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亚洲龙、荣放等机油增多问题激增,“品质丰田”沉默对待

出品/平门知事

撰文/二哥

从2019年2月新一代丰田凯美瑞上市开始,试驾时间对其一直没有太多推荐购买的热情,就像本田新雅阁一样,一是价格太贵,二是因为空有运动化的外观而缺乏与之匹配的操控性。

但如果要讲整车品质与关键技术,倒是信赖于其过去二十多年在国内市场积累下的良好口碑,信赖于丰田所拥有的爱信变速箱,和与马自达合作所取得的高压缩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技术。因此,当有人求解凯美瑞、雅阁、帕萨特之间怎么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不得不推荐凯美瑞。

但现实却啪啪地把二哥的脸打得生疼。

凯美瑞、亚洲龙、荣放等机油增多问题激增,“品质丰田”沉默对待

车质网问题车型排名

始于2020年1月份,丰田汽车“机油增多、乳化”问题逐渐霸屏,直到现在,曾经因双离合变速箱顿挫、异响问题在车质网名列前茅的大众帕萨特,也不得不让位于凯美瑞、亚洲龙和RAV4荣放而屈居第四。当然这一问题也同样连累了搭载与凯美瑞相同动力系统,曾经屹立于豪华品牌中型车品质之巅的雷克萨斯ES。

品质丰田怎么了?

试驾时间认为,丰田汽车机油增多、乳化问题在一年前还是非常少见的,彼时其发动机技术相对比较保守,现在的集中性爆发应归因于与马自达汽车的联姻,马自达学习其电动技术,而其学习马自达发动机技术,我们知道,马自达汽车的创驰蓝天发动机技术冠绝天下,稳定、省心、省油,但丰田极有可能学到的仅仅是14:1的压缩比调教,却没有掌握其精髓。

马自达创驰蓝天发动机的先进之处一是独特的顶杆设计、4-2-1排气设计,和精密的燃油喷射、雾化,以及点火控制系统设计,更重要的是依据国内的燃油品质条件,马自达对原本14:1的压缩比适当降压到13:1,这使其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发动机的稳定性。

很显然丰田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实际上,本田汽车1.5T发动机技术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凯美瑞、亚洲龙、荣放等机油增多问题激增,“品质丰田”沉默对待

车质网问题车型排名

机油增多问题固然是缸内直喷发动机很难克服的通病——缸内直喷发动机做功过程中,因喷油嘴设置于燃烧室,其在冷机状态下尤其冬季气温低冷启动条件下,未完全燃烧的雾化汽油会凝结附着在气缸壁,从而形成“湿壁”现象,在活塞往复运动中将少量汽油带入到曲轴箱内,最终导致发动机机油增多。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丰田汽车没有向公众透露其机油增多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的技术原因,更没有向公众致歉,而将问题归因于装车油加注量过高——极近于上限,没有预留机油增多余量,这是丰田执拗的工程师背负的代价。

但试驾时间不认为这是一个合理解释,也不认为《中国汽车质量网》所描述的“丰田的工程师在研发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一问题,有预见性地将曲轴箱强制通风(PCV)位置设在了距油液面130mm的位置。就算曲轴箱内增加了1L的溶解燃油,液态混合机油也不会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大量回流燃烧室,从而影响燃烧甚至是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是一种合理解释,在车质网眼中,丰田汽车的机油增多与本田汽车有本质不同,不会导致发动机报警而召回。

凯美瑞、亚洲龙、荣放等机油增多问题激增,“品质丰田”沉默对待

车质网问题车型排名

无论机油增多问题是否导致发动机报警,都是工艺设计缺陷引发的质量问题,而不报警更有可能让车主疏于问题的存在最终在车辆超过质保期后承担不可预料的高额维护成本,这种结果比本田汽车更难以令人接受。

关于机油乳化,也同样属于质量问题。

通常,汽油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与水蒸气会在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但丰田的高压缩比发动机由于汽油燃烧不完全,会形成水油混合蒸汽进入曲轴箱,除了一部分通过曲轴箱强制通风(PCV)排出,一部分会凝结在机油表面形成乳化物。理论上,轻微机油乳化现象不会对发动机造成损伤,严重现象则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故障并最终影响其寿命。但问题是,目前国内对机油增多、乳化或烧机油问题并没有严格界定,我们对问题的严重性判断缺乏法律支撑。

或许,丰田汽车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已经着手尝试解决了,现在,它旗下的凯美瑞、亚洲龙、荣放、雷克萨斯ES等车型,已经对2.0L、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压缩比从14:1调低到13:1,

但能否取得实质性改善,我们仍需观察。

不过,无论结果如何,丰田汽车应该像其对待北美问题车型那样选择召回,应该像本田汽车那样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依然选择召回,更应该向中国区消费者给予问题说明、通报,甚或说一声抱歉。

当然,试驾时间也建议丰田汽车认真向马自达汽车学习,学习其深入钻研的工匠精神,不要像本田汽车那样急于求成,也不要像大众汽车那样唯利是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