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然而,近年来,我们看到了一些国人把规则意识抛到了脑后,不守规矩、我行我素的现象时有发生。从“中国式过马路”到飞机上危害公共安全的举动,从找关系、走后门到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为,不仅造成了违法违规的不良后果,还影响了国家整体形象。有的外国人说,中国人缺乏规则意识,不喜欢“按套路出牌”。类似的批评声、质疑声应该引起国人的集体反思。


【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增强全民的规则意识十分关键、任重道远。如果规则意识强,就会把学法、守法、尊法、护法作为一种习惯;如果规则意识弱,就会导致言行出格甚至违法犯罪。为此,至少可以在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等方面多做工作,让群众时刻牢记“规则”二字。


【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加强教育,增强“不想违规”的思想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把“不想违规”真正内化于心,遵守规矩才能外化于行。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借助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用润物无声、育人无形的方式,逐渐破除很多国人“重关系、轻规则”和“重人情、轻法治”的思维定势。群众自我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比如开展“遵规守纪大家讲”、“文明新风百日谈”等活动,让普通群众“现身说法”,通过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增强教育感染力,也可以避免空洞式、单纯式的说教。


【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严格执法,营造“不敢违规”的良好氛围。依法治国要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花园城市”,就是因为用严厉的、苛刻的、不近人情的执法来处罚随地吐痰等社会陋习,让公民不敢轻易违规。人皆有惰性,通过严格执法来大幅度增加违法者的成本,用深刻的教训为群众提供反面教材。政府相关执法部门要坚持“一碗水端平”,防止选择性执法、柔性执法、“钓鱼”执法等问题,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各种违规问题,让违规者依法受到制裁,让社会公众做到举一反三、闻者足戒,不敢越雷池一步。


【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强化约束,提供“不能违规”的制度保障。坏的制度让人有漏洞可钻,好的制度让人三思后行。比如,可以尝试建立违规行为的预防制度,把各种违规苗头第一时间消除在萌芽状态。有的地方在高速公路上设置“罚睡点”,让开车几小时的司机强行休息,就是一种对违规疲劳驾车行为有效的预防。还可以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制度,通过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用“无数的眼睛”紧盯“疑似”违规者,让想违规、敢违规的人及时认清形势、迫于压力,果断收敛收手。


【申论范文】强化规则,迈向文明


同时,还应该指出,政府自身也要依法行政,带头讲规则、守纪律,给广大群众做好表率。只有政府增强了规则意识,社会才能有序运转,老百姓才会按照规则处事办事。

当前,需要通过抓教育、严执法、强制度,涵养公共文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规则意识,激发规则破坏者的文明耻感,常思守规之益、常念违规之害,培育守规则的现代公民和现代政府,真正迈向文明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