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領銜千億元資金南下 難改港股至暗時刻

油價暴跌、海外疫情加劇等多重利空因素疊加下,港股市場也遭遇“至暗時刻”。

3月23日,資本市場再度上演“黑色星期一”,香港恆生指數當日跌逾千點,跌幅達4.86%,收盤報21696.13點。3月份以來,恆生指數跌幅擴大至16.97%。

然而,就在各類資產價格縮水、流動性恐慌蔓延的情況下,港股市場卻逆市獲得了大規模淨買入。

3月23日,恆生指數大跌4.86%,但當日南向資金依然現95.1億港元淨流入。自此,今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已達2103.0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1929億元。

“目前中國的疫情得到較好控制,此前從港股流出的海外資金後續有望持續迴流。外加AH溢價增大,同時,港股整體股息率較高,很多股價下跌至淨資產以下,已展現‘債券’屬性,配置價值明顯提升。”對於近期南向資金持續淨流入的原因,3月23日老虎證券投研團隊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從近一個月淨買入個股TOP 10名單來看,銀行股和科技股成為香餑餑。最新數據顯示,建設銀行(0939.HK)、騰訊控股(0700.HK)和工商銀行(1398.HK)位居前三名,淨買入額均超百億港元。另據時代週報記者統計,僅3月以來,南向資金淨買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1288.HK)的金額已超300億元人民幣。

其中,險資軍團成為銀行H股的抄底先鋒。

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國壽集團3月12日增持4000萬股農業銀行(1288.HK)H股,持股比例由6.91%升至7.04%,耗資約1.24億港元。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壽系四度增持農業銀行H股。

“今年開始,包括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等頭部險資頻頻對港股舉牌,內地險資不斷進入港股市場成為了南向資金的重要主力。” 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3月21日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指出。

就險資青睞抄底銀行H股背後的投資邏輯,陳靂認為,目前恆生H股金融業市盈率僅為5.66,而其中的國有銀行H股更是具備低估值、高股息的特點,符合險資對穩健資產的配置訴求。

不僅於此,險資還迎來政策利好。3月22日,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下一步,對償付能力充足率比較高、資產匹配狀況比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權益投資30%上限的基礎上,還可以適度提高投資比重。

目前,保險公司已成為資本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餘額達18.8萬億元,其中,投資股票和基金規模達2萬億元。

千億南向資金抄底港股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北京時間下午收盤,本月美股三大指數已現近20%及以上跌幅。

歐洲方面,德國DAX、法國CAC40指數也分別大跌24.91%和23.75%。

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本月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已超1200億港元,佔到今年以來整體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的58%,顯示港股市場日益受資金追捧。對比來看,3月同期北向資金卻遭遇淨流出近780億元人民幣。

“全球資本市場震盪暴跌期間,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黃金都慘遭拋售,但港股市場卻被大量淨買入,背後的投資機會確實不容忽視。”3月21日,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研究員對記者感嘆。

誰會是南向抄底的主力?3月21日,陳靂告訴記者,近期南向進入港股的資金中,很大一部分屬於險資,這一點從數據上其實有跡可循。

“2019年險資就頻頻發生舉牌上市公司股票事件,舉牌主體集中於中國人壽、平安人壽、中國太保等大型保險公司,其中就有不小規模的險資進軍港股。而今年開始,包括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等繼續進行舉牌,內地險資不斷進入港股市場,對比近期淨買入標的排名前列的個股來看,也與險資偏好的股票資產一致。”陳靂指出。

3月22日,諾德基金經理應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根據我們觀察,近期南向資金中大概率存在部分險資,3月6日至今的10個交易日,恆生指數跌幅超18%,但是南向資金呈現大跌大買的特性,這也與險資逆向投資邏輯相一致。

正如上述專業人士所講,具體數據上看,今年以來,頭部險資已對多隻港股舉牌,除上述農業銀行H股外,還有贛鋒鋰業(1772.HK)、錦江資本(2006.HK)和中廣核電力(1816.HK)。

就在一週前,泰康資產也在發表的最新市場觀點中明確表示:“儘管目前市場瀰漫恐慌氣氛,但評估海外股市下跌對已經先行反應的港股衝擊可能有限,港股目前處於磨底階段,短期受海外市場影響波動難免,對中長期投資者而言,目前為尋找買進時機,而非恐慌賣出。”

3月23日,平安資管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近期疫情在海外快速擴散,導致全球風險偏好迅速降低,港股受到較大沖擊,但前期或有受情緒和流動性影響導致的超賣情況,後續有超跌反彈可能。長期來看,港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行業龍頭有基本面支撐,且國內政策預期向好,維持看好。

掃貨銀行H股背後邏輯

作為港股投資風向標的南向資金,都在扎堆買入哪些標的,背後的選股歸因是什麼?也成為投資界關注的焦點。

Wind數據顯示,近一個月來,被南向資金淨買入的港股前十名依次是,建設銀行、騰訊控股、工商銀行、匯豐控股(0005.HK)、美團點評-W(3690.HK)、融創中國(1918.HK)、小米集團(1810.HK)、農業銀行(1288.HK)、中國飛鶴(6186.HK)和中國人壽(2628.HK)。

其中,前三名建設銀行、騰訊控股和工商銀行的淨買入金額均超百億元,分別高達292.34億港元、186.63億港元和101.83億港元。由此不難看出,南向資金非常熱衷買進銀行股和科技股。

另據記者統計,3月以來,截至3月20日,包含滬港通、深港通在內的南向資金,淨買入建行、工行、農行H股的金額分別高達237億港元、81.94億港元和10.04億港元,也就是說,約有301億元人民幣抄底三大行H股。

實際上,南向資金集中買入銀行H股的同時,以國壽集團為代表的頭部險資早已大手筆入場。港交所最新披露的信息顯示,國壽集團3月12日以每股平均價3.1123港元增持4000萬股農業銀行H股,持股比例由6.91%升至7.04%,耗資約1.24億港元。

此次增持也是自2月17日以來,包括國壽集團以及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國壽系第四次增持農業銀行H股。

“險資在內的南向資金大手筆買入銀行H股的原因是, H股中的銀行股相對A股來說估值更低,股息更高,且長期破淨。當前疫情在中國率先企穩,香港也將受益於該基本面的利好,因此在全球金融動盪的時刻,港股銀行股無論從估值溢價還是風險偏好角度,都具有類債券的優質屬性,使得當前時點港股銀行資產成為攻守兼備的品種,匹配險資的低風險偏好。” 應穎在對記者分析險資投資邏輯時表示。

記者也注意到,目前,29只銀行H股中,除招商銀行和貴州銀行外,其餘27只市淨率PB皆低於1倍。其中被南向資金集中買入的建行、工行、農行的PB值分別僅有0.65、0.6和0.47倍。

陳靂也指出,現階段全球市場波動較大,在港股市場易受歐美外盤影響的情況下,國有銀行H股波動相對較小。本月恆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銀行股平均僅下跌6.4%,明顯大大低於恆生指數本月的跌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港股銀行股具有明顯的估值優勢外,加大對穩健權益資產的配置,也與即將採用新會計準則有關。

據瞭解,2021年1月1日起,保險公司將採用新的會計準則,即IFRS9會計準則,金融資產會分為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以攤餘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對比舊版會計準則,新準則將強化保險公司對穩定的高股息權益資產的偏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