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都存在着一个致命伤,这便是皇位的新老交替时期,此刻极易发生问题,亡了国的有秦朝、隋朝等,发生过战斗的的有唐朝时玄武门之变、明朝嘉靖的大礼仪事件等。

清朝时期照样如此,康熙虽牛,但皇位传承上却无能为力,最后导致了雍正“不清不楚”的上了台,不得不无奈,甚至酸楚地一再向天下声明:其实,我是个皇上……可惜,民间演义依然大行其道,至今依然。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恐怕就是因为深受其害,所以雍正为了子孙计,绞尽脑汁想出来一个堪称完美的“发明”——把传位遗照,也就是未来皇上的名字写好后,放入盒子里,然后封印落锁,放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后。

一面是“正大光明”,另一面却“暗箱藏后”,虽怎么看怎么有点滑稽,但关键是还真是实用、有效。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第一个好处便是,新皇帝避免了如雍正般的尴尬,一旦老皇上死后,大臣们便当众取下盒子,然后大庭广众之下宣读谁是新皇上。果真是正大光明!谁也玩不出花样了。

第二个好处便是,诸位皇子,起码是表面上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自然都要争相显示自己的才德、孝顺啊,万一皇上一高兴,命人把盒子取下来,丢掉第一稿,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去呢?所以这便形成了一种,合理竞争局面。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第三个好处便是,这一“发明”,有效避免了再上演一回“玄武门之变”,因为谁是太子,除了皇上自己外没人知道。这便让各位皇子,都存在了幻想,而极大的减少了铤而走险的概率。故而未来的皇上,和当今的皇上,都相对安全。

瞅!雍正这个发明,牛不牛?真是即实用,又有效!所以自雍正后,到乾隆,再到嘉庆、道光等,都享受到了雍正的这个发明,所带来的好处。却没有任何人,对雍正的这个发明再进行改进,似乎都认为,已是完美无缺、无懈可击了,但真是如此吗?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当清朝来到咸丰皇帝统治时期,发生问题了,咸丰英年早逝,而皇位继承人同治当时才6岁,遗照虽是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但一场辛酉政变,八位辅政大臣全靠边,两宫皇太后来个垂帘听政。于是其中之一的慈禧,也便名正言顺地坐在了皇帝身后。

哪知同治皇帝长大后,年纪轻轻死的那么奇特,以至于连个皇子都没有。同样慈禧尝到甜头后,变成了“垂帘听政狂人”。所以雍正的这个发明出现了漏洞,由于没有皇位继承人,变成了“因不可控力量而无法执行”,慈禧便紧紧抓住这一漏洞,开启了“垂帘听政狂人”的历程。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所以慈禧推出了光绪,垂帘听政了光绪时期,后因光绪不听话被拿下后,又选了三岁小溥仪过继给光绪,如此一来慈禧便成了奶奶,又有了理由,仿效“孝庄太后垂帘听政康熙帝”,继续玩垂帘听政……但此刻的慈禧,已再也玩不动,光绪死后没多久,她也就死去了。

显然,雍正的这个发明,算毁在了慈禧手中,这怪雍正吗?自然不能,因为雍正是位解决问题的实干家,他的这个发明,保证了清朝百余年来,皇位的安稳有序传承,是个大功劳!要怪罪,就只能怪罪雍正的后人们了,从乾隆到咸丰,为何就没有一个皇帝,再对雍正的这个发明,哪怕进行一下修补呢?

雍正的一个 “发明”,让清朝安稳了百余年,却被慈禧抓住了漏洞

所以至今人们都说,清朝闭关锁国,不思上进,自乾隆后便再无进取之举,也就不奇怪了——连自家皇位传承都如此态度,就更不要说其他事了。一切都是:我大清泱泱上国,祖宗之法不可易……一切都完美无缺,是如此吗?历史已给出了答案,不思进取,就只能落后挨揍!哪怕最初之时再完美,也照样白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