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不傳授思維,不講思考過程,就是在誤人子弟?

張芙華高考數學


在數學的學習中,最重要的就是讓思維得到提升。解題中我們需要最終的正確答案,但得到答案的過程和方法才是最重要的。為了得到提升,我們在解題的過程中不僅僅要考慮答案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弄明白為什麼,也就是得到答案的方法、步驟和過程。相對最終的答案而言,解題的方法、思路更抽象些,很容易被忽視。但解題的思路才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在授課中教會學生解題思路和方法遠比干巴巴的答案要重要的多,也就是是常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數學的學習中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困惑,上課能聽懂,可是一到自己做題時就懵了,沒有任何的思路和頭緒,這就是典型的缺思路和方法。題目千變萬化,但所運用的知識點和方法相對固定,解題的過程就是運用所學的知識點和方法去解決問題,那麼它們之間的橋樑就是思路,思路思路顧名思義就是思考的路徑,就是解決問題的路徑,思路不通,談何解題。

思路的培養和提升遠比具體知識點的學習要重要的多,但與此同時難度也大了很多。數學不傳授思維,不講思考的過程是誤人子弟這句話沒問題,一個優秀的數學老師肯定會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方面下功夫。

那麼什麼是思維能力,簡單理解就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也可理解為解決問題的方式和程序,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問題需要提前寫好程序,程序就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個處理過程;同樣了,人腦思考問題,也得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也得提前去培養,主要是通過學習過程得到培養和提升。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有兩方面的影響因素:

首先,老師要能講清楚;其次,學生要能接受並且內化成為自己的思路。

解題的講解的過程就是思考過程的一個展現,一道題目的解題步驟應該是什麼?怎麼去尋找關鍵信息?每一個信息該如何去分析和運用?突破口在哪?解題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是什麼?有什麼需要特別重視的地方?一道題目講解完後還需要去總結和思考,題目所運用的方法是什麼?解題的流程是什麼?這樣的方法和流程可以用來解決什麼問題?把這些都講明白了,一道題目才算是講透徹了。也許一次的講解,學生還不一定能形成解題的思路,這是必然的,思路的提升需要過程,循序漸進去提升,通過多次的重複和練習,加深理解和運用,一旦熟練之後,思維必然得到提升。

講解的過程靠老師,但學習和接受的過程靠自己,思維得不到提升也不能全怪老師。作為老師,在解題中肯定會著重去講解思路和和過程,但學生能接受和學會多少這就因人而異了。首先得注意去聽老師的講解,抓住重點,做好筆記,課後多去複習鞏固和整理,用自己的語言去複述過程,在開始也許會磕磕絆絆,遇到很多問題,就需要不斷去模仿學習和優化,找到思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去克服,一旦問題都解決了,思路也就暢通了。


胡老師數學課堂


學過數學也考過數學,但仍然可以肯定的告誡自己:我是數學盲。但這也擋不住我對數學的好奇和對數學教學高手的羨慕和敬佩。

一次與北京某校數學特級,一同參與外埠學校教學活動。一路相談甚歡,便應邀觀摩。課題大意是高考高分應對,觀摩者除我一名門外漢,盡為某市數學骨幹。所涉內容可謂容量巨大,但師行雲流水,沒有客套沒有鋪陳也沒有休息。兩個小時,我是完全被老師的思路帶著走了一遍。留在腦海裡的詞基本都是,題眼、切入點、路徑、陷阱、突破、條件的利用與轉換、難度階梯、檢驗等等。

課後閒談,老師說這些例題,很多都是我加工或自創的,基本上是為考清北的學生準備的。我本想告訴老師,您講的我一個門外漢都聽懂了很多,一時竟生生的嚥了回去。他還強調,考清北沒有點兒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訓練,想得到最難拿的那15分很難。他說的我真得信,因為他的學生就得過滿分,而且他對高考出題並不陌生。

另一個機會是和一位,國內名氣很響的,小學數學特級參加活動。即便是數學門外漢,我聽他給孩子們上課應很輕鬆。

課後交流,我問老師,怎麼繞那麼大圈子給孩子講,如此簡單的問題呢?師笑稱,很多經驗不足的數學老師,也覺得這樣的課效率太低,可我的經驗告訴我,孩子們題基本都做對了,可他們考慮問題的思維過程並不穩固,我寧可剩下一個問題不講,也不能留下那個隱患,不然後邊的新內容會不斷的受影響。他又補充,孩子的思維並不完全像大人想象的那樣不堪,也不像大人想象的那麼理所當然。不鑽到他們的小腦袋瓜兒裡走一圈,就容易自以為是。

這二位名師遇者為幸,恐不易誤人子弟。


田家大院田老大


肯定的!數學是以思維能力為主的學科,是以變化來研究大自然的基礎學科,數學教學必須堅持“學生思維在先”原則,否則學生越學越僵,越學越累,越學越笨,數學核心素養得不到培育,導致“愚人”化。

數學教學重點在引導學生“怎麼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是怎樣想出來的?”,“還有沒有其它方法?”,訓練思維能力是核心,若直接講結果,不但無意義反而負作用大,數學題是做不完的,只有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才是育人長計!

單從教師教學這個角度上看,重過程的引導是學生面對新題、新環境甚至以後的適應(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培育過程,所以是借題練思維、擴充經驗性能力,而不是為解題而解題,因為數學題不是知識性題有重複性。數學不是以記憶為主的知識性學科,因此只重結論是絕對不可取的!至於教師的教學水平、思維水平是另一個角度問題了。


教道處


數學教思維是給學生學習方法與開鎖的鑰匙。

尤其是遇到數學題(以後遇到物理化學運算都一樣)先埋解題意,(打牢學科的基礎,牢記公式法則)逐步去思考推算出結果才算明白,才是真吃透,達到了這樣,任由題目改頭換臉都難不到你。

有過這樣淤事不怕大家笑話,我小學就經歷過,一二年級算術成績還不錯,但到了三四年級個個學期考都不及格,補考還是老師見我這人乖巧各方面都不差,手下留情勉強給合格,我才沒留級。有次考試班主任監考,她焦急到用手指點了又點我試卷上的錯處,反覆呌我名字我都茫然不知怎改正。

可能我差身體父母不敢斥責,但我偶然聽到鄰居大嫂打聽我的算術分數,母親說不要問了,這比要我半夜起床去排隊買豬肉還頭痛。〈我聽後心也挺不安的,於是自告奮勇,按她的需要每天或隔天一次半夜起床去排隊早早買完豬肉才去上學,幾家鄰居小夥伴知道了也響應,直到豬肉不用半夜排隊才停止)。我還聽父母私下商議讓我轉校。

眼看升五年級很快就小學畢業,其實差生自己也心急,但不知錯出在哪裡,還是我哥聰明,他見我不痴不呆的,一日從旁細心看我做作業,我一拿到題目三下五落二就做完,結果錯對摻半,他教我你拿到題先別這樣急著下手,認真把題目讀三遍,還沒弄懂的把己知未知都寫在草稿紙上,想想再做也不遲,按他講的去做出錯就明顯減少,試多兩次,因語文學得不錯,理解力不差只要再仔細些,只要有學過的不是誇口想錯都幾難。這時我才知道出錯的根源,因為我記憶力好,一開始就錯把算術當語文來學了,憑記憶來做題,一二年級簡單還可以,到三四年級的應用題都設了許多陷阱常因一字之差就出錯。

所以現在孫子孫女學做算術題時,我都把教訓告訴他們,拿到題別急著做先讀三次,把已知未知相互關係都理清楚了,計算方法自然就出來了。加上書寫清楚,細心推算。最後複查驗算就可穩坐釣魚船。


小笙常談


數學學科的本質就是思維,思維是不能傳授的,而是需要對學習者進行訓練的。學習者必須經過大量的訓練而獲得思維力,不是靠聽老師講而能獲得思維力的。

現在的老師,不客氣地說,幾乎通通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學生講,講,講,,,,,而不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探索追求最好的訓練方案。

能夠幫助學生找到儘量好的方式方法,減輕學生困難,解除學生困惑,把學生從思維泥潭裡撈出來。。。等等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Tayiner


1.教學階段不同,方法要求也不盡相同。

2.要知其然 ,也要知其所以然。必要的推導證明不可少。如:三角形的內角和180º,a^2+b^2=c^2,以及平方差,立方和、差,完全平方、立方公式進行推導證明,很必要,因為關係到學生以後的靈活運用。

3.有些則不必要,因為我們不是要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成數學家。當然結論記牢是必須的。


逍遙144112844


我教學經常總結思維,從哪些角度去思考,為什麼這麼思考,出題者目的是什麼,有了這些習慣,讓學生學會分析,體會思考的快樂。


賈老師講初高中知識



劍蘭修竹


數學是題海戰術制勝,老師課堂上講了思維的方法,演算解題的思路過程,直到推出正確答案。然後課下學生玩命地做習題,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就像一個盲人,你必須牽他的手走過去,告訴他起點與終點,他才可以自行。


正午時光31


數學如果不從數學的發展史開頭的背公式都是誤人子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