榮的一種自豪感。

宋徽宗很知道經濟發展的必要性,並不是一位不知柴米貴,只知書畫雅的純文青。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畫卷中另一個十分醒目的公共設施,是前半段中的木製橋樑。

據傅熹年《王希孟〈千里江山圖〉中的北宋建築》一文考證該長橋的原型極可能取自於今江蘇吳江的垂虹橋,橋中間的亭子即垂虹亭。

這座“垂虹橋”位於江南水鄉,水陸交匯之處,“南船北馬”顯得格外矚目。

這樣一座“長橋跨空古未有” 既顯示了宋代工程技術上的新成就又體現了在宋徽宗心裡“不分南北”的國家地理概念,和他作為皇帝的政治格局。

《千里江山圖》全卷展示了疆土遼闊,山巒起伏。

貼近畫卷觀賞細節,更能看到亭臺樓閣,人物牲畜。雖然小但卻應有盡有,且描繪得活靈活現。

山間有住宅,民間有園林,恢弘的山川遼闊,民間的煙火香濃。可以說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畫卷中的盛世景象,綿延江山。絕不只是宋徽宗作為一個藝術家對於作品的高要求,更是他作為一個皇帝,一代君主,對於江山多嬌所給予的期待。

可以說這幅《千里江山圖》從內容上展示了宋徽宗這位皇帝內心中的磅礴江山。

02、 用昂貴畫材打造出千年不褪色的《千里江山圖》,顯示了徽宗心中的江山永固:

《國家寶藏》中主持人曾提出疑問,這樣一幅歷經近千年的畫為什麼能保存這麼長時間還比褪色?

央美老師馮海濤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通過複製《千里江山圖》來揭秘它不褪色的秘密。

這幅《千里江山圖》除了長還有“多”,它並不是簡單的一幅,而是由“五幅”重疊而成,且每層所用顏料均十分珍貴。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首先,整個11米畫卷用水墨打底,完成最初的“粉本”。接著用“赭石”上色,山根部位皆用赭石接染。當然,這一層的赭石也是為了下一層的綠色做鋪墊;

第三層,第四層開始上石綠色,這石綠絕非普通的綠,它使用“孔雀石”研磨而成。

這種寶石因其“色理形似孔雀羽毛”而得名,宋代藥物學家蘇頌曾經這麼描繪孔雀石:“其色青白,畫工用為綠色者,極有大塊,其中青白花紋可愛。信州人琢為腰帶器物,及婦人服飾。”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在今天孔雀石也被稱為綠松石,雖然普及度要比古代高了很多,可也依然是價格不菲。

能夠用它作畫畫的顏料可以說是十分奢侈的。

除了三四層的“石綠”之色,為了使畫的層次更加豐富,第五層又用了“石青”之色。

這是這幅畫的最後一層,所用材料同樣十分珍貴,它的材質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青金石”。

《千里江山圖》中石青和石綠主要用來渲染樹葉以及山巒頂部。凸顯層巒疊翠之感,讓畫面充滿質感,璀璨奪目。

這幅畫了五遍的十一米長卷,表現了五個層次關係。而用白色點綴的人物細節也是以千年的貝殼作為材質。

寶石、礦物質提取的顏料,被稱為“天之色”,它象徵著江山穩固,永不褪色。

直至今日,歷時近千年這幅畫也仍然鮮亮如新。讓人人驚歎此畫的色彩“有如藍綠寶石般晶瑩”。

如此超長的尺幅、奢侈的用料,除了徽宗的贊助,還有誰能承擔的起呢?

這位皇帝用畫的方式,描繪出一幅他心目中氣勢磅礴的千里江山。

而這多嬌江山的色彩,又用採用璀璨富麗的礦物顏料,彰顯出出徽宗心裡那個永不褪色的千里江山。

03、因《千里江山圖》而被流傳的君臣三人,顯示了徽宗內心的政治期許:

《陌生的經驗:陳丹青藝術講稿》第一講的內容,便是北宋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

講到蔡京的跋文,到了最後一句。陳丹青的說:“以下還有八九個字我弄不懂意思,不錄了。”

究竟是怎麼樣的八個字,讓陳丹青留下這樣的發言。

首先我們要看看蔡京的跋文。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全篇跋文不足100個字,可是裡面內容卻很豐富。

首先,如果沒有這篇跋文,恐怕這幅流傳千年的《千里江山圖》連作者我們都無處知曉。

它跟同一時代《清明上河圖》一樣,畫卷沒有作者簽章,我們僅能從跋文中知道作者的名字。

“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諭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

跋文的上半部分簡約介紹了作者王希孟。

當時王希孟完成此畫時只有十八歲,且他自幼在宮廷習畫,雖然後來進了文書庫,卻始終沒有仕途上的上升。

但是憑藉多次呈現畫作,王希孟還是得到了宋徽宗青睞。

後來在宋徽宗的指導下,王希孟僅用不到半年的時間便畫出這幅《千里江山圖》。

宋徽宗可以算是王希孟的“伯樂”,而王希孟,這位“出名趁早”的青年才俊,也可以說是和徽宗“心有靈犀”,他窮心竭力的完成徽宗這幅千年不褪色的永固江山圖。之後,沒多久他便撒手人寰。

後來,徽宗皇帝把這幅他極為欣賞的《千里江山圖》賜給了宰相蔡京。

賜畫的同時,徽宗對蔡京說了那句陳丹青不能做解的話:“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天下士”出自《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

大意就是說,他這才知道魯仲連是天下傑出的高士。

宋徽宗引用這句話說,首先可以理解為是對是對希孟褒獎,因為王希孟能夠理解他心意,觸達他的行為,日復一日投入畫作,最終完成這幅曠世之作。

那麼,徽宗把畫賜予蔡京又說下這八個字的深意在哪呢?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蔡京是北宋宰相,先後四次任宰相,任期達17年,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

他是國之重臣也是徽宗的左膀右臂。

在宋朝皇帝賜畫給大臣是一種恩典,而徽宗時代觀畫、賜畫更是一種隆重的宮廷儀式,其背後有著更深的政治意味。

政和二年,徽宗下詔重新啟用已經致仕的蔡京,這是歷史上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在此之前,由於之前受到舊黨批評和彈劾徽宗已經兩次免去過蔡京的職位。

蔡京復職不久,徽宗在宮內太清樓賜宴,而蔡京復職的第二年也就是題跋中記載的政和三年閏四月一日,徽宗將《千里江山圖》賜予蔡京,隨後蔡京在卷後寫下了這段跋文。

關於王希孟的事蹟據推測,應該是是徽宗親口對蔡京說的。

徽宗介紹了一位身份低微卻很懂他的年輕畫師希孟。同時,徽宗說明了他提拔王希孟的心路歷程並褒獎王希孟不畏艱難的創作精神。

徽宗對希孟有嘉許,那徽宗是否也藉由王希孟之事暗示蔡京,讓蔡京盡心輔佐自己呢?

如此解釋,“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弦外之音就很明白了。

希孟為“天下士”,能以帝王之事為己任堅持不懈;蔡太師有過人才能,應以帝王宋徽宗馬首是瞻,鞠躬盡瘁。

蔡京在這幅畫中,用題跋完整地記錄了徽宗對他說話,便是藉此表示了自己願同王孟希一樣輔佐皇上,執行皇上的心意。

《千里江山圖》的賜幅畫行為,顯示出君臣之間的交流默契。可以看出宋徽宗並不是一位把“皇帝”工作當兼職的斜槓文青。

他研究書畫藝術的同時,也講究管理的藝術,希望通過臣子的輔佐達成自己的政治抱負。

小結:

靖康之變後宋王朝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這幅《千里江山圖》幾經輾轉,經清初鑑賞梁清標收藏,後入乾隆內府。

宋徽宗不是沒有抱負,也不是不想治理好江山,可惜他的抱負最終失敗,而這幅“不褪色”的江山,也只能成為宋徽宗永遠“夢中的江山”。

《千里江山圖》解密斜槓青年宋徽宗,一代文青皇帝心中的磅礴江山

根據《石渠寶笈初編》的記載乾隆皇帝在長卷前端畫面上題寫七律一首:

江山千里望無垠,元氣淋漓運以神。

北宋院誠鮮二本,三唐法總弗多皴。

可驚當世王和趙,己訝一堂君若臣。

易不自思作人者,爾時調鼎作何人。

乾隆看了《千里江山圖》以及卷後的蔡京跋文,內心十分感慨。

惋惜如此大好河山最終衰敗,任人蹂躪。想到自己的帝王身份,乾隆便意欲從徽宗君臣那裡吸取教訓。

同為帝王的乾隆和宋徽宗,雖然政績之上猶如天差地別,但對於江山多嬌的期許和想要實現政治抱負的願望卻都是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