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胺碘酮是目前臨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由於臨床效果好,胺碘酮一直在抗心律失常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副作用較多,且某些不良反應可能十分嚴重,使得早期識別十分重要。因此使用胺碘酮的患者必須仔細監測,確保用藥安全。


胺碘酮半衰期較長(25-100日),臨床應用劑型有口服片劑、膠囊及注射劑。

口服胺碘酮的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口服胺碘酮的不良反應包括肺毒性、甲狀腺功能障礙、心臟毒性、肝毒性、眼部改變、皮膚反應等。

肺毒性

肺毒性是胺碘酮最嚴重的不良反應之一。間質性肺炎是胺碘酮誘發肺疾病的最常見表現形式。所有暴露於胺碘酮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氣腔內存在眾多泡沫狀巨噬細胞(見下圖)。這些細胞中充滿了胺碘酮-磷脂複合物。有50%-75%的患者會出現乾咳和/或氣喘。間質性肺炎通常發生在開始治療兩個月後或更長時間後,尤其是使用胺碘酮的劑量超過日劑量超過400mg的患者。目前,胺碘酮肺毒性的發生率並不是很確切,據估計,根據胺碘酮的劑量不同,其發生率為1%-5%。使用的胺碘酮劑量較高時,肺毒性的發生率也更高,尤其是長期使用超過每日500mg的劑量時。胺碘酮間質性肺炎的的預後通常良好,治療措施主要包括停用胺碘酮,以及對大多數患者開始進行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治療(潑尼松40-60mg/日,在取得明顯的臨床效果後,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可在2-6個月內緩慢逐漸減量至停藥)。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甲狀腺功能障礙

甲狀腺功能障礙(既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也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是胺碘酮治療的常見併發症。雖然使用較高劑量的初始報告發現高達20%的患者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甲狀腺功能減退,但劑量較低時的風險也較低(3%-4%)。胺碘酮誘導引起的甲減不需要停用胺碘酮,在典型患者中推薦使用左甲狀腺素治療,但對於亞臨床甲減患者不宜使用,特別是老年人群。


心臟毒性

胺碘酮可以阻斷鉀通道,因此,其可引起的復極延長和QT間期延長。然而,胺碘酮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發生率非常低,其中尖端扭轉室速的發生率低於1%,更常見於女性,並且更可能存在其他致QT延長因素(如低鉀血癥、低鎂血癥和某些抗心律失常藥物如,奎尼丁和普魯卡因胺)的患者中更易發生。


肝毒性

開始使用胺碘酮後,約25%的患者會迅速出現血清氨基轉移酶濃度一過性升高。患者通常無症狀,但血清氨基轉移酶水平升高至2倍以上時應停藥。不足3%的患者發生症狀性肝炎;潛在的併發症包括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因此推薦在用藥前檢測肝功能,此後每6個月檢測一次。


眼部改變

接受長期胺碘酮治療的患者大多都會出現角膜微沉著,某些患者還會發生晶狀體混濁。角膜微沉著不會降低視力。但少數患者會出現眼部症狀,包括虹視(光源周圍有彩色光環,特別是在夜間)、畏光和視物模糊。鑑於視力很少受累,存在微沉著並不是繼續胺碘酮治療的禁忌證。微沉著的形成呈劑量依賴性,可在停用胺碘酮後的7個月內逆轉。


皮膚反應

長期使用胺碘酮治療時常見皮膚反應,包括光敏性(可以通過避免日照和使用防曬品治療)和皮膚出現青石灰變色(所謂的“藍人綜合徵”,通常在面部最為明顯)。在長期使用胺碘酮治療的患者中,1%-3%會發生皮膚青石灰變色,皮膚變色沒有特異性的治療,但建議受累患者避免日曬。停止胺碘酮治療後,完全消褪可能需要1年或更長時間。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靜脈胺碘酮的副作用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靜脈胺碘酮主要用於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短期治療。靜脈與口服胺碘酮的電生理學和藥理學都不相同。口服胺碘酮引起的許多不良反應都是由長期治療中的藥物組織蓄積導致,而短期使用靜脈胺碘酮不會引起這些反應。


低血壓

使用靜脈製劑的一個主要問題是低血壓,發生率高達26%。目前認為病因是碘胺酮製劑中的溶劑(聚山梨醇酯80)有關。可以採用緩慢靜脈注射預防低血壓。


靜脈炎

在胺碘酮濃度超過2mg/mL的情況下易發生局部靜脈炎,可以通過使用大靜脈或中心靜脈可預防靜脈炎。


綜上所述,胺碘酮是治療心律失常非常重要的一個有效藥物,副作用比較多,需要做好肝功能、甲功、心電圖等監測,確保安全應用。



抗心律失常藥胺碘酮副作用較多,臨床應用需要監測哪些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