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奈娜作為一名老師,教了25年,今天要退休了


離開學校的這天,她受到聖諾特克斯的學生們列隊歡送,她微笑著和每一個孩子告別。


在歡送隊列的最後,是當年9F班的同學,儘管時間過去了許久,他們也無法忘記曾經差點跌入深淵的他們,在奈娜的引導下,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看著他們相互擁抱,作為一名老師,不禁淚流。對9F班的孩子來說,是奈娜引領了他們的成長,讓他們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最好的自己;對奈娜來說,是這一群當年的“差生”見證了她作為一個老師的職責和真諦


這部《嗝嗝老師》作為教育電影,無愧經典,將教育中的實質和人性相結合,繪畫出了老師和孩子的最佳相處方式。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一點點善意,足以點亮人生,喚醒靈魂


9F班是奈娜的第一批學生,是一群由14個貧民窟家庭的頑劣孩子組成的“9F”班,他們是一群在印度種姓制度中連最低種姓都沒有的“賤民”階層的孩子。


從A班到F班,就是印度嚴格的種姓制度以及對應的貧富階梯。用9F班孩子自己的話說:“9A班的孩子們可能連洗PP這種事都有人伺候,而自己上個大號卻要在貧民區的公廁外排上50分鐘隊。”學校的老師都把9A班當成寶,而把9F視作垃圾。


這一群膚色、教養、成績、行為都與“貴族”們格格不入的孩子,在7個月內連續氣走了7位老師。他們自暴自棄,叛逆、搗蛋、惹是生非,除了這樣,他們找不到別的出路來反抗,來吸引他人的注意。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奈娜知道自己面對的不是一群孩子,她面對的是兩個世界,兩個完全割裂的世界。儘管她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第一天上課,還是受到了9F班公然的侮辱、挑釁,奈娜結結實實地摔在地上,但她沒有像之前的7位老師一樣摔門而去。


此後,面對孩子們的各種叛逆惡作劇挑釁:爆炸塑料球砸壞教室的窗戶;充滿期待的家長會開成了奈娜一個人尷尬……甚至後來學校的參賽模型燒燬,驚動了校長,要開除他們。


沒想到,奈娜替他們頂了鍋,將責任全部攬到了自己身上。


他們的內心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開始接納奈娜,明白了這個人,好像是對我們好的,是會為我們著想的。他們從這一刻就喜歡上了這個老師,或許是更早。


重要的不是隧道盡頭是否有光

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有燈塔


對於9F班的孩子,奈娜也並沒有像之前的老師一樣直接命令“你不能這樣做”,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地拜訪,從而更清楚地瞭解每個孩子所面對的生活困境,用最貼近孩子自身性格、困境的引導方式引導孩子。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將課堂搬到操場、天台,在這些地方上做著實驗、講著跨學科的知識,在一堂課上,在一個問題裡,不斷融入物理、化學、生物等等各學科的內容,還用“撒雞蛋”的教學辦法,不僅引入了拋物線的概念,還在不傷孩子自尊的情況下給了他們一頓飽飽的午飯。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她發現熱衷於街頭賭博的男孩拉芬德,有著不同尋常的計算天賦——還沒等奈娜用計算器算出結果,他已經心算出答案。


於是奈娜告訴他:喜歡賭博?


可以啊,那就玩更高級的、合法的賭博——比如股票,那你就是一個證券投資者,你的天賦可以幫助你走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男孩睜著懵懂的大眼睛看著奈娜,那一刻,他的眼界被打開了,內心可能有一顆種子就此埋下。


最後,這群9F班的貧民窟孩子們終於站在了領獎臺上,超越了原本最好的9A班,成了最好的那個班。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著名教育電影《死亡詩社》中說:“不要盲目地追隨他人,不要被信條所迷惑,只有你的內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奈娜真正要教給孩子們的始終只有一課:心中有目標,行動有方向,努力有力量。人的失敗往往不是因為自己不行,而是以為自己不行。所以無論處在何等境況,都不要只問別人為什麼,而要問自己為什麼不。


影片還有一個小細節:阿蒂什提前拿到了期末考試的試卷,他以為大家會很開心。


然而,一個女孩第一句話就是質問他:老師會怎麼想?


曾經看到一句話:如果你猶豫一件事是不是符合道德,該不該做,就想一想,如果媽媽知道了你做這件事,她會怎麼說?


因為,在大多數人心裡,媽媽代表著良知


在這部電影裡,奈娜老師也成為了孩子們的良知,成為了孩子們心中的北極星,指引著孩子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老師和孩子,靈魂是相互的喚醒


其實奈娜也是一個問題孩子,童年一直籠罩在陰影之中,一種叫做妥瑞氏症的病,讓她被18所學校棄之門外。因為她只要一激動,便會像狗一樣地會控制不住地發聲、抽搐,一直受到同學和老師的嘲笑。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但幸運的是,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聖諾克斯的校長可汗先生,點亮了她生活的光。


在校慶活動的話劇表演中,奈娜的病又發作!校長可汗先生詢問了她發出怪聲的原因,並對她承諾:“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那樣對待你”。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老校長的一念之善,改變了奈娜灰暗的人生。讓她開始相信生病不是自己的錯,有缺陷的人更需要獲得公平。可汗先生微笑著豎起大拇指的畫面,讓奈娜領會到了教育的真諦:


教與學之間,是一場互相治癒。教育,應該是讓每一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說,“我的夢想是成為一位老師”。最終她一路前行,拿到理科和教育學碩士雙學位的研究生學歷。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我們都要成為更好的自己


電影結束,奈娜的話一直縈繞在耳邊,普通的教師,只會教書,優秀的老師,教你做人


生活即教育,我想這句話沒有那個人會比老師和家長感受最深。老師可以帶著孩子感受魯迅先生的錚錚鐵骨、林徽因筆下的詩意和博爾赫斯的睿智,給他們分享看過、經歷過的感人畫面。老師所見,就是孩子所見,無形中就培養了孩子認識世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有“中國最後一位大儒家”之稱的梁漱溟先生,有一本書的名字叫作《這個世界會好嗎?》,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值得每個人向自己提問。


“這個世界會好嗎?”


我得到的答案是: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努力讓自己更好,力所能及地讓周圍變得更好,那麼教育也肯定會更好教育也不應該成為一場淘汰賽,而應讓每個孩子看到自己的天賦,超越自己的弱點,成就自己。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如果你是一個老師,如果你是一個學生,如果你是一個對前方有些迷茫可是仍然懷有夢想的人,這部電影值得你看。


希望十年之後,我們都能腆著臉說:我們都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讓成績墊底的班級成為最好的班,這個老師做了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