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停地有人在买卖保险,保险真的能给百姓带来安全感吗?


我国保险市场是从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至今已经成为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尤其近年来市场保费收入不断上升,做保险群体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慢慢的接受保险了,毕竟目前国人保险意识开始增强,更多人买保险真的是买来保障,认为可以带给自己安全感。

为什么有人对保险反感?

很多人谈到保险就变脸,主要在于部分保险工作者把整个行业搞成了传销的性质,让部分群体对保险是避而远之,更有的人为了让亲戚朋友投保,都是不厌其烦的电话骚扰和忽悠保险功能,导致投保后最后却难以得到赔偿,让人认为保险就是坑人的。

早期保险基本是拉熟人模式,拿着高额的回报,业务员做单子只为了追求业绩,最后赔偿成了这种不赔偿,那种不赔偿的结果,让人们对保险非常失望。更有销售人员在对保险知识一本正经下闹出了很多的理赔纠纷,最后让不信任保险的人越来越多。

保险能给人安全吗?

保险的本质是你受到伤害就能得到更多的钱保你有安全,当然是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安全感,连马云都说过,保险的使命就是给人以安全,全民炒股不正常,应该人人买保险,说明保险现在逐渐的深入人心,很多人对保险的信任度开始增加。

其实人生本身是充满不确定性和各种意外的,有保险多一分放心,但是如何买保险,避免难以理赔也是很关键的,切莫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碍于面子买了不需要的保险,反而作用不大。

因此,有人为了赚钱,不停的推销保险,但是这些保险到底适合不适合老百姓要认真的了解,虽然保险可以带来安全感,但是保险一旦误买,不能理赔,反而是带来纠纷问题。


金美圆的财经笔记


这个商业保险就是变相传销。他里面的业务员基本找亲人,朋友之类的,友保险。我交的保险大大小小有六种,时间交最长的二十多年,短的六七年。我还交的有建康保,我老婆前三年在北京医院,广东中山医院,最后在湖南省肿流医院动两次手续,、最后找保险公司报,他说报不了,要是得了癌病才有报销。我非常气愤。最后我把所有保险给退了。退地时候他又说:退不了全款,我气愤地说:哪怕是一分钱你都给我退。最后:他们七算”八算我又少退一万八千元。最后我呼吁朋友们,最好不要相行哪些所谓的保险公司。专门骗老百性的血汗钱。


三和家私城彭家厂


商业保险只是补充了社保。很多人不喜欢保险,或者说是骗人的,只是你遇到的不专业的代理人而已,保险非常复杂,它要结合每个人的特点去做规划,不像其他产品那么简单!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重疾险,这里有一个故事,以前有个医生给他的一个病人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医生说只要在家好好休息两个月就没事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那个病人又来了,而且病情恶化很严重,医生很惊讶,可是病人说我没法休息,我要挣钱养孩子,要挣钱还之前借钱治病的钱,医生很心痛,所以才有了后来的重疾险!

有了上面的故事,应该就会明白为什么要有商业险了。因为社保的报销有一定的比例,而且也有起付线跟封顶线,如果是小病,自己还能承担,如果是大病,一般家庭是承受不了的。现在的环境,吃的喝的用的,重疾发病率非常高,而且年轻化严重。如果发生重疾,后果可想而知,现在的人大多数都有车贷房贷,这些负债怎么解决?靠谁解决?靠孩子?还是靠父母?

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大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医疗费用非常昂贵。是社保解决不了的,这一块必须要用商业保险去解决,或者就是放弃治疗,或者人财两空。商业保险有大病提前给付,治疗住院这些还能报销,还能有一部分钱作为后期康复费用等等。如果是科技原因,使我们放弃治疗,那么无怨无悔。如果是因为经济原因使我们不得不放弃最亲的人,那将是遗憾终身的事情。

因此给自己一分重疾险很有必要。同样是保终身,而且将来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发生重疾(不是危言耸听,也不要避讳,我们不喜欢谈病,我们不谈它,不代表它不会来),还是趁早给自己一个规划,因为越早买越便宜,还有就是一单中间住个院或者啥的,将可能导致终身买不了保险,这个很头疼!


古楼残卷


农民工讲真话:这个问题中包括着买卖保险、能否带来安全感、还隐含着保险该不该买,我来谈谈拙见。


一、买保险,买的是一份保障。马云说:保险是后路,在春风得意时布好局,才能四面楚歌时有条路。有钱时,钱不值钱。没钱时,人不值钱。而卖保险,则是一份宣传保险的工作。买的刚好需要,卖的刚好专业,所以不停的有人在买卖保险。

二、重点指出一下,保险不只是能给百姓带来安全感,保险能做到:不出事时锦上添花,出了事雪中送炭。没买保险没出事,那是万幸;没买保险出了事,就是悲剧;买了保险没出事,那是幸福;买了保险出了事,就是庆幸。马云还说:生了病的人想买保险,不是ta认可保险了,而是花自己的钱心疼了。为什么呢?十年努力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

先普及一下“概率”这个词,概率是度量偶然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有一个数值值得每一个人深思,就是:人一生中患疾病的概率是72.18%。患重疾不可怕,现在的医疗设备高档,药物齐全,可怕的是没钱。有一个问题:假如未来有一天一个人需要30万医疗费,有以下三种方式准备这笔钱,你会选哪一种?1、一次性在银行存够30万现金,以备不时之需;2、每年存入银行1.5万,必须坚持存20年;3、每年强制储蓄1万元,需要坚持20年,但可以在需要时拥有至少30万医疗费。想必聪明的你早已心中自有答案。能选择1的毕尽是少数,因为社会二八分化定律早已言明;如果选择2,你20年后才能生病;选择3,这是个杠杆原理,用小的资金去撬动30万胜至更多的医疗费用,也就是说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自然,不排除保险行业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业务员能力、水平、修为问题,还有客户自身的问题……倒至很多人误解保险、抨击保险、排斥保险,但我想说的是:社保是国家政策,每个人都得参与。商业保险也得到多数人的认可,走进千家万户。

我是说真话的农民工,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别忘了点个赞再走,谢谢!


勿狎昵


我的观点是:保险确实是能给老百姓带来安全感的。

寿险的发展在中国市场上也有二三十年了,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确实听到了很多有关保险的负面消息。“保险就是两不赔,这不赔,那不赔”,“保险都是骗人的”……

但是这么多负面消息,并没有阻碍保险的发展,这几年保险行业的发展更是迅速,不信我们看一下截止2019年上半年的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总收入吧(见图一和图二,数据来源银保监会),从图一可以看出2019年半年的总资产比2018年全年的高,从图二也可以看出,保费收入每年都在上涨。可见保险还是被认可的。



如果保险真的不是一个好产品,老百姓还会选择吗?相信老早就避而远之了吧。

那保险是怎么让大家有安全感的呢?

1.购买医疗险:让我们病有所医

2.购买意外险:让我们残有所仗。

3.购买寿险:不管我们在与不在都能肩负家庭责任。

4.购买重疾险:补偿我们的收入损失,继而可以更安心的养病。

回答完毕,以上是我的见解,希望能有所帮助


保姐爱生活


保险

一,社保,社会保险。

二,医保,新农合,医疗保险。

三,车强险,车全险(商业险)。

四,玉米保险。

五,房屋险。

六,团体意外险。

七,学平险。

八,寿险。

其实,保险已走入千家万户,就是寿险这块,由于寿险业务员或者不专业,或者故意误导,或者对售后理赔不负责,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而且,寿险的业务员组织发展模式(团队模式)和传销模式相似,所以,很多人对其不信任,特别是有的业务员很缠人,招人烦!其实,保险不是骗人的,就是做烂了


江舟晓月


我们常说的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其实关键就在于对金钱的态度,前者习惯于用来消费,后者则用于长远的目标。

李嘉诚曾说: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的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我自己和亲人买了充足的保险。

比尔盖茨曾坦言: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有哪一种方法比购买人寿保险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医疗财务问题!把所有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这是二十一世纪家庭投资理财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送给自己和家人最切实际的礼物。

马云曾说:有钱的时候,钱就是数字,可是没钱的时候,人一文不值,只有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布好后路,才能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有条出路,而保险就是在危机四伏时帮你的出路。现在保民是3.3亿,未来是13亿,人人有保险,保险就是让人感到安全,让社会感到安定!

这些话体现的是一名成功企业家对风险的深刻认识:今天也许你是千万富翁,但是企业经营的“风险”也许会使你一夜之间沦为穷人。可以说,富有的人不缺钱,缺的是对财富的保障与安排。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何保障财富才是重中之重。

全球富人都积极买保险

保险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西北角1号


保险分很多种,大体分为医疗险、意外险、重疾险、寿险等。为什么好多人一听到保险都觉得是骗人的呢?主要是因为现在保险公司太多,而且保险的销售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一些不正规的保险公司还经常被爆出拒赔的新闻,才导致人们对保险公司不信任。个人认为保险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但是买保险其实有很多门道,首先买保险要根据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而定,和每个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也有很大关系。例如:对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的人来说适合买一些意外险,因为工作性质导致坐火车和飞机的频率很高,所以发生意外的概率也相对其他人要高。对于家庭的收入支柱应该配置保额要高一些,因为如果家庭支柱出现意外会导致家庭收入来源没有保障,所以买保险的原则建议先大人后小孩。但是对于一些医疗险和重疾险来说是年龄越大保费会越高,而且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要求也很严格,所以本人建议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尽早给自己和家人买一些保险。


科乐财富管家


这是好事啊! 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1)经过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中国GDP世界第一)和家庭(三亿中国中产家庭)是越来越富有了;2)中国人的保险观念和中国人的购买力比以前好了;3)保险不能规避风险,但能转移财务风险;保险不能保障安全,但保险确实可以给投保的家庭带来安全感!

  1. 生物科技和基因科技的进步,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明显提高;另外人口的老龄化也越来越突出;如果65岁退休,活到85岁是正常,到90岁或100岁以后也不要见怪不怪。以30年的养老生活来算,如果每对老年夫妻的月平均开支是5000元,一年就是60000元,30年就是180万元。这是一笔不小的钱,而且不是一次性给的,是分30年给,养老保险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养老险给老年夫妇带来生活无忧,老有所养的安全感。

  2. 1978年,大学生是知识分子,而现在大学生已经到处可见,2017年有780万大学生毕业,2018年有820万人大学毕业,比去年增加了40万大学生。80年代大学生毕业包分配工作,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马上面临失业风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父母,越来越重视教育了,越来越看重教育带来的竞争优势,每个家庭都在为自家的孩子规划教育金,而商业保险中的年金险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满足了教育金“每学期都要,持续性,不能中断等特点”。教育险给父母给考上大学的孩子带来上学的安全感,避免了孩子考上大学父母拿不出学费而让父母丢脸,身边亲戚和同事们会怎么看呢?。

  3. 现代家庭,不任是一家三口还是一家五口,都是学习上班做生意,都要经常在外面奔波和打拼,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还可能碰到一些疾病,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和医院打交道:门诊,手术,住院,康复等钱的问题,这些多的50万或100万现金不等;而现在很少有人会把这么多的现金放在手上,一般放在生意上或投资上,而这些资产不容易变现。这时保险就能比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只要发生了保险合同上的意外或重疾,保险公司就会理赔以应急救命。这类保障型保险给家庭带来生命的安全感和生活的安全感,如果发生不幸的事却没有投保,那就更加不幸了,你觉得呢?。

  4. 对于富裕家庭来说,除了这些风险还有资产隔离,避税避债,财富传承等需求,而理财型保险可以是这些需求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能给富裕家庭的资产保值增值避税传承的安全感

除了以上内容,保险还有不少功能:例如创造现金流和遗产分配等。提前规划和善于利用是能够解决很多家庭财务问题的,能够带给家庭经济上的安全感。

或许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你在下面留言或评论。


白话家庭理财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

1随着社会进步,基础的福利制度和商业的保障就会发展起来,这恰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大家的保障意识提升,我们也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会救助和保障机制,并且有商业化的保障体系作为补充升级。最近是保险行业开门红销售各类理财储蓄保险的时间点,其中主要是用于储备现金流的年金保险。

2 首先大家对与宣传广告保持理性,对于鼓吹理财保险存10万,赚百万,存百万赚千万的宣传套路保持警惕,不过是数字游戏。保险公司不是慈善机构,而是商业机构。保险不是什么爱与责任这些虚的宣传,而是从财务角度出发,保障性保险,注重的是杠杆性,低保费启动高保额,转移我们的疾病和意外带来的巨额开支风险,定期寿险转移死亡风险带来的财务损失。把这部分风险交给保险公司承担,而不是在保险公司存钱理财,注重的是消费型杠杆作用,而不是储蓄作用,基础保障解决了 ,有长期不用的闲余资金才靠谱规划家庭的未来现金流配置安全性高,但收益低的年金储蓄保险,而对于富人家庭有需要财富传承的可以配置终身寿险加上信托的组合,来解决财富传承问题

综上:保险的安全感不是什么爱与责任,而是从家庭财务出发,把保险作为一个财务风险的管理工具,为我们转移不确定财务风险,而并不是在保险公司存钱理财,脱离保险信保,不信资的初衷。要对市场上把储蓄保险包装成高收益理财的忽悠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