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隔代育儿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你赞同吗?

拆那小哥哥


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家庭都面临父母忙于工作,老人带娃的情况。我自己也是这样。

其实不管是隔代带娃还是自己带娃,对家庭教育质量影响最大的不是家庭成员的年龄,而是教育理念和生活习惯

客观的说,隔代教育因为不同年龄所处的成长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差异确实会产生生活习惯和教育理念的差异。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并不是绝对现象。

确实也有隔代教育理念非常科学先进,而年轻父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情况。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留守型隔代教育

父母离家在外工作,极少回来,孩子生活教育完全交给上一代

父母出门工作是为了孩子和家庭越来越好,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的身份是缺失的。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完全取决于隔代育儿的状况。

由于上一代年纪大精力有限文化水平的差异,既要照顾好自己又要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已经很不容易,再加上教育的重担已经很难两全。

更不用说辅导作业做手工参加亲子活动了。这样的隔代育儿可以说是负面影响最大的。

2.父母忙碌隔代代劳

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父母工作繁忙,早出晚归,周末也是加班加点。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重任依然落在上一代身上。

父母会参与孩子人生中重大事件和重要时刻,但是对育儿的细节无暇顾及。上一代承担着家庭教育的大部分重任,对孩子的影响较大。

这种情况需要父母把握好大方向大原则,让隔代育儿产生正向影响。

3.父母教育为主隔代教育为辅

工作时隔代育儿,下班后父母育儿。这种情况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较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较大

隔代的影响只取决于两代人的育儿理念分歧。且学龄儿童比学龄前儿童受隔代的影响更小。

这种情况需要妥善解决父母教育理念和隔代教育理念生活习惯分歧的问题

总结一下:隔代育儿对家庭教育质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隔代所承担的教育比重以及隔代的育儿理念是否科学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不能完全依靠老人。另外,父母也要学习和完善自己,具备科学的育儿理念。隔代教育同样能发挥出优势。


葡小萄妈妈


隔代育儿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对于这个观点我很赞同。

我们作为年轻的父母,经常会对隔代育儿抱有偏见,认为隔代育儿一定是会从负面来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这是因为我们看到很多的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或者老人照顾孩子的老思想所产生的误解。

对于隔代育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

一:隔代育儿的负面影响

  1. 都说“隔代亲”,这句话没有错,我也亲身感受过,因为每次我带孩子回老家的时候,只要我对孩子说话稍微重一些,家里的老人都会开始训我:“你别对孩子那么凶,他还小呢。”好像我不是亲妈似得,好像我平时总虐待孩子似得。

  2. 老人总是偏爱孩子,只要是孩子的要求,都会满足。平时做饭都做孩子爱吃的东西,去超市,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甚至连吃饭都会喂孩子,导致孩子的生活不能自理。

这就是老人对孩子的溺爱。

3.老人带孩子,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受欺负,受委屈,于是便经常把孩子放在家里,让 孩子自己玩,这样就阻碍了孩子和小朋友之间的交流,阻碍了孩子对外面世界的认知 兴趣,容易造成孩子的“自然缺失症”,让孩子变得内向、自卑。

老人对孩子的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依赖心理,阻碍了孩子的行为发展。

二、隔代育儿的正面影响:

老人带孩子有着丰富的经验,更为细心和耐心。

老人带孩子,一方面可以缓解父母的生活压力,让父母能够安心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照顾。

还有一些有文化老人甚至可以肩负起孩子的教育学习任务。

记得在公交车上看到过一个老人带着孙女,老人一路上都在给孩子讲解古诗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讲的是两只黄鹂鸟在青青的柳树上鸣叫,一队白鹭整齐的飞向了蓝天。、、、、、、”孩子认真地听着,不时的向老人提问,老人都耐心地回答。

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何协调好隔代育儿对孩子的影响,尽可能的让正面影响占主导作用呢?

那就要和老人做好提前的沟通,因为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应该以妈妈或者爸爸作为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责任人,老人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因为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长也要在孩子的心里建立自己的权威。所以家庭教育要先明确责任。

其次是统一话语权,不能爸爸妈妈在教训孩子,而老人却护着孩子,这样的话,孩子就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了,甚至觉得有老人护着,可以不听父母的话。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家长要统一战线,统一话语权。

再次,对老人的付出表示肯定。因为老人辛苦的带孩子,这是事实,那么作为父母要看到老人的付出,这样会让老人的心里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同时也利于父母和老人进行孩子教育的沟通。


小风车妈咪


隔代教育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家庭教育质量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非常确切的答案。现实中既有隔代教育把孩子教育的非常优秀的家庭,但更多的是隔代教育结果不尽如人意。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造成这种巨大的反差的呢?

家庭教育的质量不取决于隔代教育或父母亲力亲为。

家庭教育的结果和质量,不取决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实施,还是父母自己来实施,而是取决于实施者的家庭教育水平。而中国的现实是,多数上一辈的老人文化层次和受教育水平比新一代的父母要低很多,这就导致了多数家庭隔代教育结果的不尽如人意。而那一些长辈受教育层次比较高,家庭教育知识比较丰富的,恰恰就可以培养出比父母自己亲力亲为更优秀的孩子。



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要放在提升全民的家庭教育水平上。

中国人口众多,社会比较复杂,很多的孩子没法跟在父母身边成长,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国家一方面尽量解决,让孩子跟着父母就近上学,另一方面也要大力的开展全民家庭教育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上,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国的整体家庭教育水平。

所以,隔代教育并不是影响中国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而家庭教育实施者家庭教育知识匮乏,才是造成中国家庭教育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核心因素。


学习力教育视点观察


我有个嫂子,先是给儿子带孩子,幼儿园只上了最后半年,直接上一年级,现在小孩已工作,而且是国家重点大学毕的业。我嫂子孙女上小学了,又哄外孙子,也上了重点大学,并留学国外,我觉得孩子无论谁带,只要方法正确就好。


马208874096


太深有感触了,隔代教育真的是代沟太大了。就拿我妈来说,不让她带孙子,她生气,让她带,又带不好,搞的我孩子到现在都特别自卑,小心眼。见人都不敢说话,后悔死了,现在连婆媳关系都不好了


小呆人的农村生活


其实这个议题一直都是比较偏颇的,为什么不能隔代育儿呢,很多时候是受到网络上各种洗脑导致的。我的父亲带她的孙女,一直都是很公平很公正的,该宠的时候很宠该教育的时候也会立马教育,我的女儿现在也彬彬有礼的并没有什么影响啊,主要是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是否是那种会惯着孩子的人,主要是针对人的性情决定的。


一个能吃的都没有


1、隔代养育的问题是很多妈妈纠结过的点,从心理学上说确实任何人无法替代母亲的角色,长期母婴分离会对孩子心理发育造成一定缺失,儿童心理学中有详细讲解,推荐李雪或孙瑞雪《爱与自由》同名书,都写得很好,是亲密育儿派妈妈们的启蒙书,喜马拉雅上也有音频。

2、从教育理念上来说,大多数老人的教育方式太过传统,学习能力也不及年轻人,日益开放及国际化的经济环境,父母辈毕竟会相对落后些,不容易给孩子开放化的环境;

3、如果可以选择,建议度过0-3岁敏感期再与孩子分开,太多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个阶段是孩子性格底色塑造期,特别需要父母的引导和陪伴;

4、如果父母本身纠结焦虑且没有精力财力,交给性情温和的老人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毕竟再亲的血缘关系也抵不过一颗投入且温暖的心,爱,是孩子的养料,你没有,就找一个可以给的人。



辣妈练成记


赞同!

我从了解亲密育儿法、李玫瑾教授观点、孩子智力能力养成、长辈能否教育好孩子四个方面,分享自己的认识。

01 了解「亲密育儿法」

「亲密育儿法」由美国医学博士威廉·希尔斯提出,指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以此亲密关系为基础,幼儿更容易接纳父母在知识教育、性格养成等方面的培养教育。

但是在本书的全部内容里我们最为强调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我们把这种养育方式称为“亲密育儿法”。 养育孩子的关键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美]威廉·西尔斯等.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M]. 南海出版公司

亲密育儿法把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比作建造金字塔(金字塔越稳固,亲子关系越好),金字塔底部宽大,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需要通过养育和陪伴培养稳固的亲子关系),金字塔越往上层,父母要用的精力和材料就越少。

试想一个孩子,在幼年时,当他有需求而哭泣时,父母会立马解决;饿了就会在妈妈的臂弯里吮吸乳汁;需要陪伴、玩耍时,父母与他一起游戏、阅读、推他出门散步;晚上在父母的陪伴下入睡……这将是一种幸福的经历,因为这种幸福感,孩子会对父母特别是母亲有种无条件的亲密与信任,会对母亲的教育、管教无条件地服从。

来看一个高度凝练的辩证法

与孩子关系密切的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们能够知道对孩子作出什么样的期望是合适的,并且会明白如何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期望。另一方面,与父母关系密切的孩子知道父母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品行,并且为了让父母高兴,他们会尽力按父母所期望的去做。 这样,父母与孩子一起共同形成了对他们来说行之有效的养育方式。—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02 李玫瑾教授的观点

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李玫瑾教授的授课视频节选很火,我摘录了其《幽微的人性》中的一段话,可以说是,与「亲密育儿法」有理论相通之处。

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恋时期的陪伴时间有多少。 摘自:李玫瑾《幽微的人性》

03 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科学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出生后3-5年中的经历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充分满足孩子在身体、情感、智力以及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将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植就良好的根基。 摘自:[美]威廉·西尔斯等.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研究表明,如果把成人的智商看做100%,那么4岁以前,孩子已经获得了40%的智力。通过早期教育,孩子可以迅速掌握语言表达、交流沟通、中英文词汇、运动等能力,甚至在这个时期,孩子的性格也慢慢形成与完善。

04 知识爆炸的时代,长辈的知识能否适应教育孩子的需要?

我们知道,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最快、科技进步最快的一个世纪。尤其是21世纪,互联网飞速发展,2G、3G、4G、5G相继出现,人类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关于早教,我特别赞同一个观点:

早教课教的是家长——让家长学会如何高效地陪孩子玩,在玩耍中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行为。 不用心陪伴孩子的家长,花再多钱上早教课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

我们都知道,学校里没有育儿课、社会上也很少听说成人育儿培训,或者说考了育儿证才能要孩子。那么,很大的可能是,年轻的父母都是两眼一抹黑,无证上岗。

但好在,年轻人学习能力强!通过网络媒介,年轻的爸爸妈妈可以很快地通过公众号、知乎、育儿书籍等速成,再结合实践,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体系。

如果孩子主要不是由年轻的母亲带,那么两种可能,一是由自己的父母或爱人的父母带,二是由保姆带。

现在的80后、90后,父母都是60后、70后,他们出生、长大在一个物质匮乏的时代,他们的观念里可能还隐约留存着一些传统的思想,甚至是育儿方面的误区。也很少有爷爷奶奶能熟练运用手机app获得知识,更不要说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交流育儿经验。

更重要的是,如果长辈有这样的思想:带孩子还不简单,你们不都是我带大的嘛,难吗?那就糟糕了,我们的父母,把他们20世纪的观念用来养育21世纪的孩子了!他们也没有主动学习新知识的意识!

可能在20世纪,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辈带大的,甚至有大的带小的这种情况。那只是把孩子养活,而没有重视孩子成长中需要伴随进行的教育。

总结一下:

1.根据亲密育儿理论,父母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让孩子信任父母,作为后期父母进行教育引导的感情基础;

2.李玫瑾教授理论,如果父母因工作原因没办法陪伴孩子,那么可以推迟要孩子的时间,或者放弃一定的经济收入,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材,最重要的是亲子关系;

3.我们的父母辈人,他们可能没有早教的意识、没有先进和教育理念,但如果上班族的爸爸妈妈晚上周末能陪伴孩子,也是个折中的办法。


宣妈育儿


我赞同这个观点,孩子做错事情,我家嫂子在批评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哭了,婆婆见了立马把孙子抱在怀里安慰,每次都这样,孩子的坏毛病一直都改不过来。这件事一直都在我心里留下很大的阴影,所以不管日子再苦再难,我都坚持自己带孩子,正面管教,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拥有健康的价值观。


雨妈育娃


不赞同,我姐和姐丈,沒念多少学,儿子也不怎么听话,孙女孙子生下就丟给我姐和姐夫带,那我两个侄孙女孙子全考上大学,天天就是我姐送两小孙上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