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历时两个多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疫情终于有了结束的迹象。


截止到今天,武汉已经5天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也有不少城市,迎来了解封。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终于自由了。


瞬间,烧烤店、KTV、景区......全部爆满,憋了这么久,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想要来一次释放。


这盛况,跟17年前非典结束时一模一样。


还记得,疫情爆发时,不少人都在说,疫情结束,一定要好好珍惜平淡的生活。


可如今,还没有全面结束,疫情给大家的教训就已经被抛到脑后了。


所以,我总结了疫情期间的经验教训,不管以后再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有三个习惯,就可以安然度过。

01.

存钱,让自己随时都有应急资金

一个网友在后台留言说,这次疫情,让他想到了妈妈的话,“有钱的时候花钱别大手大脚的,要想着没钱的时候怎么办!”妈妈的话,朴实而不无道理。它道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告诫:要懂得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本来自于《左传》,意思是,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要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那我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为了新款的苹果手机,花去自己大半月的工资;

或为了一款名牌包包,几个月省吃俭用;

懂得规划,真正让自己从内而外获得金钱方面的富足,这在当下疫情时期,显得更加重要。

这次疫情,影响到了很多行业,随之而来的便是收入的骤减。

先生所在的制造行业,外地员工比较多,疫情发生,返程受到影响。很多人已在家办公,但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员工不到现场,很多工作还是无法开展。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同样受影响的还有酒店和民宿业。


一个朋友是做民宿的,往常春节,正是生意最旺的时候。然而今年,冷冷清清。他们也只能宅在家中,等候疫情过去。

有人即使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也要出去工作,只因为没有工作,也就没有了养家糊口的能力。

如果此时,银行里的存款足够多,即使几个月不上班,生活也不受影响,那么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养成储蓄和理财的习惯,懂得对金钱做合理的策划,这样即使面临危机,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理财故事书《小狗钱钱》曾告诉人们规划财富的方法:把钱分三份。

  • 第一份,收入的50%,用于养“鹅”。这个“鹅”是指适合投资的项目,比如股票、基金、比如房产等。


  • 第二份,收入的40%,是梦想基金。写下自己最想实现的几个目标,为每个目标设立专项基金。


  • 第三份,收入的10%,是用于日常消费。

消费只能占到每月的收入的10%,其余的90%,要么在投资,要么在增加资金。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不妨从现在开始学会合理规划金钱,让生活中既有鹅,也有随时享乐的能力。


这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内心才够安定平和。

02.

珍爱身体,从不熬夜开始

今天,拉丁女王刘真在抢救33天后身亡,终年44岁。她的老公和孩子,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她痊愈出院。


回顾刘真的过往,工作一直排的满满当当,很少有机会停下来歇息。


平时忽视的身体,到了关键时候,才知道有多重要。

前几天追剧,看得入迷,连续几晚都是十二点后睡觉。

一天晚上刚躺下,便感觉到心脏部位一阵刺痛。这种感觉很陌生,以前从没有过,我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感到一阵阵后怕。

我突然意识到,身体其实是一个敏锐的感受器。任何的不适应和变化,它都能觉察到,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我们。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2018年,有一位华为工程师在肯尼亚猝死。他的妻子悲痛万分,在网络上写下这样是文字:


“我的小家,从此破碎了。八岁和三岁半的孩子永远失去了保护他们的爸爸,我再也等不到那个和我白头偕老的爱人,年迈的婆婆白发人送黑发人……我们全家沉浸在巨大的伤痛和无尽的泪水中。”


让人读起来潸然泪下。

是的,世界少了他,他的职位会有人替代,可他的家没了他,却像失去了一片天空一样。


这就是事实,很真实,也很残酷。

听说这位工程师去世前几天,曾连续加班好几天。他真的是很累,但也不愿意放下一切去休息。

如果他没有心存侥幸,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呢?

这次的疫情,让无数人停下了匆匆的脚步。我们终于在这个假日里,好好地陪伴了家人,让身体放松了一把。

而疫情过后,希望每个人都养成好的作息习惯,不熬夜,适时休息,健康饮食。尊重自然规律,就是尊重自己。

这样,身体才能支撑我们的梦想。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03.

会做饭是人一生最重要的技能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会做饭真的很重要吗?


一位网友的回答让人尤为赞同:

“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都可以把情绪交给厨房。让火烤一烤,让锅子拌一拌,炒一炒,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看着各种新鲜蔬果五彩缤纷的颜色,真的会让人心情变好,再经过自己的手变出各种各样的菜,那种创造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一个朋友在武汉,封城前,他工作忙,家中一日三餐都由老婆操劳,完全没有意识到会做饭菜是什么稀奇事。

这次过年前几天,老婆带着孩子回娘家,本打算呆几天就回来。谁知受疫情影响,武汉封城,老婆和儿子被隔离在了娘家。家中,只留下他和腿脚不便的老父亲。

根本不会做饭的他,第一天,就把菜炒糊了。第二天,他下了一大锅面条,爷俩吃了两天才吃完……


随着家里食材变少,他和他爸开始一天吃两顿饭。

这期间,老婆每日跟他视频,手把手教他做菜。一日一日的沟通中,他不仅学会了做各种菜,和老婆的感情也突飞猛进。


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做菜很有趣,也发现老婆其实很聪明能干。


“解封第一天,餐厅爆满”:一场疫情,刷新了4亿人的三观

听完他的故事,我哑然而笑。


原来学做饭的过程,也是梳理关系、整理人生的过程。把各种食材搭配在一起,不就像把人生百味糅在一起了吗?

这个过程的沟通和探究,我们渐渐也会发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我们会更清楚自己的喜好,也更懂得了他人。

这次疫情,让无数人宅在家中,有了大把的时间研究美食。抖音上各种菜谱让人耳目一新,就连小朋友也能在家做出一道道“黑暗料理”。

看起来,大家都是在享受吃美食的过程,实际上,人们享受的是无聊生活中,让生活变得有趣的过程。

在思考菜式搭配,煎炒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热气腾腾的生活,更懂得了如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希望疫情过后,我们都能学会做菜,懂得享受挑拣、搭配和创造的过程。

因为做菜,其实并不仅仅是生存的能力,而是在提升我们创新生活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