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是指解放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上海的老洋房为什么贵?首先,老洋房是稀缺资源。在《安家》中也曾提到,目前上海现存的老洋房大概有5000多套,但是其中产权清晰而且能够正常交易的,只有100多套。所以,稀缺的资源自然是导致其价格高涨的原因之一。另外,洋房都会有一些特殊的设计,包括房型、结构、配套设施等方面,有点私人订制的感觉,这是现代商品房里很少做得到的。

洋房的内部层高都很高,一个主卧层高3米5,一个会客餐厅层高4米5,这些都是商品房中很少见到的。另外还有,洋房的管道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烟囱管道。一般洋房都设计有壁炉进行取暖,正是因为其内部烟囱的走向设计,使得冬季取暖的效果要比空调取暖效果好得多。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早期花园洋房的单体布置,一般正屋朝南,地基力求正方,宅前植以雪松、龙柏,中间往往是一片草坪,设置大理石塑像或喷泉作为花园的中心,远处置池沼,以求树木倒映,也有利用天然地形作草坪绿化的。由于要形成一个私家小天地,周围作高墙、竹篱,主屋的西北隅往往连接“下房”或车库。为了美化园地和供室内赏花,大都有花房(暖气花棚)。主屋前侧,多有露台、高台阶,后期的则为低地坪,甚至与室内联成一起,仅用大玻璃窗分隔。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显然,这是受了西欧近代居住建筑中注意室内外空间联系的影响。另外,也有不放弃中国传统花园住宅的布置,在宅前垒假山、筑亭阁,形成中西合璧的建筑格局。在晚期豪华的花园洋房里,除了主屋、下房、车库、花房外,还增加了网球场、游泳池等运动场地。

下面,我们介绍几个比较著名的上海老洋房。

白公馆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做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丁香花园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主人李经迈,是清末朝廷重臣李鸿章的幼子,其出身为庶出,是姨太太莫氏所生,此姨太太原为李家丫环出身,后被李鸿章收房,故在李家地位不高,李经迈也在李家受歧视。

王公馆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蒋宋住宅

追完《安家》后,带你走进上海老洋房,去了解这个老洋房的世界。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

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

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除了上述介绍的著名的老洋房意外,还有其他比较出名的比如马勒别墅、沙逊别墅、张学良公馆、东湖宾馆、兴国宾馆等等数不清的老洋房。它们有的是因为洋房的主人而得名,有的是因为设计风格而得名,还有的是因为设计师而得名。总之不管怎么样,这些老洋房现在已经成为了上海的一到独特的风景线同时也是在传递着这个城市的特色和韵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